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123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包括下模具、上模具与三通管,所述下模具与上模具的同一侧设置有注塑管,所述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金属片,所述上模具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外部包裹有防护框,所述金属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防护框的外部包裹有保温罩,所述导流管贯穿金属片,所述导流管的中部与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两端贯穿防护框与保温罩。该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通过导流管与金属片进行散热将热量传导至下模具与上模具,使下模具与上模具温度上升,使得模具中各处温度相同,保温罩阻隔热量的流失,提高注塑精度。提高注塑精度。提高注塑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当在注塑较长的塑胶零件时,由于零件较长,所以零件两端的导出热量的速度快于另外面导出热量的速度,造成所述零件上温度不均,影响注塑零件的成型与精度。
[0004]为此,我们提出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包括下模具、上模具与三通管,所述下模具与上模具的同一侧设置有注塑管,所述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金属片,所述上模具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外部包裹有防护框,所述金属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管,所述防护框的外部包裹有保温罩,所述导流管贯穿金属片,所述导流管的中部与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两端贯穿防护框与保温罩,所述导流管的两端一体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接口,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端一体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三通管通过连接机构与导流管的一端固定安装。
[0006]优选的,所述保温罩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温罩分别将下模具与上模具包裹,所述下模具与上模具外部的保温罩镜像设置,所述保温罩包括罩壳、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与第三保温层,所述罩壳分别包裹在下模具与上模具的外部,所述第一保温层铺设在罩壳内部靠近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三保温层铺设在罩壳内部远离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层铺设在第一保温层与第三保温层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二保温层的材质为气凝胶毡,所述第三保温层的材质为酚醛泡沫。
[0008]优选的,所述三通管设置有接口的一端位于三通管的中部,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下模具与上模具设置的两根导流管的一端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管、插接口、弹性横杆、滑动块、卡接口、移动套、固定圈、杆槽、抬升圆环、滑槽、复位弹性体与抬升斜面,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三通管固定连接,所述插接口设置在连接管另一端的内部,所述弹性横杆的一端与连接管外周面的一端一体设置,所述滑动块与连接管外周面的中部一体连接,所述卡接口设置在弹性横杆的另一端,所述移动套套设在连接管的外部,所述固定圈与移动套的外周面一体连接,所述杆槽开设在移动套的外周面上,所述抬升圆环与移动套的内周面一体连接,所述滑槽开设在移动套的内周面,所述滑槽与滑动块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体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复位
弹性体的一端与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体的另一端与滑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抬升斜面设置在弹性横杆靠近连接管的一侧。
[0010]优选的,所述卡接口的顶部设置有斜面,所述卡接口设置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相邻的两根所述弹性横杆的偏转角度为九十度。
[0011]优选的,所述插接口的内径与导流管的外径相同,所述插接口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橡胶垫,所述滑动块位于相邻的两根弹性横杆中间,所述滑槽位于相邻的杆槽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抬升圆环远离插接口的一端开设有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的倒角,所述抬升圆环倒角的斜面与抬升斜面相对应。
[0013]注塑模具的保温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14]S1:连接
[0015]将两个三通管分别与两根导流管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将一个三通管的接头与循环液体热源的出液口连接,另一个三通管的接头与循环液体热源的进液口连接;
[0016]S2:预热
[0017]将循环液体热源的液体通过三通管进入导流管,与导流管一体连接的金属片将热量传导至下模具与上模具,对下模具与上模具进行预热;
[0018]S3:注塑
[0019]预热结束后,将注塑机与注塑管连接,进行注塑操作;
[0020]S4:保温
[0021]导流管的两端始终通过三通管与循环液体热源进行连接,并使液体始终在导流管中进行循环流动,保温罩可以防止热量流失;
[0022]S5:降温
[0023]保温一段时间后,将循环液体热源断开,将两个三通管的接头分别与循环液体冷源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让冷却液在导流管中循环流动,通过金属片将下模具与上模具的热量传导至导流管,通过冷却液带走;
[0024]S6:脱模
[0025]将冷却完成的下模具与上模具打开,进行脱模处理。
[0026]可选的,所述步骤S1~S5适用于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
[0027]有益效果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9]1、该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通过在下模具与上模具分别设置金属片,并在金属片、下模具与上模具的外部包裹保温罩,注塑前对下模具与上模具进行预热,导流管通过三通管与液体热源进行连接,通过被导流管贯穿的金属片进行散热将热量传导至下模具与上模具,使下模具与上模具温度上升,使得模具中各处温度相同,提高注塑精度。
[0030]2、该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通过三通管将导流管的两端始终与循环液体热源进行连接,并使液体始终在导流管中进行循环流动,保温罩中的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与第三保温层阻隔热量的流失,使得注塑完成后的保温过程的热量不会流失,使得下模具与上模具的温度保持恒定,进而提高注塑料的流动性,提高成型精度。
[0031]3、该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及保温方法,通过连接机构将三通管与导流管进行连接,将导流管插入插接口,随着导流管深入插接口,卡接口与连接凸起进行卡接,将三通管与导流管进行连接,拆卸时,通过固定圈带动移动套与抬升圆环向远离插接口的一侧移动,抬升圆环的倒角与弹性横杆的抬升斜面接触并抵紧,使得弹性横杆的卡接口向连接凸起的径向扩张,使得卡接口与连接凸起分离,然后就可以将导流管从插接口中拔出,而移动套在复位弹性体的作用下向插接口一侧移动,使得弹性横杆恢复原状。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温罩的剖视图;
[003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图7中B处的放大图;
[0040]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2)与三通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与上模具(2)的同一侧设置有注塑管(3),所述下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金属片(4),所述上模具(2)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片(4),所述金属片(4)的外部包裹有防护框(6),所述金属片(4)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管(5),所述防护框(6)的外部包裹有保温罩(7),所述导流管(5)贯穿金属片(4),所述导流管(5)的中部与金属片(4)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5)的两端贯穿防护框(6)与保温罩(7),所述导流管(5)的两端一体设置有连接凸起(10),所述三通管(9)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接口,所述三通管(9)的另外两端一体连接有连接机构(11),所述三通管(9)通过连接机构(11)与导流管(5)的一端固定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温罩(7)分别将下模具(1)与上模具(2)包裹,所述下模具(1)与上模具(2)外部的保温罩(7)镜像设置,所述保温罩(7)包括罩壳(71)、第一保温层(72)、第二保温层(73)与第三保温层(74),所述罩壳(71)分别包裹在下模具(1)与上模具(2)的外部,所述第一保温层(72)铺设在罩壳(71)内部靠近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三保温层(74)铺设在罩壳(71)内部远离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层(73)铺设在第一保温层(72)与第三保温层(7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72)的材质为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二保温层(73)的材质为气凝胶毡,所述第三保温层(74)的材质为酚醛泡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9)设置有接口的一端位于三通管(9)的中部,所述三通管(9)的另外两端分别与下模具(1)与上模具(2)设置的两根导流管(5)的一端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1)包括连接管(111)、插接口(112)、弹性横杆(113)、滑动块(114)、卡接口(115)、移动套(116)、固定圈(117)、杆槽(118)、抬升圆环(119)、滑槽(1110)、复位弹性体(1111)与抬升斜面(1112),所述连接管(111)的一端与三通管(9)固定连接,所述插接口(112)设置在连接管(111)另一端的内部,所述弹性横杆(113)的一端与连接管(111)外周面的一端一体设置,所述滑动块(114)与连接管(111)外周面的中部一体连接,所述卡接口(115)设置在弹性横杆(113)的另一端,所述移动套(116)套设在连接管(111)的外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彧萌王中禹王林森曹华欣王靓初周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