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395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属于输电供电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箱体上下两端的上部连接组件以及下部连接部件,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结构,在下连接组件与箱体之间设置有记忆合金拉伸弹簧、以及阻尼系统,所述记忆合金拉伸弹簧呈两两对称分布且其顶部穿过空腔结构与箱体的顶部通过拉钩固定连接。该塔线减振隔振装置在使用时,当输电线发生面向、面外振动时,会带动端板和刚性杆产竖向、水平向振动,水平方向的振动可通过缓冲块变形以及阻尼液粘性流动消耗减缓,竖向的振动主要通过记忆合金拉伸弹簧消耗减缓,刚性杆以及缓冲块摩擦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辅助的作用。辅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供电
,具体是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电塔结构体系作为重要生命线工程之一,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国民生活和生产建设。输电塔结构具有高耸柔性特点,是典型的风敏感结构,其风致破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结构与输电线会发生强烈的耦合振动,风速愈大,塔

线的耦合振动愈强。由于塔

线耦合振动的影响,塔

线体系中输电塔的振动较单塔振动复杂,显著增大输电塔体系的动力响应,引起输电塔结构内力增大,进而导致主材发生材料失效破坏,诱发输电塔发生倒塌等不同程度破坏。而且,传统的输电塔结构设计时将输电塔架与输电线分开单独设计,很少考虑塔

线耦合效应对输电塔结构体系的影响,抗风设计偏不安全。所以,采用适当的技术减轻塔

线耦合效应、提高既有输电塔结构抵抗强风的能力已然成为电力工业的热点问题。
[0003]架空输电线路体系中直线塔和耐张塔是两种必不可少的塔型。由于直线塔、耐张塔的线路连接特点不同,输电塔主体结构与输电线路的连接要求也不相同。对于直线塔,塔

线连接处需承受输电线自重;对于耐张塔,塔

线连接处需承受输电线的张拉荷载。不同塔型要求塔

线连接功能不同,加大了设计的难度,同时也带来了设计复杂、繁琐等问题。
[0004]输电线具有大跨、轻柔的索式结构特征,只能承受拉力,在风荷载激励作用下,输电线主要发生面内或面外的非线性振动,振动方向往往是多维度的。同时,大自然环境中,风发生频繁,是典型的疲劳荷载。这造成了塔

线连接多维度振动问题以及抗疲劳问题。
[0005]目前,关于输电塔体系的隔振减振主要是针对输电线路和输电塔的单独减振,较少关注输电塔

输电线的耦合振动问题。输电线路的隔振装置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塔

线耦合振动,但一般仅适用于直线塔或者耐张塔,不能同时兼顾两种塔型,且塔

线隔振减振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该塔线减振隔振装置具有减振能力强的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上下两端的上部连接组件以及下部连接部件,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结构,在下连接组件与箱体之间设置有记忆合金拉伸弹簧、以及阻尼系统,所述记忆合金拉伸弹簧呈两两对称分布且其顶部穿过空腔结构与箱体的顶部通过拉钩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阻尼系统设置由空腔结构、底板、顶板组成的箱体中,所述箱体的形状为回字形,记忆合金拉伸弹簧穿过的上端穿过与空腔机构与
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结构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设计,且在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宽与空腔结构边宽相等的槽体,四个所述槽体的宽度相等,所述槽体的内部装配有带有导向槽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槽体之间形成两个对称分布的填充腔,所述填充腔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液,通过阻尼液以及缓冲块的使用,可以消减塔线的水平方向振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上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耳板、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的螺杆和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帽,在第一连接耳板之间形成一个安装间隙,通过螺杆和螺帽的配合可以将绝缘子固定安装在安装间隙中,形成稳定的安装结构;所述下部连接组件包括端板、以及固定安装在端板底部的第二连接耳板,通过将第二连接耳板焊接在端板上,再在耳板上预留孔洞可与输电线夹连接固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填充腔的形状为凹槽型,且两个凹陷部相对于缓冲块设计并且将缓冲块包覆。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缓冲块采用橡胶材料制作成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柱体,缓冲块具有20%

50%的变形能力。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填充腔的宽度与空腔结构的宽度相同。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箱体的内部的四个角上还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的一组相邻两个端面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相邻两个端面作为槽体的槽壁。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端板在靠近缓冲块的断面上固定安装有刚性杆,所述刚性杆的顶部延伸至缓冲块的导向槽内部且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缓冲块的底部凸出于底板底面2

3cm。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顶板的下方固定安装表面带有螺纹的凸柱,缓冲块可以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旋入到凸柱中。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实施例中的塔线减振隔振装置,SMA弹簧充分利用SMA的高阻尼特性、伪弹性能力,并结合弹簧结构特点,提高减振隔振装置的耗能和变形能力
[0019]2、本实施例中的塔线减振隔振装置,SMA弹簧与阻尼系统可实现空间任意方向的减振隔振;
[0020]3、本实施例中的塔线减振隔振装置,利用SMA的形状记忆效应使得SMA弹簧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自动复原;
[0021]3、本实施例中的塔线减振隔振装置,利用SMA良好的抗疲劳能力,同时阻尼系统被包裹在箱形腔体,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塔线减振隔振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箱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箱体结构剖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结构纵向剖视图;
[0026]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0027]1、第一连接耳板;11、螺杆;12、螺帽;2、箱体;21、阻尼液;22、缓冲块;23、限位件;24、箱体内壁;25、底板;26、顶板;27、凸柱;3、记忆合金拉伸弹簧;4、刚性杆;41、连接保护
件;5、端板;6、第二连接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其为塔线减振隔振装置的整体示意图,该装置采用了现有技术中的输电线路连接方式,通过在所述塔线减振隔振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连接组件来完成对绝缘子以及输电线夹的连接,所述塔线减振隔振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方的上部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下方的端板下部连接组件,在上部连接组件与下部连接组件之间安装有记忆合金拉伸弹簧3以及缓冲结构。通过记忆合金拉伸弹簧3和阻尼系统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减振隔振的效果。
[0029]为了更好的提高绝缘子和输电线夹的连接,所述上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耳板1、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1的螺杆11和所述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2)上下两端的上部连接组件以及下部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结构,在下连接组件与箱体(2)之间设置有记忆合金拉伸弹簧(3)、以及阻尼系统,所述记忆合金拉伸弹簧(3)呈两两对称分布且其顶部穿过空腔结构与箱体(2)的顶部通过拉钩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系统设置由空腔结构、底板(25)、顶板(26)组成的箱体(2)中,所述箱体(2)的形状为回字形,记忆合金拉伸弹簧(3)穿过的上端穿过与空腔机构与顶板(26)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结构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设计,且在箱体(2)的内部开设有宽与空腔结构边宽相等的槽体,四个所述槽体的宽度相等,所述槽体的内部装配有带有导向槽的缓冲块(22),所述缓冲块(22)与槽体之间形成两个对称分布的填充腔,所述填充腔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液(21),通过阻尼液(21)以及缓冲块(22)的使用,可以消减塔线的水平方向振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输电线路塔线连接减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耳板(1)、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1)的螺杆(11)和所述螺杆(11)螺纹连接的螺帽(12),在第一连接耳板(1)之间形成一个安装间隙,通过螺杆(11)和螺帽(12)的配合可以将绝缘子固定安装在安装间隙中,形成稳定的安装结构;所述下部连接组件包括端板(5)、以及固定安装在端板(5)底部的第二连接耳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承永胡晨李涛盛金马王静峰周方圆刘用胡培芳蔡冰冰靳幸福朱晓峰孙博吴磊余跃金子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