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127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属于套管技术领域,用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内部零件受到挤压碰撞,造成损坏,包括本体,所述左侧连接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右侧连接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固定环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胶圈,所述第二连接环与第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活动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胶圈、活动槽和第二连接环,有利于对本体内部零件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挤压碰撞导致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设置螺纹环和第一连接环,有利于增强装置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胶圈对其进行力的缓冲,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捷性和实用性。捷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


[0001]本申请涉及套管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

技术介绍

[0002]转向系统的作用是用于更改或维持汽车行车或倒退方向。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依照驾驶者的想法操纵汽车的行车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车安全尤为重要,所以汽车转向系统的零部件都称之为保安件。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全是汽车安全必须要重视的2个系统,因此需要在其外部安装套管加以保护。
[0003]传统的套管在使用过程中内部零件容易受到挤压碰撞,导致内部零件受损,进而对汽车的转向系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内部零件受到挤压碰撞,造成损坏。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左侧连接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右侧连接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胶圈,且第二胶圈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管的侧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且第二连接环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环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与第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活动槽。利用第一连接管对第二胶圈进行挤压,使得第二连接环在活动槽内部移动,便于对第一连接管的受力进行缓冲,进而通过螺纹环与第二连接环进行连接,使得螺纹环通过第一连接环带动第二连接管对第一胶圈进行挤压,从而便于对第二连接管的受力进行缓冲,利用螺纹环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进行连接,便于提升装置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一胶圈和第二胶圈对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进行保护,避免受到碰撞造成损坏。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环,且螺纹环远离第二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利用螺纹环将第二连接环与第一连接环进行连接,从而便于配合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进行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侧表面与第二连接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均为了安装胶圈,以便于配合两侧连接管对胶圈进行挤压,从而进行缓冲。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胶圈,所述第一胶圈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管的侧表面相贴合,且第二连接管与第一限位环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中空槽,且中空槽位于两个连接柱之间。中空槽便于减轻装置的重量。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左侧连接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橡胶垫的内侧壁活动连接。两侧连接柱内侧壁的橡胶垫均用于对两侧连接管的外表面进行保护,避免受到磨损。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右侧连接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且第二连接管的外表面与第二橡胶垫的内侧壁活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通过设置第二胶圈、活动槽和第二连接环,利用第一连接管对第二胶圈进行挤压,使得第二连接环在活动槽内部移动,便于对第一连接管的受力进行缓冲,有利于对本体内部零件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挤压碰撞导致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4](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通过设置螺纹环和第一连接环,利用第一连接环与螺纹环进行连接,使得螺纹环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进行连接,有利于增强装置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胶圈对其进行力的缓冲,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图2中A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图2中B处放大图。
[0019]图中:1、本体;2、连接柱;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第一橡胶垫;6、中空槽;7、固定环;8、第一限位环;9、第一胶圈;10、第一连接环;11、螺纹环;12、第二限位环;13、第二胶圈;14、第二连接环;15、活动槽;16、第二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1]如图1

4所示的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左侧连接柱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右侧连接柱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4,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固定环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12,第二限位环12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胶圈13,且第二胶圈13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管3的侧表面相贴合,第一连接管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14,且第二连接环14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环1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二连接环14与第二限位环12之间设置有活动槽15。利用第一连接管3对第二胶圈13进行挤压,使得第二连接环14在活动槽15内部移动,便于对第一连接管3的受力进行缓冲,进而通过螺纹环11与第二连接环14进行连接,使得螺纹环11通过第一连接环10带动第二连接管4对第一胶圈9进行挤压,从而便于对第二连接管4的受力进行缓冲,利用螺纹环11将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进行连接,便于提升装置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一胶圈9和第二胶圈13对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进行保护,避免受到碰撞造成损坏。
[0022]第二连接环1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1,且螺纹环11远离第二连接环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10。利用螺纹环11将第二连接环14与第一连接环10进行连接,从而便于配合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进行连接。
[0023]第一连接环10的侧表面与第二连接管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固定环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8。第一限位环8和第二限位环12均为了安装胶圈,以便于配合两侧连接管对胶圈进行挤压,从而进行缓冲。
[0024]第一限位环8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胶圈9,第一胶圈9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管4的侧表面相贴合,且第二连接管4与第一限位环8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0025]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中空槽6,且中空槽6位于两个连接柱2之间。中空槽6便于减轻装置的重量,方便安装。
[0026]左侧连接柱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5,第一连接管3与第一橡胶垫5的内侧壁活动连接。
[0027]右侧连接柱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16,且第二连接管4的外表面与第二橡胶垫16的内侧壁活动连接。两侧连接柱2内侧壁的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所述左侧连接柱(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所述右侧连接柱(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12),所述第二限位环(12)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胶圈(13),且第二胶圈(13)的外表面与第一连接管(3)的侧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14),且第二连接环(14)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环(1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14)与第二限位环(12)之间设置有活动槽(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环(14)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环(11),且螺纹环(11)远离第二连接环(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套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兴达塑料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