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44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9
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器件;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触控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压电层;其中,所述压电层的材料为各向异性压电材料;第二驱动结构,用于获取所述触控器件所感测到的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同层设。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同层设。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同层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市场对显示终端人机交互体验需求的提升,触控技术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只有触控功能,通过该触控功能移动鼠标箭头位置,以及单双击的功能,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0004]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
[0005]发光器件;
[0006]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0007]触控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压电层;其中,所述压电层的材料为各向异性压电材料;
[0008]第二驱动结构,用于获取所述触控器件所感测到的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同层设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一极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0010]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同层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一极板同层设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触控器件的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二极板同层设置,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共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具有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中均设置有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触控器件。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0016]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器件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0017]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0018]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0019]显示屏;
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走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问件问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37]随着市场对显示终端人机交互体验需求的提升,触控技术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笔记本电脑上设置有触摸板,作为鼠标使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触摸板只有触控功能,通过该触控功能移动鼠标箭头位置,以及单双击的功能,功能比较单一。
[0038]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触控器件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设置在衬底基板1上的发光器件9、触控器件3,以及用于驱动发光器件9发光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用于获取触控器件3所感测到的电信号的第二驱动结构。其中,触控器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303和第二极板301,以及位于第一极板303与第二极板301之间的压电层302。其中,第二极板301位于第一极板30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第一极板303与第二极板301之间的压电层302的材料为各向异性压电材料。
[0039]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衬底基板1上的发光器件9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此时,发光层EL采用有机发光材料;或者,发光器件9为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此时,发光层EL采用量子点发光材料。每个发光器件9配置为发射预设颜色的光线。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各向异性压电材料为晶体材料。当各向异性压电材料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第一极板303和第二极板301两端面间出现电压并产生电位差。另外,当各向异性压电材料受到剪切向的力作用时,同样会在第一极板303和第二极板301两端面间出现电压并产生电位差。因此,在触控面板受到压力和剪切力作用时,均会被控制电路检测到。因此,该触控面板可以用于电子设备中,来作为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同时,触控面板中还包括发光器件9,从而可以同时具有发光和触控功能,进而有利于实现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多功能性,提高用户体验。例如,可以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使得触控面板在受到触控时,进行发光。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可以同层设置,从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中可以包括相同的器件,例如,均包括晶体管,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同层设置是指,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中晶体管的相同电极同层设置。
[0041]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晶体管2,第一晶体管2的第一极201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901连接;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晶体管4,第二晶体管4的第一极401与触控器件3的第一极板301连接。其中,第一晶体管2和第二晶体管4同层设置,第一晶体管2包括:第一极201、有源层202、第二极203、第一栅极204,以及第二栅极205。第二晶体管4包括:第一极401、有源层402、第二极403、第一栅极404,以及第二栅极405。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中的一者为源极,另一者为漏极。
[004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晶体管2和第二晶体管4同层设置是指,两个晶体管中相同的结构同层,即,第一晶体管2的第一栅极204与第二晶体管4的第一栅极404同层,第一晶
体管2的第一极201、第二极203与第二晶体管4的第一极401、第二极403同层设置,第一晶体管2的有源层202与第二晶体管4的有源层402同层设置。当然,第一晶体管2和第二晶体管4均可以为双栅晶体管,均具有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此时,第一晶体管2的第一栅极204与第二晶体管4的第一栅极404同层,第一晶体管2的第二栅极205与第二晶体管4的第二栅极405同层。
[0043]另外,第一晶体管2和第二晶体管4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或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图1中是以第一晶体管2和第二晶体管4均采用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的。其中,有源层202和有源层402均位于栅极与第一衬底之间,有源层202以及有源层402的材料均可以包括例如无机半导体材料(例如,多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器件;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触控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压电层;其中,所述压电层的材料为各向异性压电材料;第二驱动结构,用于获取所述触控器件所感测到的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同层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极板位于所述第一极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同层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一极板同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触控器件的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二极板同层设置,所述触控器件的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共用。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宏伟王晶牛亚男孙拓田雪雁李然李良坚刘利宾刘政史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