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78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支撑台和固定杆,还包括:支撑组件、置料板、闭合组件、升降组件、卸料板、卸料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通料孔上设有置料板避免施工人员踩空,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过设有所述升降组件和闭合组件,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闭合组件带动置料板进行反向移动,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支撑座移动到所述支撑台的通料孔时,所述卸料组件带动卸料板进行反向转动卸料,在卸料结束后,所述支撑座向下移动,所述置料板进行相向移动,所述抬起组件驱动所述抬起板转动抬起,避免所述抬起板上的物料下落;解决了施工人员站在支撑台上容易踩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和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现如今的建筑物高度较高,在建造的过程中需要脚手架等施工平台进行操作,现有的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为了方便拿取和运输建筑材料,在支撑台上设有通料孔,但是施工人员站在支撑台容易踩空到通料孔,会使得施工人员摔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包括底板、支撑台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底板的底端;置料板,所述置料板的个数为两个,所述支撑台中部设有通料孔,所述置料板滑动对称设于所述支撑台上端通料孔的两侧,所述置料板的上端周侧固定设有围板;闭合组件,所述闭合组件与所述置料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置料板进行反向移动;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于所述底板和支撑台之间,所述升降组件与支撑座连接,实现了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支撑座向上移动到规定的高度时,所述升降组件进一步驱动所述闭合组件运转,所述闭合组件带动置料板进行反向移动;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卸料板对称设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两侧,且所述卸料板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的支撑槽内壁转动连接;卸料组件,所述卸料组件与所述支撑座和卸料板连接,所述卸料组件包括齿轮槽,所述支撑台中部的通料孔的内壁上设有齿轮槽,实现了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支撑座移动穿插到支撑台的通料孔时,所述齿轮槽驱动所述卸料组件运转,所述卸料组件带动卸料板进行反向转动卸料。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卸料板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与所述支撑座的支撑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卸料组件包括:链轮一,所述链轮一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一上;转轴二,所述转轴二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的支撑槽内;链轮二,所述链轮二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二上;链条,所述链条同时啮合套设在所述链轮一和链轮二上;齿轮,所述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二上,当所述支撑座带动齿轮移动到支撑台
中部的通料孔内时,所述齿轮与所述齿轮槽啮合。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卸料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所述卸料板的卸料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为倾斜设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底板的底端;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设于所述底板和支撑台之间,且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支撑台固定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同时活动套设在所述螺纹杆和导向杆上,且所述移动板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闭合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置料板的底端一侧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块,所述驱动块滑动设于所述支撑台的底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滑动伸出所述支撑台,且与所述驱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的底端为倾斜设置,当所述移动板向上移动与所述驱动块滑动接触时,驱动所述驱动块进行反向移动;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支撑台的底端,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驱动块之间通过弹簧一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置料板上端转动设有抬起板,所述抬起板对应设有抬起组件,所述抬起组件包括:驱动柱,所述抬起板端部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柱一端滑动穿插在所述抬起板的驱动槽内;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端与所述驱动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台上端周侧固定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一侧转动设有转动门,所述移动板一端滑动穿插设有带人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固定设于所述底板的底端;气缸,所述气缸一端与所述支撑筒内壁固定连接;移动轮,所述移动轮设于所述支撑筒内,且与所述气缸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通料孔上设有置料板避免施工人员踩空,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过设有所述升降组件和闭合组件,实现了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支撑座向上移动到规定的高度时,所述升降组件进一步驱动所述闭合组件运转,所述闭合组件带动置料板进行反向移动,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支撑座移动到所述支撑台的通料孔时,所述齿轮槽驱动所述卸料组件运转,所述卸料组件带动卸料板进行反向转动卸料,在卸料结束后,所述支撑座向下移动,所述置料板进行相向移动,所述抬起组件驱动所述抬起板转动抬起,避免所述抬起板上的物料下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中卸料组件与卸料板之间结构关系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6]附图标记注释:1

底板、2

支撑台、3

固定杆、4

支撑组件、411

支撑筒、412

移动轮、413

气缸、5

升降组件、511

电机、512

螺纹杆、513

移动板、514

导向杆、6

闭合组件、611

连接杆、612

驱动块、613

弹簧一、614

固定板、7

卸料组件、711

链轮一、712

转轴二、713

链轮二、714

链条、715

齿轮、716

齿轮槽、8

带人板、9

卸料板、10

转动门、11

置料板、12

围板、13

抬起板、14

固定座、15

驱动柱、16

支撑座、17

导向板、18

支撑柱、19

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2,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包括底板1、支撑台2和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一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台2固定连接,还包括: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包括底板、支撑台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底板的底端;置料板,所述置料板的个数为两个,所述支撑台中部设有通料孔,所述置料板滑动对称设于所述支撑台上端通料孔的两侧,所述置料板的上端周侧固定设有围板;闭合组件,所述闭合组件与所述置料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置料板进行反向移动;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于所述底板和支撑台之间,所述升降组件与支撑座连接,实现了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支撑座向上移动到规定的高度时,所述升降组件进一步驱动所述闭合组件运转,所述闭合组件带动置料板进行反向移动;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卸料板对称设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两侧,且所述卸料板一端与所述支撑座的支撑槽内壁转动连接;卸料组件,所述卸料组件与所述支撑座和卸料板连接,所述卸料组件包括齿轮槽,所述支撑台中部的通料孔的内壁上设有齿轮槽,实现了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支撑座移动穿插到支撑台的通料孔时,所述齿轮槽驱动所述卸料组件运转,所述卸料组件带动卸料板进行反向转动卸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与所述支撑座的支撑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卸料组件包括:链轮一,所述链轮一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一上;转轴二,所述转轴二转动设于所述支撑座的支撑槽内;链轮二,所述链轮二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二上;链条,所述链条同时啮合套设在所述链轮一和链轮二上;齿轮,所述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二上,当所述支撑座带动齿轮移动到支撑台中部的通料孔内时,所述齿轮与所述齿轮槽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所述卸料板的卸料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慧君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