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59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至少一个第三筒体和内衬套,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从内向外依次活动套接,第二筒体可在第一筒体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一筒体做相对运动,第三筒体可在第二筒体或第三筒体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二筒体或相邻的第三筒体做相对运动,所述内衬套靠近第一筒体的进料口可拆式设置在第一筒体内,并且内衬套的轴线方向与第一筒体的轴线方向相平行;在第一筒体内设置内衬套,防止了第一筒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保证了装船机耐磨溜筒的正常使用,延长了装船机耐磨溜筒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


[0001]本技术涉及装船机
,尤其涉及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

技术介绍

[0002]溜筒是港口装船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水泥、熟料、煤等物料的运输工作。
[0003]中国专利CN107089466A公开了一种码头用八级伸缩溜筒,在第一节溜筒上增加挡环和缓冲板减缓物料的速度和对筒体的磨损;在第二、三、四和五节溜筒筒壁内侧贴厚度5毫米的耐磨陶瓷;在每节溜筒下部外侧安装相隔300毫米的两个挡圈,保证了溜筒互相之间的对中性以减少卡顿现象;在第八节溜筒的底部安装缓冲箱,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进行一次缓冲,该伸缩溜筒通过在溜筒内壁安装耐磨陶瓷,提高了溜筒的耐磨和使用寿命,大大的节约了备件成本和维修成本;溜筒的底部安装缓冲箱,大大减少扬尘的产生。
[0004]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伸缩溜筒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当物料进入伸缩溜筒内时,第一节溜筒的内壁会受到物料的冲击,并且冲击力会随着物料运输速率的提高而增大,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第一节溜筒发生损坏,当第一节溜筒发生损坏时,物料会从损坏处进入第一节溜筒和第二节溜筒的间隙处,阻碍第一节溜筒和第二节溜筒的伸缩,影响伸缩溜筒的正常使用,从而大大缩短了伸缩溜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避免了第一筒体发生损坏,保证了装船机耐磨溜筒的正常使用,延长了装船机耐磨溜筒的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包括从内向外依次活动套接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至少一个第三筒体,第二筒体可在第一筒体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一筒体做相对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不发生脱离,第三筒体可在第二筒体上与第二筒体做相对运动,或可在第三筒体的轴线方向上与相邻的第三筒体做相对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第三筒体与第二筒体或相邻的第三筒体不发生脱离,还包括内衬套,所述内衬套靠近第一筒体的进料口可拆式设置在第一筒体内,且内衬套的轴线方向与第一筒体的轴线方向相平行。
[000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的材质均为Q355钢材。
[000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同轴活动套接。
[0009]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缓冲圈,所述第一缓冲圈设置在每个第三筒体的出料口处。
[0010]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圈朝向第三筒体的内部倾斜设置。
[00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缓冲圈,所述第二缓冲圈设置在内衬套的内壁上。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耐磨陶瓷,所述耐磨陶瓷贴附在内衬套的内壁上。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挡圈法兰和第二挡圈法兰,第一挡圈法兰在第一筒体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一筒体的进料口处、在第二筒体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二筒体的进料口处、在第三筒体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三筒体的进料口处,第二挡圈法兰在第一筒体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一筒体的出料口处、在第二筒体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出料口处、在第三筒体轴线方向上设置在第三筒体的出料口处。
[0014]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上的第一挡圈法兰与内衬套可拆式连接。
[0015]本技术的装船机耐磨溜筒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在第一筒体内设置内衬套,在使用时,内衬套会代替第一筒体来承受物料的冲击,防止了第一筒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保证了装船机耐磨溜筒的正常使用,延长了装船机耐磨溜筒的使用寿命;
[0017](2)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圈,对流经第三筒体出料口的物料进行缓冲,并且第一缓冲圈呈倾斜设置,可以避免物料在第三筒体的出料口处分散;
[0018](3)通过设置第二缓冲圈,对流经内衬套的物料进行缓冲,减小了物料在从第一筒体进入第二筒体时的冲击力,延长了第二筒体的使用寿命;
[0019](4)通过设置耐磨陶瓷,增强了内衬套的耐磨性能,延长了内衬套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装船机耐磨溜筒的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装船机耐磨溜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装船机耐磨溜筒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装船机耐磨溜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第三筒体;4、内衬套;5、第一缓冲圈;6、第二缓冲圈;7、耐磨陶瓷;8、第一挡圈法兰;9、第二挡圈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至少一个第三筒体3和内衬套4。
[0027]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从内向外依次活动套接,即第一筒体1的外侧活动套接有第二筒体2,第二筒体2的外侧活动套接有第三筒体3,这里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
2和第三筒体3的材质均为Q355钢材,相比于其他材质或者其他规格的钢材而言,Q355钢材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耐磨性能。
[0028]为了保证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正常伸缩,所述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同轴活动套接,即第一筒体1的轴线、第二筒体2的轴线和第三筒体3的轴线重合。
[0029]第二筒体2可在第一筒体1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一筒体1做相对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1不发生脱离,这里的相对运动指的是第一筒体1相对于第二筒体2在第一筒体1的轴线方向上进行的伸缩运动,或者是第二筒体2相对于第一筒体1在第一筒体1的轴线方向上进行的伸缩运动,由于在运动过程中第一筒体1与第二筒体2不发生脱离,因此无论是第一筒体1相对于第二筒体2进行伸缩运动,还是第二筒体2相对于第一筒体1进行伸缩运动,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的运动范围都不得超过第一筒体1的轴向长度。
[0030]第三筒体3可在第二筒体2上与第二筒体2做相对运动,或可在第三筒体3的轴线方向上与相邻的第三筒体3做相对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第三筒体3与第二筒体2或相邻的第三筒体3不发生脱离,具体的,所述第三筒体3的数量为五个,五个第三筒体3从内向外分别为最内侧第三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包括从内向外依次活动套接的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至少一个第三筒体(3),其中,第二筒体(2)可在第一筒体(1)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一筒体(1)做相对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第二筒体(2)与第一筒体(1)不发生脱离;第三筒体(3)可在第二筒体(2)上与第二筒体(2)做相对运动,或可在第三筒体(3)的轴线方向上与相邻的第三筒体(3)做相对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第三筒体(3)与第二筒体(2)或相邻的第三筒体(3)不发生脱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衬套(4),所述内衬套(4)靠近第一筒体(1)的进料口可拆式设置在第一筒体(1)内,且内衬套(4)的轴线方向与第一筒体(1)的轴线方向相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材质均为Q355钢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同轴活动套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船机耐磨溜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缓冲圈(5),所述第一缓冲圈(5)设置在每个第三筒体(3)的出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军杨新民匡立娟彭亿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