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084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改变儿童躺坐的姿势,从而方便多样化地对儿童进行治疗,能够夹持住儿童脚部,避免儿童的脚部乱动的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包括有支撑架、坐垫、护垫、展开机构和限位机构等;支撑架的顶侧连接有坐垫,支撑架的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用于支撑患者手部的护垫。转动靠垫,能够改变儿童躺坐的姿势,通过第一夹板能够夹持住儿童的脚部,以此避免儿童的脚部乱动,通过银针加热器对银针进行加热,以此对银针进行杀菌,从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针灸。从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针灸。从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针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儿科是一门医学科学,在中医对儿童进行治疗时,会先对儿童进行把脉,然后根据儿童的脉象,去了解到疾病内在变化的大概诊断方法,其中,针灸是中医治疗儿童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目前,在对儿童进行针灸时,多数辅助治疗装置都只是提供了一个支撑平台,其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够对平台的结构进行调节,并且不能够稳定住儿童,这会使儿童乱动,从而造成中医的治疗过程不顺利。
[0003]例如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5689237U、公告日为20220201所公开的一种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包括康复床,康复床的上方设置有垫板,垫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滑块的顶部安装有康复训练板。该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通过设置转柄、限位杆、限位孔和弹簧,患者需要使用到垫板时,医务人员可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后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转动后从而将垫板升起,随后再通过将限位杆从限位孔内拉出并转动转柄,此时限位杆将拉伸弹簧,从而使得转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垫板转动,从而对垫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更好的适用于患者。但是该中医儿科治疗康复装置的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够对儿童躺坐的姿势进行改变,并且也能够对儿童的腿部进行稳定,在对儿童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儿童的腿部容易乱动,这会造成中医治疗的困难。
[0004]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特此设计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一种能够改变儿童躺坐的姿势,从而方便多样化地对儿童进行治疗,能够夹持住儿童脚部,避免儿童的脚部乱动的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能够对儿童躺坐的姿势进行改变,并且也能够对儿童的腿部进行稳定,在对儿童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儿童的腿部容易乱动,这会造成中医治疗的困难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变儿童躺坐的姿势,从而方便多样化地对儿童进行治疗,能够夹持住儿童脚部,避免儿童的脚部乱动的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包括有支撑架、坐垫、护垫、展开机构、限位机构和银针存放机构,支撑架的顶侧连接有坐垫,支撑架的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护垫,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患者的上半身进行支撑的展开机构和用于限制住患者的腿部的限位机构,展开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存放银针的银针存放机构。
[0007]优选地,展开机构包括有连接轴、卡块、靠垫和连接板,支撑架的后侧转动式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侧连接有靠垫,靠垫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板,支撑架的后部上侧滑动式设
有两块卡块,两块卡块呈左右对称式设置。
[0008]优选地,限位机构包括有铰接块和第一夹板,支撑架的左前部上侧连接有铰接块,铰接块上转动式设有第一夹板。
[0009]优选地,还包括有海绵垫,靠垫的顶侧连接有海绵垫。
[0010]优选地,银针存放机构包括有固定板、滑块、连接框、弹性件和银针加热器,连接板的下部滑动式设有两个连接框,两个连接框呈左右对称式设置,连接框的内部安装有银针加热器,连接框的后侧连接有滑块,滑块与连接板滑动式配合,滑块与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护垫的后侧连接有固定板。
[0011]优选地,还包括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有接触杆、连接架、扭力弹簧和第二夹板,连接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二夹板,第二夹板与连接架之间连接有两根扭力弹簧,滑块的后侧连接有接触杆。
[0012]优选地,还包括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有滑动架和伸缩板,支撑架的左部和右部均滑动式设有滑动架,两个滑动架的前侧之间连接有伸缩板,伸缩板位于坐垫的下方。
[0013]优选地,还包括有火罐存放机构,火罐存放机构包括有接触块、转动架、存放框和支杆,支撑架的后部转动式设有两个转动架,两个转动架呈左右对称式设置,转动架上连接有存放框,存放框位于坐垫的下方,存放框的内底部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十二根支杆,两个滑动架的后侧均连接有接触块。
[0014]本专利技术在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基础上,还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有:
[0015]1、转动靠垫,能够改变儿童躺坐的姿势,通过第一夹板能够夹持住儿童的脚部,以此避免儿童的脚部乱动,通过银针加热器对银针进行加热,以此对银针进行杀菌,从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针灸。
[0016]2、通过扭力弹簧复位的作用使第二夹板旋转将患者的肩部夹持住,以此能够稳定住患者,在操作人对患者进行针灸或是拔火罐的过程中,避免患者乱动。
[0017]3、在海绵垫向后旋转的同时,伸缩板会自动从坐垫的下方伸出,通过伸缩板支撑住患者的脚部,从而使患者平躺地更加舒适,进而能够使操作人更顺利地对进行治疗。
[0018]4、在使伸缩板伸出的同时,通过接触块挤压转动架旋转,可以自动同步地使存放框从坐垫的下方移出,通过存放框存放火罐,进而使操作人更加方便地对患者进行拔火罐的治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展开机构与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展开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银针存放机构和夹紧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银针存放机构和夹紧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银针存放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夹紧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火罐存放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的标记为:1

支撑架,2

坐垫,3

护垫,4

展开机构,41

连接轴,42

卡块,43

靠垫,44

连接板,45

海绵垫,5

限位机构,51

铰接块,52

第一夹板,6

银针存放机构,61

固定板,62

滑块,63

连接框,64

弹性件,65

银针加热器,7

夹紧机构,71

接触杆,72

连接架,73

扭力弹簧,74

第二夹板,8

支撑机构,83

滑动架,8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包括有支撑架(1)、坐垫(2)和护垫(3),支撑架(1)的顶侧连接有坐垫(2),支撑架(1)的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护垫(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展开机构(4)、限位机构(5)和银针存放机构(6),支撑架(1)上设置有用于对患者的上半身进行支撑的展开机构(4)和用于限制住患者的腿部的限位机构(5),展开机构(4)上设置有用于存放银针的银针存放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展开机构(4)包括有连接轴(41)、卡块(42)、靠垫(43)和连接板(44),支撑架(1)的后侧转动式设有连接轴(41),连接轴(41)的外侧连接有靠垫(43),靠垫(43)的后侧连接有连接板(44),支撑架(1)的后部上侧滑动式设有两块卡块(42),两块卡块(42)呈左右对称式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5)包括有铰接块(51)和第一夹板(52),支撑架(1)的左前部上侧连接有铰接块(51),铰接块(51)上转动式设有第一夹板(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海绵垫(45),靠垫(43)的顶侧连接有海绵垫(4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中医儿科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银针存放机构(6)包括有固定板(61)、滑块(62)、连接框(63)、弹性件(64)和银针加热器(65),连接板(44)的下部滑动式设有两个连接框(63),两个连接框(63)呈左右对称式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会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岐伯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