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134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包括在2#副井井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井工矿VCR采矿法开采的金属矿山围岩破坏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制备
,尤其是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存在相当一部分金属矿山属于井工矿VCR采矿法开采的矿山,此类矿山具有开采深度大、开拓采切强度大、以及时间内形成大量空区等特点,在回采过程中,井下大量揭露围岩长期受地压应力、中深孔爆破冲击波破坏等影响形成不稳定围岩,破坏后的围岩需要及时进行大量喷浆支护;尤其VCR采矿法二步骤大规模回采矿柱时,采切工程大规模揭露充填体围岩,揭露的充填体围岩极不稳定,此时需要及时进行大规模喷浆支护才能稳定围岩的情况。
[0003]通常情况下,国内大部分金属矿山井工矿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采取人工现场拌制,矿井下传统喷浆施工工艺流程为:首先从地表把原材料即水泥、石子或砂子等从2#副井地表用矿车经2#副井罐笼运输至各水平马头门,再由2#副井附近各水平马头门无轨矿车把原材料送至喷浆作业面,经人工现场人工拌制喷浆混凝土,拌制好的混凝土经喷浆机喷射到破坏的围岩表面完成一次喷浆支护作业。
[0004]但是,这种传统的人工湿喷混凝土作业流程存在诸多缺陷:一,井下作业面空间狭小,一次拌制量小,人员拥挤,施工速度慢,喷浆支护不及时;二,通风不良,拌制喷浆作业粉尘量大,导致人员呼吸不畅,容易造成尘肺职业病;三,辅助作业量大,耗费人工多,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四,现场管理协调难度大,混凝土拌制速度慢;五,尤其VCR采矿法二步骤大规模回采矿柱时,井下喷浆支护量大,人工现场拌制混凝土无法满足井下大规模快速喷浆任务,同时随着井下开采深度加大,从地表运输石子沙子等原材料到施工现场难度也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混凝土制备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施工难度及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减小安全隐患,保证操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包括:(1)在2#副井井下

350m水平马头门附近开掘井下集中喷浆混凝土制备区硐室,按照与

350m水平马头门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设有废石储存硐室、石子加工区、制砂硐室、水泥硐室、混凝土制备区和水仓硐室;(2)待拌制场地施工完毕后,将井下开拓采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资源通过副井运至

350m水平马头门处,然后再送至距离最近的废石储存硐室内盛放;(3)当需要混凝土制备时,部分废石资源由废石储存硐室运至石子加工区,经石子
加工区破碎加工后,制备出成品合格石子用于混凝土搅拌,同时在石子加工区安装除尘设备,消除石子破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4)部分井下开拓采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运至制砂硐室,经制砂机制成成品砂子,以用于混凝土搅拌;(5)将制成的石子和砂子、以及水泥硐室中的水泥一同运至混凝土制备区,通过搅拌机搅拌后制备出喷浆用混凝土,同时,此硐室内安装除尘设备,以消除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6)当拌制场地制备的混凝土经强度检测合格后,经混凝土泵泵送至矿用水泥罐车,通过矿用水泥罐车运送到喷浆工作面,再将矿用水泥罐车中的混凝土泵送至矿用液压湿喷台车,通过矿用液压湿喷台车到达喷浆工作面进行湿喷作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井下集中喷浆混凝土制备区硐室中还设有控制室、以及矿用水泥罐车和湿喷台车停放区,以便于矿用水泥罐车和矿用液压湿喷台车的停放。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和(4)中,石子加工区内采用矿用破碎机,制砂硐室采用矿用制砂机,以充分利用井下废石资源经加工制成混凝土用石子及砂子,拌制喷浆用混凝土,使得废石再利用,节省成本。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搅拌机采用混凝土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其具有搅拌均匀、质量好、上料出料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和功耗低的特点。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井下集中喷浆混凝土制备区硐室与喷浆工作面之间设有运输巷道,方便车辆移动和混凝土的运输,运输巷道内还设有倒车硐室,便于巷道内的车辆倒车或转向。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井下集中喷浆混凝土制备区硐室的一侧还设有下料口硐室,下料口硐室通过管道与

395m水平井下工作面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混凝土制备区包括相互配合的侧卸式矿车、上料机构和搅拌机,上料机构包括倾斜的上料轨道,上料轨道上连有上料斗,当上料斗处于上料轨道下端时,侧卸式矿车将原料倒入上料斗内,然后通过上料轨道将上料斗提升至搅拌机的上方入料口处,原料在搅拌机的搅拌仓内制备混凝土,再由搅拌仓下方的成品料仓排出,搅拌仓的下部固定在一个支架上,支架下方可以使车辆通过,便于成品灌入车辆内运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具体在于:(1)本专利技术将废石经过井下破碎再利用,避免了部分井下废石提升至地表带来的环环境污染,又节省了从地表再送石子到井下这一环节,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制备成本;(2)本专利技术在喷浆工作面引进矿用液压湿喷台车,性能稳定可靠、整机高度低,回转半径小,能够使用于施工场地受限的区域,工程喷射能力大、作业效率高、喷射效果好、操控灵活方便、转弯半径小、机动能力强,更适合井下大断面和需要较大喷浆量以及需要高效率喷浆的矿山,替代了传统人工喷浆,降低了生产成本低,提高了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不仅满足了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的大量需求,又能充分对井下现有废石资源综合利用,降低支护成本,提高支护效率,安全环保,快速制备得到湿喷所用混凝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硐室布置图;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B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制备区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示说明:1、主井;2、副井;3、地表;4、井下集中喷浆混凝土制备区硐室;40、

350m水平马头门;41、废石储存硐室;42、石子加工区;43、制砂硐室;44、水泥硐室;45、混凝土制备区;46、水仓硐室;47、喷浆工作面;48、控制室;49、矿用水泥罐车和湿喷台车停放区;4a、进出车方向;5、运输巷道;51倒车硐室;6、下料口硐室;6a、混凝土下料孔道;451、侧卸式矿车;452、上料机构;4521、上料轨道;4522、上料斗;453、搅拌机;4531、成品料仓;4532、支架;7、斜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为使本专利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参见图1,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在2#副井(2)井下

350m水平马头门(40)附近开掘井下集中喷浆混凝土制备区硐室(4),按照与

350m水平马头门(40)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设有废石储存硐室(41)、石子加工区(42)、制砂硐室(43)、水泥硐室(44)、混凝土制备区(45)和水仓硐室(46);步骤二:待拌制场地施工完毕后,将井下开拓采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资源通过副井(2)运至

350m水平马头门(40)处,然后再送至距离最近的废石储存硐室(41)内盛放;步骤三:当需要混凝土制备时,部分废石资源由废石储存硐室(41)运至石子加工区(42),经石子加工区(42)破碎加工后,制备出成品合格石子用于混凝土搅拌,同时在石子加工区安装除尘设备,消除石子破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步骤四:部分井下开拓采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运至制砂硐室(43),经制砂机制成成品砂子,以用于混凝土搅拌;步骤五:将制成的石子和砂子、以及水泥硐室(44)中的水泥一同运至混凝土制备区(45),通过搅拌机搅拌后制备出喷浆用混凝土,同时,此硐室内安装除尘设备,以消除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步骤六:当拌制场地制备的混凝土经强度检测合格后,经混凝土泵泵送至矿用水泥罐车,通过矿用水泥罐车运送到喷浆工作面(47),再将矿用水泥罐车中的混凝土泵送至矿用液压湿喷台车,通过矿用液压湿喷台车到达喷浆工作面进行湿喷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矿山井下喷浆支护用混凝土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井下集中喷浆混凝土制备区硐室(4)中还设有控制室(4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孝子林鑫张卓丁勇时涛李干陶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