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宗强专利>正文

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595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车体,加载车体上方固接有支撑构架,支撑构架内安装有相对设置的两条输送钢带,输送钢带绕设在主动带辊和从动带辊上;输送钢带的两侧均安装有链条,链条与链轮相啮合,链轮固定安装在主动带辊和从动带辊两端;两条输送钢带的相向内侧分别固接有多个托板,两条输送钢带上的托板相互配合以承托配重板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支撑构架与加载车体之间安装有水平输送辊道,水平输送辊道的输送末端设有可铰接转动的倾斜输送辊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加载装置,可以实现向电梯轿厢的自动加载,加载过程中人员无需停留在电梯轿厢内,加载过程安全可靠。程安全可靠。程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属于电梯检验加载


技术介绍

[0002]施工电梯在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载荷检验,以检验电梯的各项指标是否标准,电梯的检验包括超载保护装置、运行试验、平衡系数试验、制动试验等试验,在进行检验时轿厢需在承载额定载荷的40%、50%、100%或120%等不同载荷情况下运行,而这些载荷往往需要人工搬运,这就给电梯检验中配重的准备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
[0003]现有的施工电梯检验装置载荷的加载普遍均需人工多次搬运,工作强度大的同时检验效率较低,且搬运过程中人员会在未通过检验的电梯轿厢停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可以实现向电梯轿厢的自动加载,加载过程中人员无需停留在电梯轿厢内,加载过程安全可靠。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车体,加载车体上方固接有支撑构架,支撑构架内安装有相对设置的两条输送钢带,输送钢带沿竖直方向布置,输送钢带绕设在主动带辊和从动带辊上;所述输送钢带的两侧均安装有链条,输送钢带与链条同步运动;所述链条与链轮相啮合,链轮固定安装在主动带辊和从动带辊两端;
[0008]两条输送钢带的相向内侧分别固接有多个托板,相邻托板呈等间距设置,两条输送钢带上的托板相互配合以承托配重板沿长度方向的端部;
[0009]所述支撑构架与加载车体之间安装有水平输送辊道,水平输送辊道的输送末端设有可铰接转动的倾斜输送辊道。
[0010]一种优化方案,所述配重板沿纵向排列,配重板数量为多个。
[0011]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输送辊道与水平输送辊道连接处的下方设有旋转油缸。
[001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油缸的尾部通过铰接座与加载车体侧部连接,旋转油缸的头部通过铰接座与倾斜输送辊道底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带辊位于从动带辊的正上方,主动带辊和从动带辊的两端均与支撑构架滚动连接,主动带辊一端的轴头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沿水平方向固接于支撑构架侧部,驱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输送辊道的宽度小于配重板的长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架为方形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加载车体底部设有便于移动的滚轮。
[0018]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技术中两条输送钢带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实现同步反转,同步反转过程中通过托板将配重板逐一输送至水平输送辊道上,然后将配重板逐一送至倾斜输送辊道上,通过控制倾斜输送辊道的角度,将配重板码放至电梯轿厢内,通过控制码放配重板的数量,使电梯轿厢在不同载荷情况下运行,实现向电梯轿厢的自动加载;加载过程中人员无需进入电梯轿厢内,使得加载过程安全可靠。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链条与链轮的传动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在向电梯轿厢加载时的示意图。
[0025]图中,1

支撑构架,2

加载车体,3

输送钢带,4

主动带辊,5

从动带辊,6

链条,7

链轮,8

托板,9

配重板,10

驱动电机,11

水平输送辊道,12

倾斜输送辊道,13

旋转油缸,14

电梯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车体2,加载车体2底部设有便于移动的滚轮,加载车体2上方固接有支撑构架1;所述支撑构架1为方形结构;所述支撑构架1内安装有相对设置的两条输送钢带3,输送钢带3沿竖直方向布置。
[0028]所述输送钢带3绕设在主动带辊4和从动带辊5上,主动带辊4位于从动带辊5的正上方,主动带辊4和从动带辊5的两端均与支撑构架1滚动连接,主动带辊4一端的轴头与驱动电机10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沿水平方向固接于支撑构架1侧部,驱动电机10的数量为两个。
[0029]所述输送钢带3的两侧均安装有链条6,输送钢带3与链条6同步运动;所述链条6与链轮7相啮合连接;所述链轮7固定安装在主动带辊4和从动带辊5两端;通过在主动带辊4和从动带辊5两端设置链轮7,链轮7与输送钢带3两侧的链条6相啮合,可以防止输送钢带3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
[0030]两条输送钢带3的相向内侧分别固接有多个托板8,相邻托板8呈等间距设置;两条输送钢带3上的托板8相互配合,用于承托配重板9沿长度方向的端部,配重板9沿纵向排列,配重板9数量为多个。
[0031]所述支撑构架1与加载车体2之间安装有水平输送辊道11,水平输送辊道11的宽度小于配重板9的长度,托板8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水平输送辊道11发生干涉。
[0032]所述水平输送辊道11的输送末端设有可铰接转动的倾斜输送辊道12,水平输送辊道11将配重板9逐一送至倾斜输送辊道12上,倾斜输送辊道12可以将配重板9码放至电梯轿厢14内。
[0033]所述倾斜输送辊道12与水平输送辊道11连接处的下方设有旋转油缸13,旋转油缸
13的伸缩实现倾斜输送辊道12角度的调节;所述旋转油缸13的尾部通过铰接座与加载车体2侧部连接,旋转油缸13的头部通过铰接座与倾斜输送辊道12底部连接。
[0034]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
[0035]配重板9存储在两条输送钢带3之间的托板8上,检验时两条输送钢带3在驱动电机10的作用下实现同步反转,两条输送钢带3同步反转过程中通过托板8将配重板9逐一输送至水平输送辊道11上,水平输送辊道11将配重板9逐一送至倾斜输送辊道12上,倾斜输送辊道12将配重板9码放至电梯轿厢14内,通过控制码放配重板9的数量,使电梯轿厢14在承载额定载荷的40%、50%、100%或120%等不同载荷情况下运行,以此检验施工电梯的各项指标是否标准;检验完成后,配重板9可以依次通过倾斜输送辊道12、水平输送辊道11回流至两条输送钢带3之间的托板8上存储。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车体(2),加载车体(2)上方固接有支撑构架(1),支撑构架(1)内安装有相对设置的两条输送钢带(3),输送钢带(3)沿竖直方向布置,输送钢带(3)绕设在主动带辊(4)和从动带辊(5)上;所述输送钢带(3)的两侧均安装有链条(6),输送钢带(3)与链条(6)同步运动;所述链条(6)与链轮(7)相啮合,链轮(7)固定安装在主动带辊(4)和从动带辊(5)两端;两条输送钢带(3)的相向内侧分别固接有多个托板(8),相邻托板(8)呈等间距设置,两条输送钢带(3)上的托板(8)相互配合以承托配重板(9)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支撑构架(1)与加载车体(2)之间安装有水平输送辊道(11),水平输送辊道(11)的输送末端设有可铰接转动的倾斜输送辊道(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板(9)沿纵向排列,配重板(9)数量为多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电梯用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输送辊道(12)与水平输送辊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宗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