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78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涉及挤塑板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左端中心均设置为半圆形的进料口,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右端中心均设置为矩形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之间平滑连接设置为流道,所述流道中间设置有凸起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两侧设置有侧沟,所述导流块中间设置有中心沟;所述下模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条;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导流块使物料至出料口时,均匀铺满出料口,保证出板质量;设置滑料套减小物料发泡后与流道壁之间的摩擦,影响挤塑板表面光滑度;设置调节块可以根据需求拆卸更换,满足不同厚度挤塑板的挤出,不用更换整个模具,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挤塑板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挤塑板具有卓越的高强度抗压性,优良的保温隔热性,优质的憎水、防潮性,质地轻、使用方便,稳定性、防腐性好,产品环保性能,广泛适用在建筑物屋面保温、钢结构屋面、建筑物墙体保温、建筑物地面保湿、广场地面、地面冻胀控制、中央空调通风管道、机场跑道隔热层、高速铁路路基,在挤塑板定型时需要用到挤出定型装置,但是现有的挤塑板生产用挤出定型装置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0003]现有的挤塑板生产用挤出定型装置大都不能控制其生产厚度,往往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更换模板,在拆卸模板时损耗过多时间,增加了操作步骤,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左端中心均设置为半圆形的进料口,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右端中心均设置为矩形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之间平滑连接设置为流道,所述流道中间设置有凸起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两侧设置有侧沟,所述导流块中间设置有中心沟;所述下模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条,所述上模对应所述限位条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上模的出料口的上部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端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调节块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调节块左端下表面与所述上模的流道壁相平接,所述调节块右端下边沿圆弧过渡为水平,所述调节块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导块,所述上模对应所述导块设置有滑槽,所述调节块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穿设螺钉固定在所述上模上。
[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的流道内贴合内壁设置有滑料套,所述滑料套左端固定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上。
[0008]优选的:模具本体安装在挤料机的出料端。
[0009]优选的:所述侧沟的深度大于所述中心沟的深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导流块使物料至出料口时,均匀铺满出料口,保证出板质量;设置滑料套减小物料发泡后与流道壁之间的摩擦,影响挤塑板表面光滑度;设置调节块可以根据需求拆卸更换,满足不同厚度挤塑板的挤出,不用更换整个模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的下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的使用状态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7]1、挤料机;2、模具本体;21、上模;22、下模;23、调节块;24、导块;25、出料口;26、连接块;27、滑料套;28、限位条;29、导流块;210、中心沟;211、侧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

图4所示,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21和下模22,上模21和下模22左端中心均设置为半圆形进料口,上模21和下模22右端中心均设置为矩形出料口25,进料口和出料口25之间平滑连接设置为流道,流道中间设置有凸起的导流块29,导流块29用来导流,导流块29两侧设置有侧沟211,导流块29中间设置有中心沟210,侧沟211的深度大于中心沟210的深度,保证物料从出料口25挤出时,物料分布更均匀;下模22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条28,上模21对应限位条28位置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条28和限位槽用来对上模21和下模22定位配合;上模21的出料口25的上部设置有调节块23,调节块23用来便于控制挤出厚度,调节块23的端面形状为等腰梯形,调节块23上表面水平设置,调节块23左端下表面与上模21的流道壁相平接,调节块23右端下边沿圆弧过渡为水平,调节块23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导块24,上模21对应导块24设置有滑槽,导块24和滑槽配合便于调节块23安装,调节块23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26,连接块26上穿设螺钉固定在上模21上;上模21和下模22之间的流道内贴合内壁设置有滑料套27,滑料套27用来减小物料与流道壁之间的摩擦,滑料套27左端固定在上模21和下模22上;模具本体2安装在挤料机1的出料端。
[0022]现有挤塑板产品模具的最大成品厚度能力100mm左右,通过本技术可以做到
150

220mm厚。
[002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胶粒和发泡剂经过加热加压后,从挤料机1排至模具本体2的流道内压力变小后开始发泡,凸出的导流块29使物料至出料口25时,均匀铺满出料口25,保证出板质量,过程中,滑料套27减小物料发泡后与流道壁之间的摩擦,影响挤塑板表面光滑度,根据使用需求,通过拆卸更换不同厚度的调节块23,满足不同厚度挤塑板的挤出,不用更换整个模具,使用方便。
[0024]挤料机1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的,故在此不再做过多记载。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塑板成型模具,包括上模(21)和下模(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1)和所述下模(22)左端中心均设置为半圆形的进料口,所述上模(21)和所述下模(22)右端中心均设置为矩形出料口(25),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25)之间平滑连接设置为流道,所述流道中间设置有凸起的导流块(29),所述导流块(29)两侧设置有侧沟(211),所述导流块(29)中间设置有中心沟(210);所述下模(22)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条(28),所述上模(21)对应所述限位条(28)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上模(21)的出料口(25)的上部设置有调节块(23),所述调节块(23)的端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调节块(23)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调节块(23)左端下表面与所述上模(21)的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会明潘锦恒陈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君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