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接线装置及电气设备。接线装置包括基体及至少一个接线单元。每个接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组件及活动件。每个所述接线组件包括接线端子与防护盖,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基体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盖用于遮盖所述接线端子。活动件与所述基体活动连接,通过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基体的运动,所述活动件能够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连接或相脱离。所述活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连接能够使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所述活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脱离能够使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对所述基体运动以从对应的接线端子上移开。接线端子上移开。接线端子上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装置及电气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气
,特别涉及一种接线装置及电气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气设备上通常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用于与线缆连接。一些电气设备中,在打开外盖的情况下,所有的接线端子均会裸露,以方便接线及维护。但若是在电气设备未断电的情况下,则存在人员无意接触接线端子而遭受电击伤害的风险,影响了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安全防护性的接线装置及电气设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接线装置,包括基体及至少一个接线单元。每个接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组件及活动件。每个所述接线组件包括接线端子与防护盖,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基体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盖用于遮盖所述接线端子。活动件与所述基体活动连接,通过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基体的运动,所述活动件能够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连接或相脱离。所述活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连接能够使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所述活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脱离能够使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对所述基体运动以从对应的接线端子上移开。
[0005]至少一个接线组件的防护盖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时,至少一个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隐藏在基体与对应的防护盖内,这样一来,用户(包括操作人员等)无法接触到接线端子,降低了用户被电击的风险性,提高了接线装置与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性。
[0006]至少一个接线组件的防护盖能够从对应的接线端子上移开,使得至少一个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裸露。裸露的接线端子,方便用户进行接线或维护(例如更换)等。
[0007]每个接线组件中的接线端子配置了一个专门的防护盖。当接线组件中的接线端子需进行接线时,则将接线组件的防护盖从接线端子上移开,进而裸露接线端子。其余的接线组件的防护盖可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由于不需接线的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被防护盖遮盖,用户无法接触到隐藏在防护盖下的接线端子,降低了用户被电击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接线装置与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性。
[0008]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体上设有滑槽,所述活动件包括连接设置的连接部与限制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限制部能够随同所述连接部运动,通过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基体的运动,所述限制部能够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连接或者相脱离。
[0009]连接部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对连接部相对基体的运动进行了导向,提高了活动件运动的顺畅度,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0010]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制部包括
第一限制子部及第二限制子部,所述第一限制子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限制子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限制子部与所述第二限制子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制子部与所述第二限制子部用于使至少一个接线组件的防护盖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
[0011]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接线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及第三接线组件,所述第一限制子部与所述第二限制子部用于使所述第一接线组件、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及所述第三接线组件中的两个的防护盖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所述第一接线组件、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及所述第三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极性互不相同。
[0012]接线单元不管在何种状态下,仅单个防护盖能够被打开,使被打开的防护盖的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能够被测试或维护。
[0013]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线组件上设有第一测量孔,在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的防护盖遮盖在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上时,所述第一测量孔用于允许探针伸入与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接触。
[0014]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与第一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之间能够进行电压测量,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与第三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之间能够进行电压测量。
[0015]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防护盖上设有第一测量孔,所述挡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测量孔,所述挡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制子部相连接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基体的位置,能够使每个第一测量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测量孔相重合。通过防护盖和挡片的第二测量孔,结合活动件的位置,达到不打开各防护盖亦可进行电压测量的目的。
[0016]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接线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及第三接线组件,所述第一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为直流正极,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为中性点,所述第三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为直流负极。将直流系统的正极、中性点和负极分别安排在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第三接线组件对应位置,则可以测量正极或负极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不会出现测量设备无意接到正负极之前导致高压损坏设备的情况,提高了接线装置的可靠性。
[0017]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接线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及第三接线组件,所述第一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为第一相交流极,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为第二相交流极,所述第三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为第三相交流极。
[0018]根据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与所述基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防护盖相对所述基体打开及关闭。防护盖与基体转动连接,有利于减小接线装置占用体积。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外壳以及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接线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系统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气设备的示意图;
[0022]图3a是第一接线单元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3b是第二接线单元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0024]图3c是第三接线单元处于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线装置的挡片与第二限制子部相连接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接线装置的挡片与第二限制子部相脱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光伏系统包括光阵列及第一电气设备。光伏阵列可以为光伏组件组,一个光伏组件组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光伏组串并联组成,一个光伏组串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光伏组件串联得到。这里的光伏组件可为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板、或者储能电池。光伏组件可安装在接地金属框架上,换句话说,接地金属框架为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金属框架,该金属框架接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气设备可以为光伏逆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至少一个接线单元,每个所述接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接线组件,每个所述接线组件包括接线端子与防护盖,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基体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盖用于遮盖所述接线端子;活动件,与所述基体活动连接,通过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基体的运动,所述活动件能够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连接或相脱离,所述活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连接能够使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所述活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脱离能够使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对所述基体运动以从对应的接线端子上移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设有滑槽,所述活动件包括连接设置的连接部与限制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限制部能够随同所述连接部运动,通过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基体的运动,所述限制部能够与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组件的防护盖相连接或者相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包括第一限制子部及第二限制子部,所述第一限制子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限制子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限制子部与所述第二限制子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制子部与所述第二限制子部用于使至少一个接线组件的防护盖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接线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及第三接线组件,所述第一限制子部与所述第二限制子部用于使所述第一接线组件、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及所述第三接线组件中的两个的防护盖保持遮盖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所述第一接线组件、所述第二接线组件及所述第三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极性互不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组件上设有第一测量孔,在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的防护盖遮盖在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上时,所述第一测量孔用于允许探针伸入与所述第二接线组件的接线端子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敏,刘林,朱军卫,方宏苗,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