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损效果好的防碰撞陶瓷茶壶,包括茶壶本体,所述茶壶本体的左侧设置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壶嘴,所述茶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茶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茶壶本体的右侧安装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滑板、定位块和定位槽的相互配合,从而避免茶壶直接和桌面接触,从而降低了对茶壶底部产生的磨损,而且避免茶壶本身的热量会对桌面造成烫坏,同时提高了茶壶放置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橡胶垫,从而起到了防护茶壶的效果,降低了外界碰撞对茶壶造成的损伤,通过设置防护套,从而起到了防护把手的效果,不但避免茶壶的热量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烫伤,而且避免使用者长时间拿取把手对把手产生一定的磨损。一定的磨损。一定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损效果好的防碰撞陶瓷茶壶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茶壶
,具体为一种耐磨损效果好的防碰撞陶瓷茶壶。
技术介绍
[0002]茶壶是茶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紫砂陶壶或陶瓷茶壶。
[0003]但是传统的茶壶不具有防磨损的效果,茶壶使用时通常直接放置到桌面或者其它台面上,长时间和桌面或者台面接触,导致茶壶的底部会出现磨损的现象,从而影响其美观性,而且因茶壶直接放到桌面上,茶壶本身的热量会对桌面烫坏,且茶壶容易被碰倒,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而且茶壶在倒茶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茶壶内的茶叶倒入进茶杯中,从而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损效果好的防碰撞陶瓷茶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效果好的防碰撞陶瓷茶壶,包括茶壶本体,所述茶壶本体的左侧设置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壶嘴,所述茶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茶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茶壶本体的右侧安装有把手,所述茶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壶盖,所述壶盖的底部设置有提拉机构;
[0006]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滑板,所述防滑板设置在茶壶本体的底部,所述防滑板的顶部安装有定位块,所述茶壶本体的底部且对应定位块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
[0007]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茶壶本体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安装有卡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块的底部贯穿卡槽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卡槽的内壁相互接触,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且远离连接块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底部通过圆筒形滤网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形滤网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贯穿圆筒形滤网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与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防滑板的顶部与茶壶本体的底部相互接触,所述定位块的顶部贯穿定位槽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定位槽的内壁相互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茶壶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靠近连接块的一侧与连接块相互接触,所述固定块靠近壶盖的一侧与壶盖相互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表面与圆筒形滤网的内壁相互接触,所述限位板的形状与圆筒形滤网的形状相适配且均为圆柱形。
[0012]优选的,所述提拉机构包括环形槽和拉环,所述环形槽开设在壶盖的底部,所述拉环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块的顶部,所述拉环的顶部贯穿环形槽且延伸至其内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防滑板、定位块和定位槽的相互配合,从而避免茶壶直接和桌面接触,从而降低了对茶壶底部产生的磨损,而且避免茶壶本身的热量会对桌面造成烫坏,同时提高了茶壶放置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橡胶垫,从而起到了防护茶壶的效果,降低了外界碰撞对茶壶造成的损伤,通过设置防护套,从而起到了防护把手的效果,不但避免茶壶的热量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烫伤,而且避免使用者长时间拿取把手对把手产生一定的磨损。
[0015]2、本技术通过连接块、固定块、卡块、卡槽、支撑块、圆筒形滤网、限位板和固定杆的相互配合,从而避免茶壶在倒茶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茶壶内的茶叶倒入进茶杯中,有效的对茶壶内的茶叶进行拦截和限位,提高了实用性,通过设置环形槽和拉环,从而方便可以快速的把圆筒形滤网从茶壶内取出,提高了便捷性,避免需要手伸入进茶壶内才能取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壶盖和环形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1茶壶本体、2壶嘴、3防护机构、31防滑板、32定位块、33定位槽、4过滤机构、41连接块、42固定块、43卡块、44卡槽、45支撑块、46圆筒形滤网、47限位板、48固定杆、5把手、6壶盖、7提拉机构、71环形槽、72拉环、8橡胶垫、9防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
4,一种耐磨损效果好的防碰撞陶瓷茶壶,包括茶壶本体1,茶壶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壶嘴2,茶壶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机构3,茶壶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4,茶壶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5,茶壶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壶盖6,壶盖6的底部设置有提拉机构7,提拉机构7包括环形槽71和拉环72,环形槽71开设在壶盖6的底部,拉环7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块42的顶部,拉环72的顶部贯穿环形槽71且延伸至其内部,茶壶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垫8,把手5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9。
[0023]防护机构3包括防滑板31,防滑板31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底部,防滑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32,茶壶本体1的底部且对应定位块32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33,防滑板31的顶部与茶壶本体1的底部相互接触,定位块32的顶部贯穿定位槽33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定位
槽33的内壁相互接触,通过防滑板31、定位块32和定位槽33的相互配合,从而避免茶壶直接和桌面接触,从而降低了对茶壶底部产生的磨损,而且避免茶壶本身的热量会对桌面造成烫坏,同时提高了茶壶放置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橡胶垫8,从而起到了防护茶壶的效果,降低了外界碰撞对茶壶造成的损伤,通过设置防护套9,从而起到了防护把手5的效果,不但避免茶壶的热量对使用者的手部造成烫伤,而且避免使用者长时间拿取把手5对把手5产生一定的磨损。
[0024]过滤机构4包括连接块41,连接块4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茶壶本体1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连接块4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42,固定块42靠近连接块41的一侧与连接块41相互接触,固定块42靠近壶盖6的一侧与壶盖6相互接触,固定块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43,连接块41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43相适配的卡槽44,卡块43的底部贯穿卡槽44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卡槽44的内壁相互接触,通过设置卡块43和卡槽44,提高了固定块42放置到连接块41上时的稳定性,固定块42的底部且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损效果好的防碰撞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壶本体(1),所述茶壶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壶嘴(2),所述茶壶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机构(3),所述茶壶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4),所述茶壶本体(1)的右侧安装有把手(5),所述茶壶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壶盖(6),所述壶盖(6)的底部设置有提拉机构(7);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防滑板(31),所述防滑板(31)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底部,所述防滑板(31)的顶部安装有定位块(32),所述茶壶本体(1)的底部且对应定位块(32)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33);所述过滤机构(4)包括连接块(41),所述连接块(4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茶壶本体(1)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连接块(4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42),所述固定块(42)的底部安装有卡块(43),所述连接块(41)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43)相适配的卡槽(44),所述卡块(43)的底部贯穿卡槽(44)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卡槽(44)的内壁相互接触,所述固定块(42)的底部且远离连接块(41)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块(45),两个支撑块(45)的底部通过圆筒形滤网(46)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形滤网(46)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板(47),所述限位板(47)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杆(48),所述固定杆(48)的顶端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煜坤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