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属于农业领域,所述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包括原水进水模块、消毒水进水模块、混合阀、肥水模块、增压模块、物联网模块,所述的原水进水模块与消毒水进水模块出水端与混合阀连接,混合阀出水端与肥水模块连接以及增压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农作物品类等信息,科学施放肥料,从而达到同一作物在不同时期的精准施肥控制,降低施肥成本。并在施肥时精确监测农作物的吸收情况,实现农作物生长的精确控制。实现农作物生长的精确控制。实现农作物生长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领域灌溉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农业高效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一般的现代农业生产中,大棚是集中生产的一种重要应用场景。农业大棚种植具有安全、卫生、高产、节水节肥、效益高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化农业推广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农业大棚是采用塑料薄膜建造的隔离系统,在农业大棚内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通过人为控制大棚内小气候环境即可实现农作物的高效生长和生产过程。虽然大棚具有诸多好处和优点,但是由于大棚是相对孤立于大自然的微型小环境,其气候特征和自然界的大环境依然有本质的区别。
[0003]为了实现棚内作物的快速生长,为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需要及时根据作物的实际需要进行施肥作业,即使同一作物在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现代农业种植中,精准施肥是确保农作物高品质生长的必然手段。
[0004]在传统大棚种植中,一般采用化肥、有机肥、无机肥或几种肥料的混合施加方式进行施肥,结合大棚的特点,一般要求采用水肥方式进行,即传统肥料被溶解于水中,采用水循环的方式将肥水输送到各作物根部,是一次性施肥,且无法感知作物的吸收程度。无法实现精准控制,存在施肥不科学、浪费严重、作物
‘
营养不良
’
等严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采用施肥、残液回收、再配肥的技术手段,在前期配肥时系统自动根据作物类型、用户设置进行自动配肥和施放。肥水经过系统施肥管道57送达作物根部进行吸收,协助配肥系统再次配肥决断。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所述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包括原水进水模块1、消毒回水模块2、混合阀模块3、肥水模块4、增压模块5、物联网模块6,所述的原水进水模块1与消毒水进水模块的出水管道与混合阀模块3连接,混合阀模块3的出水管道与肥水模块4出肥管连接后再与增压模块5连接,增压模块5输出端与施肥管道57连接,进行施肥,所述的物联网模块6包括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或有线数据传输模块、后台服务器,所述的后台服务器通过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有线数据传输模块与原水进水模块1、消毒回水模块2、混合阀模块3、肥水模块4、增压模块5的电磁阀连接,用于控制上述模块中的电磁阀开断。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原水进水模块1包括砂石过滤器及冲洗装置11、第一EC计12、第一pH计13、原水管道14,所述的砂石过滤器及冲洗装置11前端连接原水进水管道,砂石过滤器及冲洗装置11后端的原水管道14上依次设置有第一EC计12、第一pH计13,原水管道14与混合阀31之间设置有开关阀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消毒水进水模块包括砂石过滤器21、第二EC计22、第二pH计23、消毒回水管道24,所述的砂石过滤器21前端连接消毒回水管道24,砂石过滤器21后端的消毒回水管道24上依次设置有第二EC计22、第二pH计23,消毒回水管道24与混合阀31之间设置有开关阀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合阀模块3包括混合阀31、第三EC计32、第三pH计33、第一电磁阀34、混合出水管道35,所述的混合阀31进水端与原水管道14和消毒回水管道24连接,混合阀31的混合出水管道35上依次设置有第三EC计32、第三pH计33、第一电磁阀34,所述的第一电磁阀34通过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或有线数据传输模块与后台服务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肥水模块4包括至少两个配肥罐41、一个酸储槽42、肥水管道43,所述配肥罐41和酸储槽42均设有一个单独的出肥口,每一个罐体的出肥口管道上均依次设置有第一磷片过滤器44以及第二电磁阀45,出肥口管道与混合阀31出水管道连接在一起构成肥水管道43,肥水管道43与增压模块5连接,所述的第二电磁阀45通过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或有线数据传输模块与后台服务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增压模块5包括第四EC计51、第四pH计52、流量计53、增压泵54、第二磷片过滤器55、第三电磁阀56、施肥管道57,所述的第四EC计51、第四pH计52的依次安装于增压泵54前端的肥水管道43上,增压泵54的出水端安装有流量计53,增压泵54的出水端与肥水管道43连接后形成施肥管道57,施肥管道57上设置有二磷片过滤器、第三电磁阀56,所述的第三电磁阀56通过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或有线数据传输模块与后台服务器连接。
[0012]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能采用施肥、残液回收、再配肥的技术手段,在前期配肥时系统自动根据作物类型、用户设置进行自动配肥和施放,降低施肥成本。并在施肥时精确监测农作物的吸收情况,实现农作物生长的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系统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装置结构图。
[0016]图中、1
‑
原水进水模块、2
‑
消毒回水模块、3
‑
混合阀模块、4
‑
肥水模块、5
‑
增压模块、6
‑
物联网模块、11
‑
砂石过滤器及冲洗装置、12
‑
第一EC计、13
‑
第一pH计、14
‑
原水管道、21
‑
砂石过滤器、22
‑
第二EC计、23
‑
第二pH计、24
‑
消毒回水管道、31
‑
混合阀、32
‑
第三EC计、33
‑
第三pH计、34
‑
第一电磁阀、35
‑
混合出水管道、41
‑
配肥罐、42
‑
酸储槽、43
‑
肥水管道、44
‑
第一磷片过滤器、45
‑
第二电磁阀、51
‑
第四EC计、52
‑
第四pH计、53
‑
流量计、54
‑
增压泵、55
‑
第二磷片过滤器、56
‑
第三电磁阀、57
‑
施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如图1
‑
2所示,所述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包括原水进水模块1、消毒回水模块2、混合阀模块3、肥水模块4、增压模块5、物联网模块6,所述的原水进水模块1与消毒水
进水模块的出水管道与混合阀模块3连接,混合阀模块3的出水管道与肥水模块4出肥管连接后再与增压模块5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包括原水进水模块(1)、消毒回水模块(2)、混合阀模块(3)、肥水模块(4)、增压模块(5)、物联网模块(6),所述的原水进水模块(1)与消毒水进水模块的出水管道与混合阀模块(3)连接,混合阀模块(3)的出水管道与肥水模块(4)出肥管连接后再与增压模块(5)连接,增压模块(5)输出端与施肥管道(57)连接,进行施肥,所述的物联网模块(6)包括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有线数据传输模块、后台服务器,所述的后台服务器通过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或有线数据传输模块与原水进水模块(1)、消毒回水模块(2)、混合阀模块(3)、肥水模块(4)、增压模块(5)的电磁阀连接,用于控制上述模块中的电磁阀开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进水模块(1)包括砂石过滤器及冲洗装置(11)、第一EC计(12)、第一pH计(13)、原水管道(14),所述的砂石过滤器及冲洗装置(11)前端连接原水进水管道,砂石过滤器及冲洗装置(11)后端的原水管道(14)上依次设置有第一EC计(12)、第一pH计(13),原水管道(14)与混合阀(31)之间设置有开关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水肥循环施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水进水模块包括砂石过滤器(21)、第二EC计(22)、第二pH计(23)、消毒回水管道(24),所述的砂石过滤器(21)前端连接消毒回水管道(24),砂石过滤器(21)后端的消毒回水管道(24)上依次设置有第二EC计(22)、第二pH计(23),消毒回水管道(24)与混合阀(31)之间设置有开关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兆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