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38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包装纸箱技术领域,尤其为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领域,包括纸箱侧壁、纸箱顶盖,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有折叠压痕线,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外顶盖,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内顶盖,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设置有内折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底板,当完成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的拼装后,将两块内折板相互进行拼装,通过内折卡块与内折卡槽的设置,用于提高两块内折板相互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内折板的设置,用于对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的覆盖保护,进而提高包装纸箱底部的稳固性。进而提高包装纸箱底部的稳固性。进而提高包装纸箱底部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


[0001]本技术属于包装纸箱
,具体涉及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

技术介绍

[0002]纸箱是应用最广泛的包装制品,按用料不同,有瓦楞纸箱、单层纸板箱等,有各种规格和型号。
[0003]纸箱是人们日常生活,甚至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收纳、移动、保护用物品,由于纸箱经常用来收集并搬运重物,所以纸箱的底部需要具有牢固的承重能力,现有技术及日常生活中,纸箱的底部基本都是四个板相互折合,然后使用胶带将最底部的两板的缝隙粘贴,即通过胶带来承重,防止底部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现有的包装纸箱大多数都不能进行回收利用,有些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其过程也较为复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具有当需要将包装纸箱进行回收利用时,先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四底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进行相应的拆接,然后双手分别握住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的连接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处,然后双手同时用力将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以折叠压痕线为对折中心线进行折叠,并使内顶盖、第四底板、第二底板进行同步的折叠,进而实现对包装纸箱的折叠,折叠后的包装纸箱便于存放、减少空间占用,从而实时对包装纸箱的回收利用的特点。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包括纸箱侧壁、纸箱顶盖,所述纸箱侧壁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有折叠压痕线,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外顶盖,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内顶盖,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设置有内折板,所述内折板包括内折卡块、内折卡槽,所述第四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四底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包括一号卡槽、一号卡块,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底板包括二号卡块、二号卡槽。
[0006]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尺寸与第三侧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侧板的尺寸与第四侧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折叠压痕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相互非刚性连接;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的依次相互非刚性连接设置,使其可以组成一个长方体且中空的储物空间。
[0007]其中,所述折叠压痕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折叠压痕线与第二侧板、第四侧板、内顶盖、第四底板、第二底板均为非刚性连接;当需要将包装纸箱进行回收利用时,先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四底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进行相应的拆接,然后双手分别握住第一侧板与第四侧板的连接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连接处,然后双手同时用力将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以折叠压痕线为对折中心线进行折叠,并使
内顶盖、第四底板、第二底板进行同步的折叠,进而实现对包装纸箱的折叠,折叠后的包装纸箱便于存放、减少空间占用,从而实时对包装纸箱的回收利用。
[0008]其中,所述外顶盖与内顶盖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外顶盖与内顶盖的高度相同,两个所述内顶盖的内侧均设置有折叠压痕线;当将需要包装的物品全部放置于包装纸箱里面后,先将两个内顶盖依次进行盖合,然后将两个外顶盖依次进行盖合,通过在两个内顶盖的内侧均设置有折叠压痕线,便于两个内顶盖与第二侧板、第四侧板进行同步的折叠。
[0009]其中,所述内折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内折板对称设置于第一侧板的内壁与第三侧板的内壁,所述内折卡块与内折卡槽的尺寸相匹配;当完成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的拼装后,将两块内折板相互进行拼装,通过内折卡块与内折卡槽的设置,用于提高两块内折板相互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内折板的设置,用于对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的覆盖保护,进而提高包装纸箱底部的稳固性。
[0010]其中,所述第四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第四底板与第四侧板为非刚性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二侧板为非刚性连接,所述第四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折叠压痕线;通过第四底板与第二底板的设置,用于与第一底板、第三底板进行相互配合拼装,通过在第四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折叠压痕线,便于使其可以与第二侧板、第四侧板进行同步的折叠。
[0011]其中,所述第一底板的长度与第一侧板的长度相同,所述一号卡槽的尺寸与二号卡块的尺寸相同,所述一号卡块的尺寸与二号卡槽的尺寸相同;通过第一底板的设置,用于包装纸箱底部的拼装,通过一号卡槽与一号卡块的设置,用于与二号卡块、二号卡槽进行相应的连接。
[0012]其中,所述第三底板的高度与第一底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底板与第三侧板为非刚性连接;当第三底板与第一底板进行拼装时,通过二号卡块、二号卡槽、一号卡槽、一号卡块的设置,实现第三底板与第一底板互相交错的交叉锁紧,进而提高包装纸箱使用的稳固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将需要包装的物品全部放置于包装纸箱里面后,先将两个内顶盖依次进行盖合,然后将两个外顶盖依次进行盖合,通过在两个内顶盖的内侧均设置有折叠压痕线,便于两个内顶盖与第二侧板、第四侧板进行同步的折叠,当完成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的拼装后,将两块内折板相互进行拼装,通过内折卡块与内折卡槽的设置,用于提高两块内折板相互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内折板的设置,用于对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的覆盖保护,进而提高包装纸箱底部的稳固性,通过第四底板与第二底板的设置,用于与第一底板、第三底板进行相互配合拼装,通过在第四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折叠压痕线,便于使其可以与第二侧板、第四侧板进行同步的折叠,当第三底板与第一底板进行拼装时,通过二号卡块、二号卡槽、一号卡槽、一号卡块的设置,实现第三底板与第一底板互相交错的交叉锁紧,进而提高包装纸箱使用的稳固性。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内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纸箱侧壁;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2、折叠压痕线;3、纸箱顶盖;31、外顶盖;32、内顶盖;4、内折板;41、内折卡块;42、内折卡槽;5、第四底板;6、第一底板;61、一号卡槽;62、一号卡块;7、第二底板;8、第三底板;81、二号卡块;82、二号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包括纸箱侧壁1、纸箱顶盖3,所述纸箱侧壁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所述第二侧板12的内侧设置有折叠压痕线2,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上端设置有外顶盖31,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上端设置有内顶盖32,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纸箱侧壁、纸箱顶盖,所述纸箱侧壁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置有折叠压痕线,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外顶盖,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设置有内顶盖,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设置有内折板,所述内折板包括内折卡块、内折卡槽,所述第四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四底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包括一号卡槽、一号卡块,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底板包括二号卡块、二号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尺寸与第三侧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侧板的尺寸与第四侧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折叠压痕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相互非刚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压痕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折叠压痕线与第二侧板、第四侧板、内顶盖、第四底板、第二底板均为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廷奇罗文月孙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荣放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