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74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主体内上部中间通过槽钢固定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外部反应筒,所述外部反应筒中间设置有内部反应筒,内部反应筒内设置有搅拌桨,内部反应筒顶部侧壁设置有过流孔与外部反应筒相通;内部反应筒底端侧面设置有进水管;主体与外部反应筒的间隙中部设置有斜管填料;主体内部上侧内壁固定安装有集水槽,集水槽右侧底部设置有位于主体外的出水管。一个主体实现了集混合反应区、泥水分离区、出水区及泥斗区于一体化设备。泥斗区于一体化设备。泥斗区于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量也越来越大,造成了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为了解决此问题,通过对污水的进行处理,使其变成再生水加以利用。所谓再生水,就是对污水经过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等一系列相关处理后可继续利用的水。而实际污水处理时,污水含磷污染物超标的现象经常出现,因此必须要对污水进行除磷处理。在静止的或流动缓慢的水体中,如果磷的浓度过高,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危害已众所周知,因而在污水处理中进行除磷是必要的。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规定,城市污水处理厂磷酸盐(以P计)一级排放标准为0.5mg/L。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0.5mg/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现有技术专利CN110143657A 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絮凝反应效果的絮凝装置及与除磷药剂组合使用方法,絮凝装置中竖直设置四块隔板,将罐体分成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凝池、第四絮凝池和第五池;隔板能够移动位置以调节五个池的体积大小;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和第四絮凝池内设有可调速的搅拌机。该专利设置多个絮凝池进行絮凝,占用面积大,适应大流量的污水处理,对小流量污水处理系统不太实用,针对此问题,需要设计微絮凝深度除磷一体化集成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包括有主体,主体内上部中间通过槽钢固定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外部反应筒,所述外部反应筒中间设置有内部反应筒,内部反应筒内设置有搅拌桨,内部反应筒顶部侧壁设置有过流孔与外部反应筒相通;内部反应筒底端侧面设置有进水管;主体与外部反应筒的间隙中部设置有斜管填料;主体内部上侧内壁固定安装有集水槽,集水槽右侧底部设置有位于主体外的出水管。
[000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部反应筒和内部反应筒的间隙处纵向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孔板对两者进行安装连接。
[000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水管外端穿过外部反应筒和主体伸在主体外。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部反应筒底部开口为喇叭口,主体内底部位于喇叭口下方设置有环状的泥斗斜板。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泥斗斜板内侧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外端向上穿过主体伸在主体外。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桨顶部连接有桨式搅拌器,桨式搅拌器设置在主体外顶部中间。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管填料底部通过填料承托层进行安装,填料承托层设置
在主体与外部反应筒之间的间隙处。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内部反应筒进污水和除磷药剂通过桨式搅拌器带动搅拌桨进行搅拌反应,外部反应筒与内部反应筒通过过流孔相通,这样反应过的污水进入到外部反应筒内,之后带有污泥的污水进入到泥斗斜板内,上部的污水通过斜管填料进行泥水分离,污水进入到集水槽内通过出水管出水,这样一个主体实现了集混合反应区、泥水分离区、出水区及泥斗区于一体化设备,适用于小流量的污水处理,先混合反应再泥水分离出水,很好的满足絮凝除磷。
[0011]本专利技术外部反应筒内设置有孔板与内部反应筒内进行固定在一起,这样保证两者稳定,保证一体化设备的稳定;内部反应筒底部的进水管伸在主体外,这样方便进水,保证整体一体化。
[0012]本专利技术外部反应筒底部的喇叭口方便出水到泥斗斜板上,污水中的污泥在泥斗斜板上通过排泥管排出,上部污水经过斜管填料过滤进入集水槽排出;斜管填料底部通过填料承托层安装,这样安装稳固,斜管填料上部没有固定,从而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剖视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3是图1泥斗斜板处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过流孔处的示意图。
[0017]其中:1

主体,2

槽钢,3

外部反应筒,4

内部反应筒,5

搅拌桨,6

过流孔,7

进水管,8

斜管填料,9

集水槽,10

出水管,11

孔板,12

喇叭口,13

泥斗斜板,14

排泥管,15

桨式搅拌器,16

填料承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包括有主体1,主体1内上部中间通过槽钢2固定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外部反应筒3,所述外部反应筒3中间设置有内部反应筒4,内部反应筒4内设置有搅拌桨5,所述搅拌桨5顶部连接有桨式搅拌器15,桨式搅拌器15设置在主体1外顶部中间;内部反应筒4顶部侧壁设置有过流孔6与外部反应筒3相通;内部反应筒4底端侧面设置有进水管7;主体1与外部反应筒3的间隙中部设置有斜管填料8;主体1内部上侧内壁固定安装有集水槽9,集水槽9右侧底部设置有位于主体1外的出水管10。这样内部反应筒4进污水和除磷药剂通过桨式搅拌器15带动搅拌桨5进行搅拌反应,外部反应筒3与内部反应筒4通过过流孔6相通,这样反应过的污水进入到外部反应筒3内,之后带有污泥的污水进入到泥斗斜板13内,上部的污水通过斜管填料8进行泥水分离,污水进入到集水槽9内通过出水管出水,这样一个主体实现了集混合反应区、泥水分离区、出水区及泥斗区于一体化设备,适用于小流量的污水处理,先混合反应再泥水分离出水,很好的满足絮凝除磷。
[0020]所述外部反应筒3和内部反应筒4的间隙处纵向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孔板11对两
者进行安装连接。所述进水管7外端穿过外部反应筒3和主体1伸在主体1外。这样外部反应筒3内设置有孔板11与内部反应筒内进行固定在一起,这样保证两者稳定,保证一体化设备的稳定;内部反应筒4底部的进水管7伸在主体1外,这样方便进水,保证整体一体化。
[0021]所述外部反应筒3底部开口为喇叭口12,主体1内底部位于喇叭口12下方设置有环状的泥斗斜板13。所述泥斗斜板13内侧设置有排泥管14,排泥管14外端向上穿过主体1伸在主体1外。所述斜管填料8底部通过填料承托层16进行安装,填料承托层16设置在主体1与外部反应筒3之间的间隙处。这样外部反应筒3底部的喇叭口12方便出水到泥斗斜板13上,污水中的污泥在泥斗斜板13上通过排泥管14排出,上部污水经过斜管填料8过滤进入集水槽9排出;斜管填料8底部通过填料承托层16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包括有主体(1),主体(1)内上部中间通过槽钢(2)固定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外部反应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反应筒(3)中间设置有内部反应筒(4),内部反应筒(4)内设置有搅拌桨(5),内部反应筒(4)顶部侧壁设置有过流孔(6)与外部反应筒(3)相通;内部反应筒(4)底端侧面设置有进水管(7);主体(1)与外部反应筒(3)的间隙中部设置有斜管填料(8);主体(1)内部上侧内壁固定安装有集水槽(9),集水槽(9)右侧底部设置有位于主体(1)外的出水管(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反应筒(3)和内部反应筒(4)的间隙处纵向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孔板(11)对两者进行安装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微絮凝深度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丁文张旭张永青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沃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