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内胎和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72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充气内胎和车轮。内胎为实心环状内胎,内胎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凹槽沿内胎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形成弹性支撑部,内胎的外表面与内胎的内表面相对设置,弹性支撑部用于支撑内胎的外表面,弹性支撑部的最小厚度不小于5mm。上述的免充气内胎,内胎的内表面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一方面可以减少内胎生产所需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内胎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相邻第一凹槽之间的弹性支撑部对内胎的外表面进行支撑,增加了内胎的弹性,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平稳性。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平稳性。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免充气内胎和车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免充气内胎和车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自行车、助动车和电动车等零排放的车辆成为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这些车辆的车轮一般包括轮毂、外胎和内胎,其中内胎套设在轮毂上,外胎包裹内胎。传统的车轮采用充气内胎,通过给密闭的内胎充气并保持特定气压来保证车辆运行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充气内胎容易发生被刺破或气阀故障等情况时,使得内胎中的气体发生泄漏、气压降低,进而导致车辆无法行驶甚至危及生命。
[0003]现有的免充气内胎采用发泡材料制作车轮,这类发泡材料制作的车轮耐磨性差,弹性恢复性能差,无法满足车辆运行所需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车轮的安全性、稳定性低问题,提供一种免充气内胎和车轮。
[0005]一种免充气内胎,包括内胎,所述内胎为实心环状内胎,所述内胎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内胎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弹性支撑部,所述内胎的外表面与所述内胎的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弹性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内胎的外表面,所述弹性支撑部的最小厚度不小于5mm。
[0006]上述的免充气内胎,采用实心内胎,内胎不需要充气,就能获得良好的回弹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不存在漏气产生的安全问题,有效延长免充气内胎的使用寿命,节约内胎使用成本。内胎的内表面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一方面可以减少内胎生产所需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内胎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相邻第一凹槽之间的弹性支撑部对内胎的外表面进行支撑,增加了内胎的弹性,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内胎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胎为非发泡橡胶内胎。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与所述内胎上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所述内胎上对应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胎的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内胎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内胎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胎上两个相对侧面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第二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内胎的侧面,所述第
二凹槽的深度为2mm~5mm。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胎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花纹,所述防滑花纹用于与外胎配合防滑。
[0015]一种车轮,包括轮毂、外胎和所述的免充气内胎,所述内胎套设在所述轮毂上,使得所述内胎的内表面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外胎套设在所述内胎上,使得所述外胎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胎的外表面抵接。
[0016]上述的车轮,采用实心内胎,内胎不需要充气,就能获得良好的回弹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不存在漏气产生的安全问题,有效延长免充气内胎的使用寿命,节约内胎使用成本。内胎的内表面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一方面可以减少内胎生产所需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内胎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相邻第一凹槽之间的弹性支撑部对内胎的外表面进行支撑,增加了内胎的弹性,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实施例中内胎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内胎的立体图;
[0019]图3为一实施例中内胎的主视图;
[0020]图4为一实施例中内胎的侧视图;
[0021]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内胎的侧视图;
[0022]图6为一实施例中内胎的剖视图;
[0023]图7为一实施例中内胎的局部剖视图。
[0024]附图标号:100、内胎;10、内表面;20、第一侧面;30、第二侧面;40、外表面;50、第一凹槽;60、第二凹槽;70、防滑花纹;80、弹性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下面结合图例对一些实施例中的免充气内胎100和车轮进行了具体描述。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免充气内胎100,包括内胎100,内胎100为实心环状内胎100,内胎100的内表面10设有多个第一凹槽50,多个第一凹槽50沿内胎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凹槽50之间形成弹性支撑部80,内胎100的外表面40与内胎100的内表面10相对设置,弹性支撑部80用于支撑内胎100的外表面40,弹性支撑部80的最小厚度不小于5mm。
[0028]上述的免充气内胎100,采用实心内胎100,内胎100不需要充气,就能获得良好的回弹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不存在漏气产生的安全问题,有效延长免充气内胎100的使用寿命,节约内胎100使用成本。内胎100的内表面10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50,一方面可以减少内胎100生产所需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内胎100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相邻第一凹
槽50之间的弹性支撑部80对内胎100的外表面40进行支撑,增加了内胎100的弹性,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0029]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内胎100为非发泡橡胶内胎。采用非发泡橡胶材料制造实心内胎100,由于非发泡橡胶材料的回弹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均优于发泡材料,内胎100不需要充气,就能获得良好的回弹性、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不存在发泡材料内胎100在高速摩擦过程中软化、破裂的情况,有效提高免充气内胎100的使用寿命,节约内胎100使用成本。但是橡胶材料的比重较大,内胎100的内表面10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50,一方面可以减少内胎100生产所需橡胶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内胎100的重量;另一方面,通过相邻第一凹槽50之间的弹性支撑部80对内胎100的外表面40进行支撑,增加了内胎100的弹性,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0030]其中,非发泡橡胶材料的比重为1~1.2,非发泡橡胶材料采用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顺丁橡胶(BR)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合成。而发泡材料的比重小于1,发泡材料是材料里面添加一种发泡剂,在高温硫化时利用其发泡的特性在橡胶内部产生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为实心环状内胎,所述内胎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内胎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弹性支撑部,所述内胎的外表面与所述内胎的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弹性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内胎的外表面,所述弹性支撑部的最小厚度不小于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内胎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为非发泡橡胶内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与所述内胎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所述内胎上对应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的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内胎的周向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内胎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如孙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耐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