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292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解决现有叠合楼板支模体系成本造价高,而且叠合楼板的位置调整困难容易磕碰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间隔设置在叠合楼板两侧预制梁上的多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外框架,外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支撑架,螺杆依次穿过矩形孔、圆孔以及预制梁的预留孔将支撑组件固定在预制梁体上,活动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垫板,垫板与活动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高度调节螺栓,外框架和活动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多组水平调节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合理,装拆方便,能够对叠合楼板板端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同时构件的调整更加精确便捷,能够节省模板和支架,经济性更高。经济性更高。经济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楼板作为装配式建筑最为常用的构件,其安装过程对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的影响较大。目前叠合板生产效率较高、建造成本较低,但是现场安装过程,通常是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模板及采用满堂支架支撑的方式,这种模架体系缺乏经济性,容易造成成本浪费。
[0003]现场叠合板吊装时主要靠人工摆动叠合板使其就位,此种安装方式容易造成板端磕碰,产生缺棱掉角的现象,同时就位后再调整较为繁琐,容易使叠合板之间或叠合板与预制梁之间产生缝隙,出现漏浆问题,对建设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叠合楼板支模体系成本造价高,而且叠合楼板的位置调整困难容易磕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其构造合理,装拆方便,能够对叠合楼板板端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同时构件的调整更加精确便捷,能够节省模板和支架,经济性更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包括预制梁,预制梁上设置有叠合楼板,包括间隔设置在叠合楼板两侧预制梁上的多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对叠合楼板的侧边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外框架,外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支撑架,活动支撑架的背板上设置有矩形孔,矩形孔下方的外框架上设置有圆孔,螺杆依次穿过矩形孔、圆孔以及预制梁的预留孔将支撑组件固定在预制梁体上;
[0006]活动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垫板,垫板上表面与叠合楼板的底面接触,垫板与活动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高度调节螺栓,外框架和活动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多组水平调节螺栓。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多组独立纵向支撑,纵向支撑间隔分布在叠合楼板与地面之间为叠合楼板提供支撑,所述纵向支撑包括设置在叠合楼板底面的支撑方木,支撑方木卡在C形固定件内,C形固定件的底面焊接固定有竖直支撑杆,竖直支撑杆的自由端抵在地面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方木沿叠合楼板的长度方向通长布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梁与叠合楼板的内角处设置有封缝模板。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增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利用固定在预制梁上的支撑组件对叠合楼板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各种调节螺栓能够对叠合板进行二次调整,使其标高、安装位置更加精确,吊装就位后的再调整更加便捷,避免板端与梁搭接处碰撞,减少磕碰,从而减少预制梁、叠合板构件搭接处的外观质量问题,保证浇筑后的成型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叠合预制板底板作为模板的作用,减少板底模板的支设和架体的支撑,降低模架成本,经济效益更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布置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支撑组件与楼板的位置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4]图4为对拉螺杆固定两个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支撑组件的立体图。
[0016]图6为支撑组件的主视机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为预制梁,2为叠合楼板,3为支撑组件,31为外框架,32为活动支撑架,33为矩形孔,34为圆孔,35为垫板,36为高度调节螺栓,37为水平调节螺栓,38为螺杆,4为纵向支撑,41为支撑方木,42为C形固定件,43为竖直支撑杆,5为封缝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如图1

图6所示,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包括预制梁1,叠合楼板2会搭设在两个预制梁1之间,叠合楼板2两侧的预制梁1上间隔设置有多组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沿预制梁1的长度方向分布。多组支撑组件3对叠合楼板2的侧边进行支撑。
[0020]如图5

图6所示,支撑组件3包括门形的外框架31,外框架3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支撑架32,活动支撑架32的背板上设置有矩形孔33,短边与螺杆38外径相同,长边稍长于螺杆38外径,矩形孔33背面的外框架31上设置有圆孔34,螺杆38依次穿过矩形孔33、圆孔34以及预制梁1的预留孔将支撑组件3固定在预制梁1体上。
[0021]活动支撑架32的顶部设置有垫板35,垫板35上表面与叠合楼板2的底面接触,垫板35与活动支撑架32之间设置有多个高度调节螺栓36,高度调节螺栓36的顶部与垫板35固定连接,拧动高度调节螺栓36就可以调整垫板35的高度,从而调整叠合楼板2的高度。外框架和活动支撑架32之间设置有多组水平调节螺栓37,水平调节螺栓37配套设置有相应的螺母。水平调节螺栓37可以对外框架31进行左右调整,向右调整时,松动右侧的螺母,然后拧动左侧螺母这样就能够向右移动活动支撑架32,同理也可以将活动支撑架32向左侧调整。
[0022]预制梁1安装就位后,通过预制梁1上的预留孔将支撑组件3预固定。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叠合楼板2的吊装,叠合楼板2大致吊装就位后,通过调整高度调节螺栓36的位置,可以对叠合楼板2的标高进行二次调整。而且通过水平调节螺栓37可以带动活动支撑架32进行左右移动,活动支撑架32左右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支撑架32与叠合楼板2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对叠合楼板2进行二次微调,二次微调的范围不需要太大,因此这种结构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待叠合楼板2的标高及位置调整就位后,将对拉螺杆38完全紧固。
[0023]如图4所示,当同一个预制梁1的两侧都设置有支撑组件3时,可以采用对拉螺杆38同时将两侧的支撑组件3同时固定。
[0024]上述实施例中的叠合楼板2仅仅通过多组支撑组件3进行支撑,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叠合楼板2的跨度都比较大,为了防止叠合楼板2在浇筑时产生向下的弯曲,本实施例中,在叠合楼板2下方还设置了多组纵向支撑4。
[0025]纵向支撑4间隔分布在叠合楼板2与地面之间为叠合楼板2提供支撑。纵向支撑4包括设置在叠合楼板2底面的支撑方木41,支撑方木41卡在C形固定件42内,C形固定件42的底面焊接固定有竖直支撑杆43,竖直支撑杆43的自由端抵在地面上。
[0026]C形固定件42可以采用槽钢制作,槽钢凹槽正好将方木卡在内部,不需要在重新根据尺寸进行加工。支撑方木41沿叠合楼板2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C形固定件42和竖直支撑杆43沿支撑方木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27]本实施例的纵向支撑4在设置时,先在在本层底部楼板上放出纵向支撑4的定位线,按照放出的定位线,支设对于的支撑方木41、C形固定件42以及竖直支撑杆43。对于支设有纵向支撑4的结构,在混凝土浇筑时,出浆口对准支撑点或支撑木方,避免浇筑时的冲击力影响整个支撑结构。
[0028]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包括预制梁(1),预制梁(1)上设置有叠合楼板(2),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在叠合楼板(2)两侧预制梁(1)上的多组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对叠合楼板(2)的侧边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外框架(31),外框架(3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支撑架(32),活动支撑架(32)的背板上设置有矩形孔(33),矩形孔(33)背面的外框架(31)上设置有圆孔(34),螺杆(38)依次穿过矩形孔(33)、圆孔(34)以及预制梁(1)的预留孔将支撑组件(3)固定在预制梁(1)体上;活动支撑架(32)的顶部设置有垫板(35),垫板(35)上表面与叠合楼板(2)的底面接触,垫板(35)与活动支撑架(32)之间设置有多个高度调节螺栓(36),外框架(31)和活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帅森李雨郭晓晶马永宣杨振臣郝新星李俊林贾晓瑶陈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