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涉及虾育种繁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分隔网,所述分隔网上设置有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的两侧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靠近养殖箱的底部设置,所述养殖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加热机构,所述循环加热机构包括设置保温箱体,所述循环管的末端与加热管相连,所述加热管竖直设置,所述加热管上均匀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第一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分流管水平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分流管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分流管穿过养殖箱的侧壁延伸至养殖箱的内部,所述养殖箱的上侧设置有投食机构,提升虾育种繁殖成活率和产率。成活率和产率。成活率和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虾育种繁殖
,具体是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克氏原螯虾的交配是软壳交配,交配前雌虾要进行生殖蜕壳,在雄师产出精子的12小时内雌虾开始产卵。雌虾产出的卵受精后为深黄色,粘附在腹足以及尾扇向内卷曲形成的空腹内。一只重为48克的抱卵虾怀卵量为326粒,怀卵量高的
‑
虾抱卵达441粒,低的只有27粒。随着胚胎发育逐渐转变为黄橙色、红橙色、浅灰色。将抱卵虾分为4个组作胚胎发育对比试验发现:在19℃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虾卵的胚胎发育极其缓慢;在21—2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41天,80天有幼虾脱离母体;26℃时受精卵30天孵化出膜,52天幼虾脱离母体;29—30℃时,25天孵化出膜,40天脱离母体。
[0003]虾在孵化初期十五天内跟随母体生长,脱离母体会影响幼体生长速度,幼体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捕食的情况,且幼体在跟随母体养殖阶段由于进食种类不同,母体进食碎虾头,而幼体进食小球藻等食物,水体环境质量变化较快,需要每天进行水体替换,避免幼体因水体环境生病,现有的虾育种繁殖系统在进行水体替换时需要将母体和幼体捞出,幼体容易受惊,导致死亡率上升,直接进行水体替换时容易导致水体中幼体随水流流走,影响幼体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分隔网,所述分隔网上设置有漏孔,所述养殖箱的两侧设置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靠近养殖箱的底部设置,所述养殖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加热机构,所述循环加热机构包括设置保温箱体,所述循环管的末端与加热管相连,所述加热管竖直设置,所述加热管上均匀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第一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分流管水平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分流管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分流管穿过养殖箱的侧壁延伸至养殖箱的内部,所述养殖箱的上侧设置有投食机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投食机构包括设置在养殖箱顶部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两侧设置有挡块,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之间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上设置有配合套筒,所述配合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吊绳,所述吊绳的底部连接有投食箱。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投食箱的侧面均匀设置有圆形孔洞,所述投食箱的底部为封闭设置,所述投食箱设置有两组,另一组所述投食箱内放置有小球藻,所述小球藻放置在网兜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养殖箱的侧边连接有过水槽,所述过水槽上设
置有排水管,所述过水槽与养殖箱之间设置有换水板,所述过水槽内侧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换水板插接在插接槽内,所述过水槽内设置有扰动机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扰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过水槽内的插接架,所述插接架为“U”型设置,所述插接架的上下两侧转动安装有绕卷筒,所述绕卷筒通过安装轴与插接架之间转动安装,所述绕卷筒之间连接有过水薄膜,所述插接架内设置有配合凹槽,所述过水薄膜的两端设置在配合凹槽内,所述过水薄膜远离养殖箱的一侧设置有扰动辊,所述扰动辊均匀设置,所述扰动辊与插接架之间转动安装,所述扰动辊上同轴设置有齿轮,所述扰动辊之间的齿轮上啮合有驱动齿形皮带,其中一组扰动辊与转动电机相连,所述转动电机与插接架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水槽内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对称设置在插接架的两侧,所述导向板与过水槽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架的底部设置有配合凹槽,所述过水槽在插接架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导向板在靠近底板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直角架,所述直角架与导向板之间转动安装,所述直角架上设置有与配合凹槽相互配合的卡接块。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角架的底部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直角架以及底板之间相连。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养殖箱在循环加热机构的侧边设置有防护网。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循环加热机构,结合循环管,配合加热管以及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循环管将养殖箱内的一侧的水通过循环管送至养殖箱的另一侧,通过循环管上连接的加热管,进行水体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分流管以及第二分流管进行水体分流,第二分流管均匀分布在养殖箱的一侧,加热后的水体均匀分布到养殖箱的侧面,实现对养殖箱内水体的循环加热,保证育种时养殖箱内部的恒定温度。为了便于进行投食,同时将母体以及幼体的食物进行分开设置,通过设置导轨进行安装滑轮和吊杆,结合吊绳连接投食箱,投食箱设置有两组,一组投食箱内放置幼体食用的小球藻,另一组放置母体食用的碎虾头。在过水槽内设置换水板,需要换水时可以将换水板抽出,进行水体替换,在过水槽内设置绕卷筒,进行安装过水薄膜,同时在过水薄膜的侧边设置均匀安装的扰动辊,扰动辊在转动时与过水薄膜之间接触,进行敲打薄膜,从而避免虾幼体通过过水薄膜,避免幼体随换水水流流走。设置导向板进行安装插接架,插接架的底部设置底板,利用底板与导向板进行设置直角架,配合直角架上的卡接块,在对插接架进行插接时,卡接块可以对插接架进行锁定,避免插接架出现移位导致幼体在换水过程中逃离。设置防护网可以避免幼体靠近循环加热机构的第二分流管出口,避免幼体接触到较高温度的水流,影响生长速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中养殖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中循环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中扰动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中扰动机构的插接架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养殖箱,2循环管,20加热管,21连接管,3防护网,4循环加热机构,40保温箱体,41第一分流管,42第二分流管,5投食机构,6换水板,60插接槽,7过水槽,8绕卷筒,9排水管,10分隔网;50导轨,51挡块,52滑轮,53配合套筒,54吊绳,55投食箱;80安装轴,81手提架,82导向板,83插接架,831配合凹槽,84扰动辊,85过水薄膜,86转动电机,87驱动齿形皮带,88直角架,880卡接块,89回位弹簧,8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包括养殖箱(1),所述养殖箱(1)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分隔网(10),所述分隔网(10)上设置有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1)的两侧设置有循环管(2),所述循环管(2)靠近养殖箱(1)的底部设置,所述养殖箱(1)的一侧设置有循环加热机构(4),所述循环加热机构(4)包括设置保温箱体(40),所述循环管(2)的末端与加热管(20)相连,所述加热管(20)竖直设置,所述加热管(20)上均匀设置有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与第一分流管(41)相连,所述第一分流管(41)水平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分流管(41)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分流管(42),所述第二分流管(42)穿过养殖箱(1)的侧壁延伸至养殖箱(1)的内部,所述养殖箱(1)的上侧设置有投食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食机构(5)包括设置在养殖箱(1)顶部的导轨(50),所述导轨(50)的两侧设置有挡块(51),所述导轨(50)上设置有滑轮(52),所述滑轮(52)之间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上设置有配合套筒(53),所述配合套筒(53)的底部设置有吊绳(54),所述吊绳(54)的底部连接有投食箱(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食箱(55)的侧面均匀设置有圆形孔洞,所述投食箱(55)的底部为封闭设置,所述投食箱(55)设置有两组,另一组所述投食箱(55)内放置有小球藻,所述小球藻放置在网兜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育种繁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1)的侧边连接有过水槽(7),所述过水槽(7)上设置有排水管(9),所述过水槽(7)与养殖箱(1)之间设置有换水板(6),所述过水槽(7)内侧设置有插接槽(60),所述换水板(6)插接在插接槽(60)内,所述过水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松,龚兵,巨丹丹,徐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