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渣皮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138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7
一种输渣皮带系统,包括第一、第二输送皮带,第一输送皮带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第一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贴合,第一盖板一端设置第二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进料端贴合,第一盖板上设置进料口,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贴合,第二盖板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第二盖板上设置进料槽,进料槽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第一除尘机构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第二除尘机构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输送炉渣的扬尘率达到5%以下,满足企业的环保要求。满足企业的环保要求。满足企业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渣皮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渣皮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化工企业通常配套有热电联合装置,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随着发电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增大,锅炉的输渣量也随之增加。
[0003]炉渣在进入渣库前,需要经过输送转运等过程,尤其是利用皮带系统输送炉渣,期间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超标的粉尘不仅对皮带系统造成污染,也对人体和其他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和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不断加强,对输渣系统粉尘有效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4]目前,企业通常是直接在皮带系统的上方或下方设置负压吸尘罩或积尘槽收集炉渣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其吸尘效率较低,此外,部分炉渣粘附在皮带上,当皮带运行至皮带系统下层时,这些粘附的炉渣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导致炉渣散落,无法满足环保要求。
[000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针对炉渣运输的输渣皮带系统,可以高效处理输渣过程产生的粉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渣皮带系统,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输送炉渣的扬尘率达到5%以下,满足企业的环保要求。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渣皮带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皮带、第二输送皮带、第一除尘机构、第二除尘机构,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沿第一输送皮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一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贴合,第一盖板的一端设置第二胶条,位于两个第一胶条之间,且与第一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进料口,位于第二胶条的下游,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沿第二输送皮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二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贴合,第二盖板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位于两个第三胶条之间,且与第二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第二盖板上设置进料槽,位于第四胶条的下游,所述进料槽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所述第一除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料板、第一吹扫管、第一负压口,所述第一刮料板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间隙配合,且位于进料槽的槽口上方,所述第一吹扫管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的下方,位于第一刮料板的下游,所述第一负压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皮带的上方、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所述第二除尘机构包括第二刮料板、第二吹扫管、第二负压口,所述第二刮料板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吹扫管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的下方,位于第二刮料板的下游,所述第二负压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
[0008]还包括第三负压口,所述第三负压口设置在第一盖板上,位于进料口的下游。
[0009]还包括第四负压口,所述第四负压口设置在第二盖板上,位于进料槽的下游。
[0010]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一胶条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一输送皮带形成面接触。
[0011]所述第二胶条的下边呈V形,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形状相适应。
[0012]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三胶条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二输送皮带形成面接触。
[0013]所述第四胶条的下边呈V形,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形状相适应。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输渣皮带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皮带、第二输送皮带、第一除尘机构、第二除尘机构,其中,两个输送皮带用于输送、转移炉渣,两个除尘机构用于吸收输送、转移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沿第一输送皮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一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贴合,第一盖板的一端设置第二胶条,位于两个第一胶条之间,且与第一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也即,通过第一盖板、两个第一胶条、一个第二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配合,形成在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开口的封闭空间,不影响第一输送皮带正常进料及输料,可有效杜绝进料过程、输料过程产生扬尘的情况。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进料口,位于第二胶条的下游,冷渣机排出的炉渣经进料口排至第一输送皮带上。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沿第二输送皮带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二盖板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贴合,第二盖板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位于两个第三胶条之间,且与第二输送皮带的进料端贴合,也即,通过第二盖板、两个第三胶条、一个第四胶条,与第二输送皮带配合,形成在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开口的封闭空间,不影响第二输送皮带正常进料及输料,可有效杜绝进料过程、输料过程产生扬尘的情况。第二盖板上设置进料槽,位于第四胶条的下游,所述进料槽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用于接收第一输送皮带下料的炉渣,排至第二输送皮带上。所述第一除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料板、第一吹扫管、第一负压口,所述第一刮料板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间隙配合,且位于进料槽的槽口上方,粘附在第一输料带上的炉渣在经过第一刮料板时,经刮料板刮落,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进料槽排至第二输送皮带上,避免这些炉渣散落造成环境污染,且有效提高炉渣的输送效率。所述第一吹扫管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的下方,位于第一刮料板的下游,所述第一负压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皮带的上方、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利用吹扫管进一步吹扫第一输送皮带上粘附的炉渣,从第一输送皮带出料端落料过程、刮料过程、吹扫过程产生的粉尘由两个第一负压口吸附排出,可有效避免扬尘。所述第二除尘机构包括第二刮料板、第二吹扫管、第二负压口,所述第二刮料板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吹扫管设置在第二输送皮带的下方,位于第二刮料板的下游,粘附在第二输送皮带上的炉渣在经过第二刮料板时,经刮料板刮落,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二输料皮带的出料端落入对应的接料结构,如斗提机,避免这些炉渣散落造成环境污染,且有效提高炉渣的输送效率。所述第二负压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输送皮带的上方、下方,与第二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对应,从第二输送皮带出料端落料过程、刮料过程、吹扫过程产生的粉尘由两个第二负压口吸附排出,
可有效避免扬尘。
[0016]2、还包括第三负压口,所述第三负压口设置在第一盖板上,位于进料口的下游,第一输送皮带进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由第三负压口吸附排出,对这些扬尘进行综合利用,且减少在第一输送皮带出料端(开口端)生成的扬尘量。还包括第四负压口,所述第四负压口设置在第二盖板上,位于进料槽的下游,第二输送皮带进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由第四负压口吸附排出,对这些扬尘进行综合利用,且减少在第一输送皮带出料端(开口端)生成的扬尘量。
[0017]3、第一输送皮带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个第一胶条的下边相向弯曲,与第一输送皮带形成面接触,提高第一胶条与第一输送皮带的接触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渣皮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皮带(1)、第二输送皮带(2)、第一除尘机构(3)、第二除尘机构(4),所述第一输送皮带(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板(5),第一盖板(5)沿第一输送皮带(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一盖板(5)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胶条(6),与第一输送皮带(1)贴合,第一盖板(5)的一端设置第二胶条(7),位于两个第一胶条(6)之间,且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进料端贴合,所述第一盖板(5)上设置进料口(8),位于第二胶条(7)的下游,所述第二输送皮带(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板(9),第二盖板(9)沿第二输送皮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结构,第二盖板(9)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胶条(10),与第二输送皮带(2)贴合,第二盖板(9)的一端设置第四胶条(11),位于两个第三胶条(10)之间,且与第二输送皮带(2)的进料端贴合,第二盖板(9)上设置进料槽(12),位于第四胶条(11)的下游,所述进料槽(12)的槽口与第一输送皮带(1)的出料端对应,所述第一除尘机构(3)包括第一刮料板(13)、第一吹扫管(14)、第一负压口(15),所述第一刮料板(13)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1)的出料端下方,与第一输送皮带(1)间隙配合,且位于进料槽(12)的槽口上方,所述第一吹扫管(14)设置在第一输送皮带(1)的下方,位于第一刮料板(13)的下游,所述第一负压口(1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输送皮带(1)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恩之苗迎彬贺顺尧张开禄骆大军彭林石孝平蒋存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