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86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底板顶部前端中心设置有滑模机构,所述底板顶部中心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滑模机构相对应的滑道,所述底板顶部后端设置有固模滑动下料机构;所述固模滑动下料机构前端开设有U形槽,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传送带结构,所述传送带结构一侧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后端外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底板一侧中心靠近后端固定连接有推动上料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推动上料结构,实现了机器自动上料,不需要人工放置板材,通过机器设置精准参数,提高了效率与精度。精度。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


[0001]本技术涉及板材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

技术介绍

[0002]技术弯曲工艺是将板料,棒料或型材等弯成一定形状和角度零件的成型方法,是板材冲压中常见的加工方法之一。在生产中弯曲件的形状很多,入V型件、U型件、帽形件、圆弧型件等。这些零件可以在压力机上用模具弯曲,也可以用专用弯曲机进行折弯或滚弯。
[0003]现有的板材折弯加工一般为人工折弯和机械折弯,人工折弯通过模具加热板材进行弯折,效率低,且同一批次的板材加工精度不统一,机械折弯虽然效率高,但需要人工进行放置板材和压完后拿出板材,使用时比较危险,容易发生事故。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板材折弯加工一般为人工折弯和机械折弯,人工折弯通过模具加热板材进行弯折,效率低,且同一批次的板材加工精度不统一,机械折弯虽然效率高,但需要人工进行放置板材和压完后拿出板材,使用时比较危险,容易发生事故。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底板顶部前端中心设置有滑模机构,所述底板顶部中心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滑模机构相对应的滑道,所述底板顶部后端设置有固模滑动下料机构;
[0007]所述固模滑动下料机构前端开设有U形槽,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传送带结构,所述传送带结构一侧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后端外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底板一侧中心靠近后端固定连接有推动上料结构。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模机构包括动模,所述动模通过滑道滑动连接在底板顶部前端,所述动模前端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前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杆,两个所述第一液压杆前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前端。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道与第一液压杆将动模进行推动折弯板材。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模滑动下料机构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底部中心开设有方槽,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方槽大小一致的下料块,所述下料块后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后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定模前端一侧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前端另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板。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液压杆移动下料块的位置,折弯时收回定模内,折弯后将折弯完毕的板材推动到U形槽内,实现自动下料。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结构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在底板一侧,所述输送带外部均匀设置有多组输送限位块,所述输送带内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齿条,所述输送带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齿轮内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两端设置有固定座。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外侧多个固定座均与支腿固定连接。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腿对转动杆进行限位固定。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圆孔 ,圆孔内固定连接有轴承,转动杆通过轴承在固定座内转动。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动杆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带动输送带运转。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传送带结构后端的支腿一侧,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外侧套接有外壳。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动杆固定连接。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其中一个齿轮运转,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带动其他齿轮转动。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上料结构包括L形支杆,所述L形支杆固定连接在底板一侧中心靠近后端位置,所述L形支杆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远离第三限位块一侧设置有凸块。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机器可以自动上料,无需人工上料,防止对人造成伤害。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技术通过设置推动上料结构,实现了机器自动上料,不需要人工放置板材,通过机器设置精准参数,提高了效率与精度;
[0024]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模滑动下料机构,实现了自动下料,无需人工拿出放置操作,减少了对人员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中的滑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中的固模滑动下料机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中的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中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中的推动下料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底板;2、支柱;3、滑模机构;301、动模;302、第一固定块;303、第一液压杆;304、第一限位块;4、滑道;5、固模滑动下料机构;501、定模;502、下料块;503、第二液压杆;504、第二限位块;505、导向块;506、限位板;6、U形槽;7、传送带结构;701、输送带;702、输送限位块;703、齿条;704、齿轮;705、转动杆;706、固定座;8、支腿;9、驱动机构;901、支撑杆;
902、电机;903、外壳;10、推动上料结构;1001、L形支杆;1002、第三限位块;1003、气缸;100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5]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底板1顶部前端中心设置有滑模机构3,滑模机构3包括动模301,动模301通过滑道4滑动连接在底板1顶部前端,动模301前端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块302,第一固定块302前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杆303,两个第一液压杆303前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04,两个第一限位块304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部前端,通过滑道4与第一液压杆303将动模301进行推动折弯板材,底板1顶部中心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滑模机构3相对应的滑道4,底板1顶部后端设置有固模滑动下料机构5,固模滑动下料机构5包括定模501,定模501底部中心开设有方槽,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方槽大小一致的下料块502,下料块502后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503,第二液压杆503后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04,定模501前端一侧设置有导向块505,导向块505前端另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板506,通过第二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所述底板(1)顶部前端中心设置有滑模机构(3),所述底板(1)顶部中心对称开设有两个与滑模机构(3)相对应的滑道(4),所述底板(1)顶部后端设置有固模滑动下料机构(5);所述固模滑动下料机构(5)前端开设有U形槽(6),所述底板(1)一侧设置有传送带结构(7),所述传送带结构(7)一侧设置有支腿(8),所述支腿(8)后端外侧设置有驱动机构(9),所述底板(1)一侧中心靠近后端固定连接有推动上料结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模机构(3)包括动模(301),所述动模(301)通过滑道(4)滑动连接在底板(1)顶部前端,所述动模(301)前端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块(302),所述第一固定块(302)前端均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杆(303),两个所述第一液压杆(303)前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04),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304)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部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模滑动下料机构(5)包括定模(501),所述定模(501)底部中心开设有方槽,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方槽大小一致的下料块(502),所述下料块(502)后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503),所述第二液压杆(503)后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504),所述定模(501)前端一侧设置有导向块(505),所述导向块(505)前端另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板(5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向双边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德风广行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