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锋专利>正文

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19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7
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它包含: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一枢转平移轴连接,且通过第一枢转平移轴使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在相对靠近接触的相咬合展开状态和相对平移形成避免碰撞收纳状态之间转换;其中,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前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前轮实现前轮转向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后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后轮实现后轮转向状态;所述第一枢转平移轴的为直线轴或非直线轴。通过折叠车架相互避让的方式,让折叠设计活动空间更为灵活、满足前后轮层叠不碰撞的需求,组装试灵活、物流成本低、周转方便等突出优势。突出优势。突出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位折叠车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据专利检索和市场调查,现有的车架的拆叠形态是采用横杆铰接折叠的方式较为多见,这种方式前后轮的折叠空间设计是需要交错的避免的,否则前后轮没有足够的避让空间而相互碰撞而不能实现折叠,且前后轮周转空间较大,物流成本高且不能现更小体积的折叠调整,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折叠车架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折叠车架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其通过折叠车架相互避让的方式,让折叠设计活动空间更为灵活、满足前后轮层叠不碰撞的需求,组装试灵活、物流成本低、周转方便等突出优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它包含:
[0005]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一枢转平移轴连接,且通过第一枢转平移轴使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在相对靠近接触的相咬合展开状态和相对平移形成避免碰撞收纳状态之间转换;
[0006]其中,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前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前轮实现前轮转向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后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后轮实现后轮转向状态;所述第一枢转平移轴为直线轴或非直线轴。
[000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转平移轴两端活动地联接于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之间,所述第一枢转平移轴一端活动、一端固定地联接于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之间;所述非直线轴包括“Z”或“匚”形。
[000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柱构件借助第一枢轴相对于前轮柱构件或后轮柱构件形成交角状态的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前柱构件连接车把手,所述车把手借助于第三枢轴实现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坐垫构件与后轮柱构件之间借助第二枢轴相连接以使坐垫构件相对于后轮柱构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转换。
[0009]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柱构件或后轮柱构件设有锁紧销控制钮,借助于锁紧销控制钮锁持以使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相对展开时锁持固定。
[0010]同一构思之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它包含:
[0011]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限位转轴结合偏角转轴活动连接;
[0012]其中,前轮柱构件借助第一偏角转轴相连接;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二偏角转轴相连接,
[0013]或前轮柱构件借助第一偏角转轴相连接;后轮柱构件连接于限位转轴;
[0014]或前轮柱构件连接于限位转轴;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二偏角转轴相连接;
[0015]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相对折叠靠近时形成避空收纳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前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前轮实现前轮转向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后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后轮实现后轮转向状态;
[0016]所述限位转轴为直线轴或非直线轴,所述非直线轴包括“Z”或“匚”形。所述限位转轴可设置转动限位。
[0017]同一构思之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它包含:
[0018]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对折转轴装置活动连接;
[0019]其中,前轮柱构件、后轮柱构件与对折转轴装置按设定的角度转动,所述前轮柱构件、后轮柱构件借助于对折转轴装置实现构件展开状态所在平面外的Z向转动,以使形成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避免碰撞收纳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前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前轮实现前轮转向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后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后轮实现后轮转向状态。
[002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折转轴装置包括延伸杆及连接延伸杆两侧的铰接构件。
[0021]同一构思之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它包含:
[0022]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一枢转平移轴及限位转轴结合偏角转轴的组合连接而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在相对靠近接触的相展开状态和相对平移形成避免碰撞收纳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组合连接为直线状态或非直线状态,所述非直线轴包括“Z”或“匚”形。
[0023]同一构思之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它包含:
[0024]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一枢转平移轴及对折转轴装置的组合连接而使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在相对靠近接触的相展开状态和相对平移形成避免碰撞收纳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组合连接为直线状态或非直线状态,所述非直线轴包括“Z”或“匚”形。
[0025]同一构思之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它包含:
[0026]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坐垫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限位转轴结合偏角转轴及对折转轴装置的组合连接而使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在相对靠近接触的相展开状态和相对平移形成避免碰撞收纳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组合连接为直线状态或非直线状态,所述非直线轴包括“Z”或“匚”形。
[0027]本专利技术同
技术介绍
相比存在的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其通过折叠车架相互避让的方式,让折叠设计活动空间更为灵活、满足前后轮层叠不碰撞的需求,组装试灵活、物流成本低、周转方便等突出优势,因此,它在技术性、实用性和经济性方面均具优越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的折叠状态一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的折叠状态二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的折叠状态二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的折叠状态的第一枢转平移轴结构一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的折叠状态的第一枢转平移轴二示意图;
[0034]图7为图5中第一枢转平移轴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图6中第一枢转平移轴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中第一枢转平移轴15在非直线轴“Z”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中第一枢转平移轴15在非直线轴“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中锁紧销控制钮131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40]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变位折叠车架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一枢转平移轴连接,且通过第一枢转平移轴使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在相对靠近接触的相咬合展开状态和相对平移形成避免碰撞收纳状态之间转换;其中,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前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前轮实现前轮转向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后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后轮实现后轮转向状态;所述第一枢转平移轴为直线轴或非直线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平移轴两端活动地联接于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之间,所述第一枢转平移轴一端活动、一端固定地联接于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之间;所述非直线轴包括“Z”或“匚”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柱构件借助第一枢轴相对于前轮柱构件或后轮柱构件形成交角状态的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所述前柱构件连接车把手,所述车把手借助于第三枢轴实现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坐垫构件与后轮柱构件之间借助第二枢轴相连接以使坐垫构件相对于后轮柱构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转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柱构件或后轮柱构件设有锁紧销控制钮,借助于锁紧销控制钮锁持以使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相对展开时锁持固定。5.一种变位折叠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可折叠的车架,其具有前柱构件、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所述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借助于限位转轴结合偏角转轴活动连接;其中,前轮柱构件借助第一偏角转轴相连接;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二偏角转轴相连接,或前轮柱构件借助第一偏角转轴相连接;后轮柱构件连接于限位转轴;或前轮柱构件连接于限位转轴;后轮柱构件借助于第二偏角转轴相连接;前轮柱构件和后轮柱构件相对折叠靠近时形成避空收纳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所述前轮柱构件联接转向于前轮实现前轮转向状态,所述前柱构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锋
申请(专利权)人:林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