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478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涉及机车车体钢结构焊接技术领域,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和移动旋转车,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设置于主体结构上,所述移动旋转车设置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边梁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假台车上安装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这种成本低的机械装置,外置移动旋转车的伺服控制系统可极大的减少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真正实现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总组装全部工序不使用吊车进行工序的转换,无需工人进入机车底架下面对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进行调平,且要保证最大限度节省成本,具有商业化价值,这种工艺要求适用于目前主流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内燃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内燃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车车体钢结构焊接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一般由底架、台架、内燃机车风机座、司机室、侧墙骨架、侧墙蒙皮、顶盖等组成,车体钢结构总装及焊接工艺直接影响机车车体钢结构的质量及工期,目前机车碳钢车体钢结构总组装工序主要如下:工序一、将机车底架吊装于专用装置上,以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保证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位于一个水平面上,然后在底架上平面上组装焊接台架、内燃机车风机座等。工序二、将上一工序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吊装于专用装置上,以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保证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位于一个水平面上;将左右侧墙骨架吊装于底架左右两侧,组装施加定位焊;将司机室等吊装于底架上平面上,组装施加定位焊;因为此工序需要工人高空作业,所以须在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各布置一个长二十五米米左右,宽一米以上的可升降作业平台。工序三、将上一工序中组装定位好的车体钢结构吊装于前后共两个无动力、无升降功能假台车上,每个无动力假台车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点,分别支撑两个旁承座底面,前后两个无动力假台车共支撑四个旁承座底面,进行侧墙骨架及司机室等焊接操作。工序四、利用两个无动力假台车在轨道中移动将上一工序中的车体钢结构拖入此工序,组装焊接侧墙蒙皮。此后所有工序全部利用两个“无动力假台车”在轨道中移动一步步进行作业循环,不再使用吊车进行工序的转换。
[0003]目前这种工艺需要吊车至少起吊三次,为了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而增加工序一、工序二和工序五的数量则需要追加起吊次数,这样严重影响机车车体钢结构的生产周期。为了去除总组装工序中吊车的参与,从而缩短机车车体钢结构的生产周期,现有工艺在工序一和工序二中去除专用装置,直接将机车底架吊装于无动力假台车上,用吊车将底架吊起一定高度,工人进入底架下面,将垫片垫装于无动力假台车的支撑点上,来保证四个旁承座底面位于一个水平面上。
[0004]然而,现有工艺为了尽量不使用吊车进行工序的转换,强行在工序一、工序二工序五中使用无动力假台车,虽然减少了机车车体钢结构的生产周期,但却增加了生产作业危险,由于在工序二中采用的是剪叉式升降平台,将机车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全部空间已经占满,无法在机车车体钢结构左右两侧使用架车机等升降装置将底架升高,所以必须使用吊车将底架升高而使工人进入底架下面进行作业,同时这种作业方式依然采用了吊车,并未真正实现无吊车作业化。综上所述,有待专利技术一种全程无吊车化作业的、能够降低生产作业风险的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上述提出现有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无法完全去吊车化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假台车及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假台车上安装小型模块化顶升
机构,从而起到通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去吊车化从而减少机车车体钢结构生产周期的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7]一种假台车,包括:主体结构、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和移动旋转车,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设置于主体结构上,所述移动旋转车设置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的边梁的外侧;
[0008]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包括主体筒状框架,所述主体筒状框架设置于主体结构的中间梁上,所述主体筒状框架内部设置有导向耐磨套组合,所述耐磨套组合内部一侧为扁平结构,所述主体筒状框架上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带动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整体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主体筒状框架下部设置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上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设置有丝母,所述丝杆在推力轴承上旋转并带动丝母在导向耐磨套组合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导柱位于丝母上方,所述导柱一侧为扁平结构,所述导柱内部设置有螺杆和弹簧;当丝母上升时,所述导柱随丝母上升,弹簧压缩;当丝母下降时,所述弹簧恢复原状挤压导柱下降;所述导柱上端通过法兰结构与旁承支撑块相连,所述旁承支撑块随导柱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旁承支撑块用以支撑机车底架的旁承座底面,所述推力轴承下部设置有减速机连接套,所述减速机连接套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机和内六角轴套,所述丝杆下端与蜗轮蜗杆减速机输出端的涡轮相连,所述内六角轴套与蜗轮蜗杆减速机输入端的涡杆相连,所述内六角轴套旋转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驱动丝杆旋转。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边梁和纵向设置的横梁,所述横梁连接两条边梁的外侧,四条所述边梁之间连接有一条中间梁,所述中间梁上设置有用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横向移动的轨道,所述中间梁上设置有U型孔,所述U型孔用以插接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所述边梁下方设置有轮轴支撑,所述轮轴支撑内侧连接有车轮,一侧两个相对的所述车轮间设置有减速机和电动机,另一侧中间梁与两条边梁之间设置有磷酸铁锂电池。
[0010]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旋转车包括升降车和安装于升降车上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随升降车进行升降,所述驱动机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减速机和十字万向节联轴器,所述十字万向节联轴器一端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六角旋转轴杆连接,所述外六角旋转轴杆随升降车进行升降和移动,所述外六角旋转轴杆对心插入静止的内六角轴套中,所述十字万向节联轴器补偿对心过程中产生的轴线和折角偏差,所述电气柜安装于升降车上。
[0011]进一步地,两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滚珠和中间梁上的轨道在1400mm

2200mm之间进行移动调节。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六角轴套的轴心距地面的高度小于500mm。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车车体钢结构总装工艺,基于上述假台车实现,包括如下工序:
[0014]工序1:利用滚珠和轨道调节相对的一对假台车上的各两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位置,使一对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位置与目标机车底架的旁承座距离相同,用螺栓固定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
[0015]推进移动旋转车,使其上的外六角旋转杆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中;
[0016]旋转外六角旋转杆,使导柱处于下限位状态;
[0017]将机车底架吊装于一主动、一从动两个假台车上,两个假台车设置于轨道上,以机车底架的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A、B、C,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中的外六角旋转杆分别带动四个导柱升降0、A、B、C,完成对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
[0018]组装焊接台架、内燃机车风机座等;
[0019]将移动旋转车移除工序1;
[0020]工序2:利用一主动、一从动两个假台车将工序1中组装焊接好的车体钢结构移动到工序2,将立柱式升降平台升高到最高限位,以机车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为基准,用水准仪检测四个旁承座底面高低差,记录高低差数据为0、D、E、F,将四台移动旋转车分别移入到升降平台下,将移动旋转车上的外六角旋转杆对准并插入内六角轴套中,驱动四台移动旋转车中外六角旋转杆分别带动四个导柱升降0、D、E、F,完成底架四个旁承座底面的调平;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和移动旋转车(3),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设置于主体结构(1)上,所述移动旋转车(3)设置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的边梁(101)的外侧;所述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包括主体筒状框架(203),所述主体筒状框架(203)设置于主体结构(1)的中间梁(102)上,所述主体筒状框架(203)内部设置有导向耐磨套组合(204),所述耐磨套组合(204)内部一侧为扁平结构,所述主体筒状框架(203)上设置有滚珠(214),所述滚珠(214)带动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整体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主体筒状框架(203)下部设置有推力轴承(209),所述推力轴承(209)上设置有丝杆(207),所述丝杆(207)上设置有丝母(208),所述丝杆(207)在推力轴承(209)上旋转并带动丝母(208)在导向耐磨套组合(204)上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导柱(202)位于丝母(208)上方,所述导柱(202)一侧为扁平结构,所述导柱(202)内部设置有螺杆(205)和弹簧(206);当丝母(208)上升时,所述导柱(202)随丝母(208)上升,弹簧(206)压缩;当丝母(208)下降时,所述弹簧(206)恢复原状挤压导柱(202)下降;所述导柱(202)上端通过法兰结构与旁承支撑块(201)相连,所述旁承支撑块(201)随导柱(202)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旁承支撑块(201)用以支撑机车底架的旁承座底面,所述推力轴承(209)下部设置有减速机连接套(210),所述减速机连接套(210)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机(211)和内六角轴套(212),所述丝杆(207)下端与蜗轮蜗杆减速机(211)输出端的涡轮相连,所述内六角轴套(212)与蜗轮蜗杆减速机(211)输入端的涡杆相连,所述内六角轴套(212)旋转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211)驱动丝杆(207)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横向设置的边梁(101)和纵向设置的横梁(103),所述横梁(103)连接两条边梁(101)的外侧,四条所述边梁(101)之间连接有一条中间梁(102),所述中间梁(102)上设置有用于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横向移动的轨道,所述中间梁(102)上设置有U型孔,所述U型孔用以插接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所述边梁(101)下方设置有轮轴支撑(104),所述轮轴支撑(104)内侧连接有车轮(105),一侧两个相对的所述车轮(105)间设置有减速机(106)和电动机(107),另一侧中间梁(102)与两条边梁(101)之间设置有磷酸铁锂电池(10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旋转车(3)包括升降车(303)和安装于升降车上的驱动机构(302),所述驱动机构(302)可随升降车(303)进行升降,所述驱动机构(302)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减速机和十字万向节联轴器,所述十字万向节联轴器一端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外六角旋转轴杆(301)连接,所述外六角旋转轴杆(301)随升降车(303)进行升降和移动,所述外六角旋转轴杆(301)对心插入静止的内六角轴套(212)中,所述十字万向节联轴器补偿对心过程中产生的轴线和折角偏差,所述电气柜(304)安装于升降车(30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台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小型模块化顶升机构(2)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滚珠(214)和中间梁(102)上的轨道在1400mm

2200mm之间进行移动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李雄飞赵希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