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72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现有的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在将电缆与接线柱进行连接时,由于接线柱较为靠近接线盒,不方便接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接线盒,接线盒的两侧均设穿线管,接线盒的顶部设盖板,接线盒的顶部两端两侧处均开有安装插槽,且安装插槽的内壁插接安装插板,安装插板与盖板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安装插板的一侧开有多个齿槽,靠近齿槽的安装插槽的一侧顶部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两端内壁转动连接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槽相啮合,四个安装插板的相对一面固定连接同一个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接线板,两个接线板的相对一面固定连接连接柱。本技术方案便于电缆与接线柱的接线。接线柱的接线。接线柱的接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在长距离敷设过程中,需要多根电缆连接,才能达到使用所需的长度,进而需要用到连接装置。
[0003]目前,现有的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其通常包括接线盒、穿线管、两个接线板、多个接线柱和连接柱,将电缆的一端穿过穿线管,随后通过接线柱进行固定,同理将另一根电缆的一端穿过另一个穿线管,通过接线柱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柱对电力进行输送,从而完成对电缆的连接。
[0004]但是,类似于上述的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其在将电缆与接线柱进行连接时,由于接线柱较为靠近接线盒,因此不方便接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其优点在于便于对电缆与接线柱进行接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的两侧均设穿线管,所述接线盒的顶部设盖板,所述接线盒的顶部两端两侧处均开有安装插槽,且安装插槽的内壁插接安装插板,所述安装插板与盖板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插板的一侧开有多个齿槽,靠近齿槽的所述安装插槽的一侧顶部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两端内壁转动连接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槽相啮合,四个所述安装插板的相对一面固定连接同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接线板,两个所述接线板的相对一面固定连接连接柱,两个所述接线板的相背一面均固定连接多个接线柱。
[000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电缆进行接线时,先转动传动齿轮,从而在齿槽的作用下,带动安装插板上移,进而带动盖板和支撑板上移,使支撑板上的接线板和接线柱上移至一定位置,此时,将线缆穿过穿线管,随后工作人员可方便的对线缆与接线柱进行接线。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远离齿槽的三个所述安装插板的一侧开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壁滑动设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活动槽之间固定连接挤压弹簧。
[00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板,在对线缆与接线柱进行接线时,上移支撑板,当限位板脱离安装插槽时,在挤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限位板向外移动,从而对支撑板进行支撑,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接线。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盒的一端外壁转动连接折型摇把,且折型摇把与传动齿轮之间固定设置。
[00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折型摇把,便于转动传动齿轮。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盒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限位插板,所述盖板的顶部两侧均开有与限位插板相适配的限位插口,所述限位插板的两端均开有伸缩槽,且伸缩槽的内壁滑动设限位块。
[00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和限位插板,对盖板进行固定,防止盖板轻易与接线盒脱离。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与伸缩槽之间固定连接多个限位弹簧。
[00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弹簧的弹力,便于推动限位块向外移动。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弹簧的一面呈倾斜设计。
[00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倾斜的设计,便于限位插口挤压限位块收缩至伸缩槽内。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线管的一侧开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穿线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弧形夹持板。
[002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接线完成后,转动螺纹杆,带动弧形夹持板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进一步增加线缆固定的稳定性,防止受到线缆拉力而造成线缆与接线柱脱离。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夹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橡胶垫。
[002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橡胶垫,增加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对电缆固定的稳定性。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在本实用中通过设齿槽、限位插板、传动齿轮、限位插槽和支撑板,当需要对电缆进行接线时,先转动传动齿轮,从而在齿槽的作用下,带动安装插板上移,进而带动盖板和支撑板上移,使支撑板上的接线板和接线柱上移至一定位置,此时,将线缆穿过穿线管,随后工作人员可方便的对线缆与接线柱进行接线。
[0025]2、在本实用中通过设安装插板、限位块和限位板,利用限位块和限位插板,对盖板进行固定,防止盖板轻易与接线盒脱离,利用限位板,在对线缆与接线柱进行接线时,上移支撑板,当限位板脱离安装插槽时,在挤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限位板向外移动,从而对支撑板进行支撑,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接线。
[0026]3、在本实用中通过设弧形夹持板和螺纹杆,当接线完成后,转动螺纹杆,带动弧形夹持板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进一步增加线缆固定的稳定性,防止受到线缆拉力而造成线缆与接线柱脱离。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齿槽和安装插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挤压弹簧和限位板的局部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限位块和限位弹簧的局部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螺纹杆和弧形夹持板的
局部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接线盒;2、盖板;3、穿线管;4、螺纹杆;5、折型摇把;6、限位插口;7、连接柱;8、接线板;9、接线柱;10、齿槽;11、支撑板;12、限位板;13、安装插板;14、传动齿轮;15、安装槽;16、安装插槽;17、活动槽;19、挤压弹簧;20、限位插板;21、限位弹簧;22、伸缩槽;23、限位块;24、橡胶垫;25、螺纹孔;26、弧形夹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3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包括接线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1)的两侧均设穿线管(3),所述接线盒(1)的顶部设盖板(2),所述接线盒(1)的顶部两端两侧处均开有安装插槽(16),且安装插槽(16)的内壁插接安装插板(13),所述安装插板(13)与盖板(2)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插板(13)的一侧开有多个齿槽(10),靠近齿槽(10)的所述安装插槽(16)的一侧顶部开有安装槽(15),且安装槽(15)的两端内壁转动连接传动齿轮(14),所述传动齿轮(14)与齿槽(10)相啮合,四个所述安装插板(13)的相对一面固定连接同一个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接线板(8),两个所述接线板(8)的相对一面固定连接连接柱(7),两个所述接线板(8)的相背一面均固定连接多个接线柱(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齿槽(10)的三个所述安装插板(13)的一侧开有活动槽(17),且活动槽(17)的内壁滑动设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与活动槽(17)之间固定连接挤压弹簧(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35kV电缆中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楠包善军林龙沈俊奋王建波张雅慧林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启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