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结合夹和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60709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结合夹和二次电池。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容纳工序,将电极组件容纳在电池壳体中,使得连接到电极组件的电极引线从电池壳体的两侧突出到外部;密封工序,在容纳工序之后将电池壳体的外周面密封以形成电池;结合工序,在密封工序之后将结合夹结合到电极引线;和传送工序,在结合工序之后在夹具夹持结合夹后将电池传送到下一工序的位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结合夹和二次电池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5月2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0

0062591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整体结合在此。

[0003][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结合夹和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5]与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而且紧凑尺寸和高容量的可能性也较高。因而,近来正在对二次电池进行诸多研究。随着技术发展和对移动装置需求的增加,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正迅速增加。
[0006]根据电池壳体的形状,可再充电电池分为硬币型电池、圆柱型电池、棱柱型电池和袋型电池。二次电池容纳有电极组件和电解质。在这样的二次电池中,安装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是具有其中电极和隔膜进行堆叠的结构的可充电和放电的电力产生装置。
[0007]电极组件可大致分为果冻卷型(Jelly

roll)电极组件、堆叠型电极组件、和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在果冻卷型电极组件中,隔膜插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正极和负极的每一个都设置为涂覆有活性材料的片的形式,然后正极、隔膜和负极进行卷绕,在堆叠型电极组件中,多个正极和负极在它们之间具有隔膜的情况下顺序地堆叠,在堆叠/折叠型电极组件中,堆叠型单元电池与具有较长长度的隔离膜卷绕在一起。
[0008]根据相关技术的袋型电池以电极组件容纳在袋中的形式配置。在这种袋型电池中,当充电和放电时,袋由于气体的产生而反复膨胀和收缩。在此,如果产生的气体留在袋内,则会导致电池性能劣化和体积变化,这具有对周围的电池和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此外,当产生的气体超过袋的储存极限时,会发生气体冲入结构薄弱部分而泄漏的排气(Vent)现象。当发生排气现象时,存在电解质泄漏、电池寿命耗尽的问题。
[0009]在相关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制造袋电池的工序期间电极引线在袋的端部弯曲,因此在夹持电池期间很可能发生电极引线的诸如起皱或凹痕之类的损坏。
[0010]当调整焊接条件以改善电极引线的弯曲(bending)程度时,接片断开等的风险更大,因此几乎不可能改善弯曲程度。
[0011]此外,因为所生产的电池的电极引线的弯曲方向和角度是随机的(random),所以在后续工序的调整中也很难调整弯曲条件。
[00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开第10

2014

001564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技术问题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制造工序期间发生引线弯曲的缺陷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结合夹和二次电池。
[0015]技术方案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可包括:容纳工序,将电极组件容纳在电池壳体中,使得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极引线从所述电池壳体的两侧突出到外部;密封工序,在所述容纳工序之后将所述电池壳体的外周面密封以形成电池;结合工序,在所述密封工序之后将结合夹结合到所述电极引线;和传送工序,在所述结合工序之后在夹具夹持所述结合夹后将所述电池传送到下一工序的位置。
[001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结合夹中,所述结合夹可在制造二次电池时预先结合到电池的电极引线的被夹具夹持以使所述电池移动的部分,所述结合夹的面向所述电极引线的内部可由橡胶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结合夹的外部可由塑料制成,当所述结合夹结合到所述电极引线时,面向所述电极引线的两个表面中的每一个表面并且与所述电极引线紧密接触的固定表面可设置为平坦表面,使得所述电极引线的弯曲部分变平。
[0018]此外,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可结合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所述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结合夹。
[0019]有益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将结合夹结合到电池的电极引线之后,夹具可夹持结合夹以将电池传送到下一工序的位置,从而防止电极引线起皱或损坏。此外,结合夹可与电池的电极引线紧密接触地结合以使电极引线变平,从而防止由于电极引线的变形而发生缺陷。结果,降低了二次电池的缺陷率以降低成本,并且可显着减少生产线的停止次数和休息时间。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容纳工序的平面图。
[0022]图2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密封工序的平面图。
[0023]图3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结合工序中,在结合夹结合到电极引线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0024]图4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结合工序中,结合夹结合到电极引线的状态的透视图。
[0025]图5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结合工序中,在结合夹折叠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6]图6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结合工序中,在结合夹折叠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7]图7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传送工序中,在夹具夹持结合夹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0028]图8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传送工序中,夹具夹持结合夹的状态的透视图。
[0029]图9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折叠工序的侧视图。
[0030]图10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结合工序中,在结合夹结合到电极引线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0031]图11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结合工序中,结合夹结合到电极引线的状态的透视图。
[0032]图12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结合工序中,结合夹结合到电极引线的状态的透视图。
[0033]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结合工序中的电极引线和结合夹的分解透视图。
[0034]图14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传送工序中,夹具夹持结合夹的状态的透视图。
[0035]图15是图解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传送工序中,夹具夹持结合夹的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具体优点和新颖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应当注意,尽可能用相同的标号来给本申请的附图中的部件添加参考标号,即使这些部件在其他附图中示出。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以下描述中,将省略可能会不必要地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相关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容纳工序,将电极组件容纳在电池壳体中,使得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极引线从所述电池壳体的两侧突出到外部;密封工序,在所述容纳工序之后将所述电池壳体的外周面密封以形成电池;结合工序,在所述密封工序之后将结合夹结合到所述电极引线;和传送工序,在所述结合工序之后在夹具夹持所述结合夹后将所述电池传送到下一工序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所述结合夹与所述电极引线紧密接触地结合,使得所述电极引线的弯曲部分变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所述结合夹的与所述电极引线结合的内部由橡胶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结合夹的外部由塑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通过所述结合夹固定所述电极引线的两个表面,并且所述结合夹的面向所述电极引线的所述两个表面的每一个的固定表面设置为平坦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所述结合夹的两个侧部围绕所述结合夹的中央部分沿所述两个侧部彼此靠近的方向折叠,以固定所述电极引线的两个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所述结合夹被折叠而以形围绕所述电极引线。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结合到所述电极引线的所述结合夹的厚度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厚度相同,并且所述电池壳体的两个表面与所述结合夹的两个表面在厚度方向上设置在同一平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在所述结合夹的所述中央部分形成有折叠部,使得所述结合夹的所述两个侧部能够围绕所述折叠部折叠,并且在所述结合夹的所述两个侧部的端部分别形成有彼此结合的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以固定所述结合夹的折叠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在所述结合夹中形成有结合槽,使得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电池壳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结合槽中被结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工序中,所述结合夹的所述结合槽包括:所述电极引线插入其中的引线容纳部;和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外周面插入其中的外周面容纳部,并且所述引线容纳部的高度形成为对应于所述电极引线的高度,所述外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源弼李祥雨郑守宅裵尙镐崔敏澈金津坤李镕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