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42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装置。包括二沉池出水存水箱;二沉池出水存水箱通过第一进水泵与PD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脱氮与污泥发酵减量
,具体为一种利用污泥发酵液为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缺氧MBBR工艺实现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外在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时,会将污水厂尾水作为二次水源回用于城市内河和作为地下水源的补充水。城市内河多为城市的纳污河,多数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TN1.5mg/L)和V类(TN2.0mg/L)标准。但污水厂排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N排放限值为15mg/L,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内河IV类和V类标准及地下水源补充水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碳源不足,采用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难以满足上述排放标准,为了满足脱氮要求而投加外碳源不仅会增加处理成本,而且还加大了剩余污泥的产量。此外,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处理耗资巨大,对污泥处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在节能降耗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有效处置剩余污泥已成为污水处理厂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近年来,厌氧氨氧化技术以其经济高效的特点成为新型脱氮工艺中的研究热点。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以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氨氮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同时转化为氮气的过程。该技术属于自养脱氮,无需碳源,无需供氧,产泥量少,容积氮去除效率高。但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长,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不易富集培养以及底物获得条件苛刻限制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0004]短程反硝化技术是将全程反硝化即硝态氮还原到氮气的过程控制在还原为亚硝态氮,使亚硝态氮持续积累,为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充足的底物。由于短程反硝化既不需要曝气,又减少了60%碳源的需要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实现短程反硝化往往需要碱性环境,C/N比为3,乙酸钠为碳源等条件,但在实际工程中处理生活污水难度较大,且运行成本增高。因此找到一种经济适用的方法实现短程反硝化成为了重中之重。
[0005]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其处理日益成为一大难题,不但处理费用高,而且处置不当容易引起二次污染,而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经过水解酸化,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并用作异养反硝化的碳源。研究表明:在提供短链脂肪酸作为碳源的条件下,短程反硝化容易稳定实现较高的NO2‑
积累。以污泥发酵液为碳源进行短程反硝化,积累NO2‑

N不仅能够实现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还可以降低污水处理的外加碳源消耗量,减少污水厂投加外碳源的费用,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0006]生长缓慢的厌氧氨氧化菌偏向于在聚集体中生长(如生物膜),投加填料(载体)是富集厌氧氨氧化菌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向污水处理反应器中投加填料构成悬浮载体双污泥系统或具有富集厌氧氨氧化菌的潜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利用污泥发酵液为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
氨氧化耦合缺氧MBBR工艺实现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装置。将污泥发酵、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工艺耦合应用到生物膜工艺中,充分结合各自工艺优势,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可以实现深度脱氮。利用污泥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作为碳源将污水厂尾水产生的硝态氮还原为亚硝态氮,以污泥发酵释放的氨氮和亚硝态氮作为底物完成厌氧氨氧化反应,最终实现出水达标排放。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装置,包括二沉池出水存水箱;
[0009]二沉池出水存水箱通过第一进水泵与PDA

MBBR的第一进水口相连;
[0010]污泥发酵液存水箱通过第二进水泵与PDA

MBBR的第二进水口相连;
[0011]PDA

MBBR通过出水口与清水池进水口相连;
[0012]在所述PDA

MBBR内设有缺氧搅拌器(3.7)、pH探头(3.8)、溶解氧(DO)探头(3.9)、氨氮和硝态氮在线监测装置(3.10)、MBBR填料(3.11);
[0013]一控制装置通过信号线与第一进水泵、第二进水泵Ⅱ、缺氧搅拌器、pH探头、溶解氧(DO)探头、氮和硝态氮在线监测装置相连接。
[0014]本技术以污泥厌氧发酵产生的发酵液为碳源进行短程反硝化,发酵液中的氨氮与短程反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氮可以作为厌氧氨氧化菌的底物,同时利用厌氧氨氧化菌喜欢聚群生长、易形成颗粒和粘附器壁的特性,通过投加填料载体生物膜,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原位富集。新型自养脱氮工艺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简单,不需要有机碳源,节省运行成本,其与短程反硝化结合,可以同时实现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5]1)PDA

MBBR中厌氧氨氧化菌利用氨氮替代部分有机物还原亚硝态氮,从而降低了有机物投加量;
[0016]2)污泥发酵液回用促进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泥污水同步处理效率,节省处理成本;
[0017]3)短程反硝化菌利用污泥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将硝态氮还原为亚硝态氮,为厌氧氨氧化菌提供基质,可以有效解决短程硝化过程难以稳定获得亚硝态氮的难题。同时,厌氧氨氧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可以被原位去除,以满足深度脱氮的要求;
[0018]4)通过投加的多孔性、比表面积大的悬浮状的MBBR填料为厌氧氨氧化菌提供着床的载体,可有效促进其增长及富集,防止其随出水流失。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图:
[0020]1‑
二沉池出水存水箱、1.1

进水泵Ⅰ、2

污泥发酵液存水箱、2.1

进水泵Ⅱ;
[0021]3‑
PDA

MBBR、3.1

进水口Ⅰ、3.2

进水口Ⅱ、3.3

出水口、3.4

阀门Ⅰ、3.5

阀门Ⅱ、3.6

阀门Ⅲ、3.7

缺氧搅拌器、3.8

pH探头、3.9

溶解氧(DO)探头、3.10

氨氮和硝态氮在线监测装置、3.11

MBBR填料、3.12

溢流阀;
[0022]4‑
清水池、4.1

清水池进水口、4.2

清水池出水管、5

可编程控制系统、6

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沉池出水存水箱;二沉池出水存水箱通过第一进水泵与PDA

MBBR的第一进水口相连;污泥发酵液存水箱通过第二进水泵与PDA

MBBR的第二进水口相连;PDA

MBBR通过出水口与清水池进水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学良朱红生王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