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57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涉及电气元件的技术领域,包括壳体部件、公端部件及母端部件,其中,壳体部件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上壳体盖合于下壳体的顶部并通过若干个长螺钉相连接,公端部件设于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内侧的一边,公端部件包括支撑板一、滑动杆一、接线端子一、导电柱及螺纹杆,支撑板一为U型构造且开口朝内设置,母端部件设于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内侧的另一边,母端部件包括支撑板二、滑动杆二、接线端子二、导电块、联动条及联动柱,支撑板二为V型构造且开口朝内设置。综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具有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连接安全牢靠及减振效果好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元件的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线束连接器是端子的一种,连接器又称插接器。线束插接器由于其便捷性和可拆卸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家电领域。
[0003]在汽车上,大部分线路的连接都是采用线束插接器。线束插接器用久了之后,触点会因为电弧等原因导致电阻变大。产生电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触点松动,尤其是汽车长期在路况不好的路面上行驶时,震动比较大,线束插接器更容易松动,从而导致线束插接器内的触点之间产生电弧。电阻变大后更容易引起发热,在夏天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车辆自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0005]一种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包括壳体部件、公端部件及母端部件,其中:
[0006]所述壳体部件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盖合于下壳体的顶部并通过若干个长螺钉相连接;
[0007]所述公端部件设于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内侧的一边,所述公端部件包括支撑板一、滑动杆一、接线端子一、导电柱及螺纹杆,所述支撑板一为U型构造且开口朝内设置,所述支撑板一的外侧左右对称焊接有支撑片一,所述支撑片一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压缩弹簧一,上下两个压缩弹簧一的另一端分别抵接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杆一滑动连接于支撑板一的中间,所述接线端子一同轴焊接于滑动杆一的外端部,所述导电柱垂直焊接于滑动杆一的内端部,所述导电柱竖直设置并在其上均匀分布有导电球,所述支撑板一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移槽一,所述螺纹杆设有一对并对应滑动搭接于两个滑移槽一内,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上下两侧靠内侧铰接有连接条一,所述连接条一的另一端铰接于滑动杆一上,所述支撑板一的中部上下对称焊接有连接片,所述滑动块的上下两侧靠外侧铰接有连接条二,所述连接条二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片上;
[0008]所述母端部件设于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内侧的另一边,所述母端部件包括支撑板二、滑动杆二、接线端子二、导电块、联动条及联动柱,所述支撑板二为V型构造且开口朝内设置,所述支撑板二的外侧左右对称焊接有支撑片二,所述支撑片二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压缩弹簧二,上下两个压缩弹簧二的另一端分别抵接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杆二滑动连接于支撑板二的中间,所述接线端子二同轴焊接于滑动杆二的外端部,所述导电块垂直焊接于滑动杆二的外端部,所述导电块为1/2圆柱形构造并在其上设有1/2球形的容纳槽,所述导电块的左右两边上下对称铰接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为1/4圆柱形构造并在其上设有1/4球形的夹紧槽,所述支撑板二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移槽二,所述联动条
固定连接于滑动杆二上并滑动搭接于两边的滑移槽二,所述联动条的左右两边对称设有矩形的联动槽,所述联动柱设有一对并对应滑动安装于两边的联动槽内,所述联动柱的上下两端对称连接有L型的连接条三,所述连接条三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同一侧的上下两个夹紧块上,所述联动槽内水平安装有压缩弹簧三。
[000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进线口,并在进线口处安装有橡胶软套。
[0010]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是接触处设有环形的台阶面,并在台阶面处安装有环形的密封软垫。
[0011]优选的,这种所述的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步骤1:旋掉连接下壳体和上壳体的长螺钉,打开这个线束连接器;
[0013]步骤2:将需要连接的两根汽车线束端部剥皮后分别放置于下壳体的左右两侧,两根汽车线束分别插装到接线端子一和接线端子二之中,并且通过其上的螺丝进行锁紧;
[0014]步骤3:同时旋动两边的螺纹杆并使得两边的滑动块相互靠近,再经连接条一和连接条二的传动后,带动滑动杆一朝向母端部件方向移动,当位于导电柱的中间的导电球与导电块上的容纳槽相接触时,便能实现电路导通,当带动滑动杆一继续朝向母端部件方向移动时,会推动滑动杆二、联动条朝向支撑板二方向移动,而在移动过程中,两边的联动柱会受到支撑板二的引导而均朝向联动条的中间靠近,直至两边的夹紧块靠拢在一起,此时,位于导电柱的端部的导电球与夹紧块上的夹紧槽相接触,便能实现导电球与导电块的可靠连接;
[0015]步骤4:旋上连接下壳体和上壳体的长螺钉,装好这个线束连接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
[0017]①
方便拆装:通过旋掉连接下壳体和上壳体的长螺钉,即可打开这个线束连接器;通过旋上连接下壳体和上壳体的长螺钉,即可装好这个线束连接器。
[0018]②
方便接线:需要连接的两根汽车线束端部剥皮后分别放置于下壳体的左右两侧,两根汽车线束分别插装到接线端子一和接线端子二之中,并且通过其上的螺丝进行锁紧。
[0019]③
可靠接通:同时旋动两边的螺纹杆并使得两边的滑动块相互靠近,再经连接条一和连接条二的传动后,带动滑动杆一朝向母端部件方向移动,当位于导电柱的中间的导电球与导电块上的容纳槽相接触时,便能实现电路导通,当带动滑动杆一继续朝向母端部件方向移动时,会推动滑动杆二、联动条朝向支撑板二方向移动,而在移动过程中,两边的联动柱会受到支撑板二的引导而均朝向联动条的中间靠近,直至两边的夹紧块靠拢在一起,此时,位于导电柱的端部的导电球与夹紧块上的夹紧槽相接触,便能实现导电球与导电块的可靠连接。
[0020]综上,本专利技术中的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具有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连接安全牢靠及减振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三维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三维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内部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公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母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
[0027]10

壳体部件;101

下壳体;102

上壳体;103

长螺钉;104

橡胶软套;105

密封软垫;
[0028]20

公端部件;201

支撑板一;201a

滑移槽一;202

支撑片一;203

压缩弹簧一;204

滑动杆一;205

接线端子一;206

导电柱;207

导电球;208

螺纹杆;209

滑动块;210

连接条一;211

连接条二;212

连接片;
[0029]3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部件(10)、公端部件(20)及母端部件(30),其中:所述壳体部件(10)包括下壳体(101)、上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2)盖合于下壳体(101)的顶部并通过若干个长螺钉(103)相连接;所述公端部件(20)设于下壳体(101)与上壳体(102)的内侧的一边,所述公端部件(20)包括支撑板一(201)、滑动杆一(204)、接线端子一(205)、导电柱(206)及螺纹杆(208),所述支撑板一(201)为U型构造且开口朝内设置,所述支撑板一(201)的外侧左右对称焊接有支撑片一(202),所述支撑片一(202)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压缩弹簧一(203),上下两个压缩弹簧一(203)的另一端分别抵接于上壳体(102)和下壳体(101)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杆一(204)滑动连接于支撑板一(201)的中间,所述接线端子一(205)同轴焊接于滑动杆一(204)的外端部,所述导电柱(206)垂直焊接于滑动杆一(204)的内端部,所述导电柱(206)竖直设置并在其上均匀分布有导电球(207),所述支撑板一(20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移槽一(201a),所述螺纹杆(208)设有一对并对应滑动搭接于两个滑移槽一(201a)内,所述螺纹杆(208)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209),所述滑动块(209)的上下两侧靠内侧铰接有连接条一(210),所述连接条一(210)的另一端铰接于滑动杆一(204)上,所述支撑板一(201)的中部上下对称焊接有连接片(212),所述滑动块(209)的上下两侧靠外侧铰接有连接条二(211),所述连接条二(211)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接片(212)上;所述母端部件(30)设于下壳体(101)与上壳体(102)的内侧的另一边,所述母端部件(30)包括支撑板二(301)、滑动杆二(304)、接线端子二(305)、导电块(306)、联动条(308)及联动柱(309),所述支撑板二(301)为V型构造且开口朝内设置,所述支撑板二(301)的外侧左右对称焊接有支撑片二(302),所述支撑片二(302)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压缩弹簧二(303),上下两个压缩弹簧二(303)的另一端分别抵接于上壳体(102)和下壳体(101)的内壁上,所述滑动杆二(304)滑动连接于支撑板二(301)的中间,所述接线端子二(305)同轴焊接于滑动杆二(304)的外端部,所述导电块(306)垂直焊接于滑动杆二(304)的外端部,所述导电块(306)为1/2圆柱形构造并在其上设有1/2球形的容纳槽(306a),所述导电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翔桑奥然方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