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03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包括穿刺针、塑胶软管和水止,此外,还包括:其第一端口用于与塑胶软管尾部连接的三通;与三通的第二端口连接的用于朝塑胶软管和穿刺针方向推送导丝的导丝推送器;与三通的第三端口连接的用于检验血液回流及推注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穿刺套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导丝的引导下在血管腔内推送穿刺针,可有效避免穿刺针尖对血管壁的损伤,避免血液喷溅、降低感染风险,穿刺过程安全、密闭、无菌,可由1人独立操作。可由1人独立操作。可由1人独立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上肢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最常使用的方法。每次透析前需要于上肢行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并留置针以用于透析。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证实,穿刺血管及向血管远端推送针尖的过程容易导致血管内膜及血管壁的损伤,是诱导内膜过度增生、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周围血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长期透析患者的血管,容易出现走形迂曲、局部狭窄,致使穿刺过程难度更大、造成血管额外损伤的概率更高。
[0003]目前,最常用的血液穿刺套装包含3个部分,分别为穿刺针、塑胶软管、水止,可应对大多数血管较粗、走形较直的血管穿刺。但对于一些血管直径较细、血管走形迂曲、血管较深在的患者,使用该产品成功穿刺血管,尤其是将穿刺针于血管腔内向更远处推送的过程中针尖损伤血管内膜甚至穿透血管壁的概率升高,容易造成血管内膜过度增生、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周围血肿等并发症。临床上为了避免该种情形针尖对血管壁的损伤,可由塑胶软管的远端进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推送穿刺针。但该操作必须由助手配合,相对麻烦,且由于引入导丝的过程必须开放塑胶软管,容易造成血液喷溅,增加感染的风险,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套装,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导丝的引导下在血管腔内推送穿刺针,可有效避免穿刺针尖对血管壁的损伤,避免血液喷溅、降低感染风险,穿刺过程安全、密闭、无菌,可由1人独立操作。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包括穿刺针、塑胶软管和水止,此外,还包括:其第一端口用于与塑胶软管尾部连接的三通;与三通的第二端口连接的用于朝塑胶软管和穿刺针方向推送导丝的导丝推送器;与三通的第三端口连接的用于检验血液回流及推注生理盐水的注射器。
[0006]优选的,所述塑胶软管尾部与三通的第一端口可拆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导丝推送器与三通的第二端口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导丝推送器具有筒体及可在筒体内往复移动的推送活塞,所述导丝与推送活塞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前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与所述三通的第二端口可拆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注射器的乳头与所述三通的第三端口可拆卸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导丝的引导下在血管腔内推送穿刺针,可有效避免穿刺针尖对血管壁的损伤,避免血液喷溅、降低感染风险,穿刺过程安全、密闭、无菌,可由1人独立操作的优点。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的结构简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水止的结构简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穿刺套装用于穿刺时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除水止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水止的结构简图,由图可知,本实施例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包括穿刺针1、塑胶软管2和水止6,此外,还包括:其第一端口用于与塑胶软管尾部连接的三通3;与三通的第二端口连接的用于朝塑胶软管和穿刺针方向推送导丝7的导丝推送器4;与三通的第三端口连接的用于检验血液回流及推注生理盐水的注射器5。
[0017]为了避免对血液透析患者行上肢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穿刺针的针尖对患者血管壁造成损伤,避免血液喷溅、降低感染风险,本实施例穿刺套装对现有技术的包括穿刺针1、塑胶软管2和水止6的穿刺套装进行改进,形成了内含导丝的封闭套装。
[0018]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穿刺套装除了穿刺针1、塑胶软管2和水止6外,还包括可内含导丝的导丝推送器4及注射器5,导丝推送器及注射器均通过三通3与塑胶软管2连接。
[0019]导丝推送器具有筒体和一端设置在筒体内、另一端伸出于筒体外且可在外力作用下在筒体内往复移动的推送活塞,导丝与推送活塞连接。制造时,推送活塞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制成,导丝可插入到推送活塞内,或者,推送活塞也可采用非弹性材料制成,中心设置可供导丝插入的沉孔。筒体的前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与三通的一个端口连接。导丝可采用0.035英寸的超滑导丝,头端柔软。导丝与推送活塞连接且连接头与三通连接后,可使导丝前端依次穿过三通3、塑胶软管2并留在穿刺针1的针腔内,在穿刺时,可根据需要推动推送活塞,使导丝前移穿出穿刺针的针尖并进入到患者血管内,从而可在导丝引导下推送穿刺针。
[0020]为了评估导丝推送器所推送的导丝前移的距离,可在导丝推送器的筒体上标示刻度,从而观察更直接,推送更准确。制造时,导丝推送器可以采用注射器的结构。
[0021]而注射器5通过三通与塑胶软管2、穿刺针1相连通,从而在对患者行穿刺术时可以检测患者血液是否回流,并可通过注射器推送生理盐水以冲洗套装的各管腔。本实施例注射器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医疗中常用注射器结构,容积为5ml左右。
[0022]其中,三通具有三个端口,即,同轴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与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的中心连线垂直的第三端口,三通的第一端口与塑胶软管尾部可拆卸连接,三通的第二端口与导丝推送器可拆卸连接,三通的第三端口与注射器的乳头可拆卸连接。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为螺纹连接,也可为插接(如图1中导丝推送器的连接头、注射器乳头与三通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的连接),还可为套接(如图1中的三通第一端口与塑胶软管尾部的连接)。
[0023]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穿刺套装的使用过程。
[0024]注射器内抽吸生理盐水,导丝安装在导丝推送器的推送活塞上,将三通与塑胶软
管的尾部、注射器乳头、导丝推送器的连接部分别连接,使导丝前端依次穿过三通3、塑胶软管2并留在穿刺针1的针腔内。
[0025]应用注射器推注生理盐水,冲洗三通3、塑胶软管2、穿刺针1的管腔,使整个穿刺套装的各部件内部空气排空、超滑导丝得到润滑。
[0026]操作者一手(常为右手)持穿刺针常规穿刺患者上肢血管,另一只手(常为左手)回抽注射器,使穿刺套装各部件的管腔内形成负压。然后观察塑胶软管(采用透明医用软管),见有血液进入塑胶软管内,表明穿刺针的针尖已进入患者血管腔内。
[0027]操作者右手持穿刺针保持不动,左手缓慢推送导丝推送器的推送活塞,使藏于穿刺针内的超滑导丝前端的软头进入血管腔内。通过导丝推送器上标示的刻度,评估导丝进入血管腔内的距离,通常导丝进入4cm即可。操作过程中,尽量使穿刺针、塑胶软管与导丝推送器处于平直状态,以利于导丝推送。
[0028]导丝推送完毕后,操作者右手固定导丝推送器不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血液透析的穿刺套装,包括穿刺针、塑胶软管和水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其第一端口用于与塑胶软管尾部连接的三通;与三通的第二端口连接的用于朝塑胶软管和穿刺针方向推送导丝的导丝推送器;与三通的第三端口连接的用于检验血液回流及推注生理盐水的注射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软管尾部与三通的第一端口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套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佳栾景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