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55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开关,其包括一管路结构、一旋转结构、一限位结构以及一旋钮结构。管路结构包括一管状本体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在管状本体内的一球体。旋转结构包括一连接于球体的一可旋转件,以用于带动球体相对于管状本体产生旋转。限位结构设置在管状本体上且围绕可旋转件。旋钮结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旋转结构上,以与可旋转件相互配合。限位结构具有一第一限位凹槽以及邻近于第一限位凹槽的一第二限位凹槽。旋钮结构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可旋转件上的一旋钮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旋钮本体上的一限位组件。借此,旋钮结构的限位组件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限位凹槽以及第二限位凹槽之中的其中一个内,以用于限制可旋转件相对于限位结构产生旋转。相对于限位结构产生旋转。相对于限位结构产生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量控制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量控制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流量控制开关可以通过将旋钮结构调整至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以允许或者禁止气体(或者液体)进入系统管路中,借此以调节或者停止系统管路中的气体(或者液体)的供给。然而,当流量控制开关的旋钮结构受到非预期的外力的碰撞而旋转至关闭状态(或者部分关闭状态)时,将使得系统管路中的气体或者液体的供给被迫停止,导致后端的设备或者仪器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害或者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量控制开关。当流量控制开关的旋钮结构受到非预期的外力的碰撞时,流量控制开关可以通过限位凹槽以用于限制可旋转件相对于限位结构产生旋转,借此以避免系统管路中的气体或者液体的供给被迫停止,导致后端的设备或者仪器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害或者影响。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开关,其包括:一管路结构、一旋转结构、一限位结构以及一旋钮结构。所述管路结构包括一管状本体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内的一球体。所述旋转结构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球体的一可旋转件,以用于带动所述球体相对于所述管状本体产生旋转。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上且围绕所述可旋转件。所述旋钮结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上,以与所述可旋转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具有一第一限位凹槽、邻近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第二限位凹槽以及邻近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第三限位凹槽。其中,所述旋钮结构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可旋转件上的一旋钮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上的一限位组件,且所述旋钮结构的所述限位组件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之中的其中一个内,以用于限制所述可旋转件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产生旋转。
[0005]在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其中一端的一入口管线配合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另外一端的一出口管线配合件,所述入口管线配合件被配置以用以连接于一入口管线,且所述出口管线配合件被配置以用以连接于一出口管线;其中,所述可旋转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球体的一第一可旋转部、与所述旋钮本体相互配合的一第二可旋转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与所述第二可旋转部之间的一第三可旋转部,所述可旋转件具有围绕所述第三可旋转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与所述第二可旋转部之间的一围绕空间,且所述限位组件通过所述旋钮本体的带动而在所述可旋转件的所述围绕空间内移动;其中,所述旋转结构的所述可旋转件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垂直轴线,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一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二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从所述第
二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二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三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且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三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上且围绕所述可旋转件的一围绕本体,且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从所述围绕本体的顶端向下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管状本体;其中,所述旋钮本体的顶端具有一配合开口,且所述可旋转件的顶端具有用于与所述旋钮本体的所述配合开口相互配合的一配合凸部,且所述配合凸部具有一贯穿开口。
[0006]在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旋钮本体的顶端具有一配合开口,且所述可旋转件的顶端具有用于与所述旋钮本体的所述配合开口相互配合的一配合凸部,且所述配合凸部具有一贯穿开口;其中,当所述旋钮本体带动所述限位结构向下移动以进入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之中的其中一个内时,所述旋钮本体被向下移动至一最底端位置,以使得所述可旋转件的所述配合凸部被裸露在所述旋钮本体的所述配合开口外;其中,当所述旋钮本体带动所述限位结构向上移动以离开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之中的其中一个内时,所述旋钮本体被向上移动至一最顶端位置,以使得所述可旋转件的所述配合凸部被容置在所述旋钮本体的所述配合开口内;其中,当所述限位组件通过所述旋钮本体的带动而部分地容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或者所述第三限位凹槽内时,所述球体的一贯穿开口不会连通于所述管状本体的一通道,以使得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处于被关闭的状态;其中,当所述限位组件通过所述旋钮本体的带动而部分地容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时,所述球体的所述贯穿开口连通于所述管状本体的所述通道,以使得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处于被开启的状态。
[0007]在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结构的所述可旋转件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垂直轴线,且所述管路结构的所述管状本体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一水平轴线;其中,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一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二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其中,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二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三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其中,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三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其中,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管状本体的所述水平轴线相互平行。
[0008]在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上且围绕所述可旋转件的一围绕本体,且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从所述围绕本体的顶端向下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管状本体。
[0009]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开关,其包括:一管路结构、一旋转结构、一限位结构以及一旋钮结构。所述管路结构包括一管状本体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内的一球体。所述旋转结构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球体的一可旋转件,以用于带动所述球体相对于所述管状本体产生旋转。所述限位结构设
置在所述管状本体上且围绕所述可旋转件。所述旋钮结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上,以与所述可旋转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具有一第一限位凹槽以及邻近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第二限位凹槽。其中,所述旋钮结构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可旋转件上的一旋钮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上的一限位组件,且所述旋钮结构的所述限位组件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之中的其中一个内,以用于限制所述可旋转件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产生旋转。
[0010]在其中一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其中一端的一入口管线配合件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包括:一管路结构,所述管路结构包括一管状本体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内的一球体;一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球体的一可旋转件,以用于带动所述球体相对于所述管状本体产生旋转;一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上且围绕所述可旋转件;以及一旋钮结构,所述旋钮结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旋转结构上,以与所述可旋转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具有一第一限位凹槽、邻近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第二限位凹槽以及邻近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第三限位凹槽;其中,所述旋钮结构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可旋转件上的一旋钮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旋钮本体上的一限位组件,且所述旋钮结构的所述限位组件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之中的其中一个内,以用于限制所述可旋转件相对于所述限位结构产生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管路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其中一端的一入口管线配合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另外一端的一出口管线配合件,所述入口管线配合件被配置以用以连接于一入口管线,且所述出口管线配合件被配置以用以连接于一出口管线;其中,所述可旋转件具有连接于所述球体的一第一可旋转部、与所述旋钮本体相互配合的一第二可旋转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与所述第二可旋转部之间的一第三可旋转部,所述可旋转件具有围绕所述第三可旋转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可旋转部与所述第二可旋转部之间的一围绕空间,且所述限位组件通过所述旋钮本体的带动而在所述可旋转件的所述围绕空间内移动;其中,所述旋转结构的所述可旋转件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垂直轴线,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一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二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二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三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且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三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上且围绕所述可旋转件的一围绕本体,且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从所述围绕本体的顶端向下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管状本体;其中,所述旋钮本体的顶端具有一配合开口,且所述可旋转件的顶端具有用于与所述旋钮本体的所述配合开口相互配合的一配合凸部,且所述配合凸部具有一贯穿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旋钮本体的顶端具有一配合开口,且所述可旋转件的顶端具有用于与所述旋钮本体的所述配合开口相互配合的一配合凸部,且所述配合凸部具有一贯穿开口;其中,当所述旋钮本体带动所述限位结构向下移动以进入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
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之中的其中一个内时,所述旋钮本体被向下移动至一最底端位置,以使得所述可旋转件的所述配合凸部被裸露在所述旋钮本体的所述配合开口外;其中,当所述旋钮本体带动所述限位结构向上移动以离开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及所述第三限位凹槽之中的其中一个内时,所述旋钮本体被向上移动至一最顶端位置,以使得所述可旋转件的所述配合凸部被容置在所述旋钮本体的所述配合开口内;其中,当所述限位组件通过所述旋钮本体的带动而部分地容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或者所述第三限位凹槽内时,所述球体的一贯穿开口不会连通于所述管状本体的一通道,以使得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处于被关闭的状态;其中,当所述限位组件通过所述旋钮本体的带动而部分地容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内时,所述球体的所述贯穿开口连通于所述管状本体的所述通道,以使得所述流量控制开关处于被开启的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旋转结构的所述可旋转件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垂直轴线,且所述管路结构的所述管状本体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一水平轴线;其中,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一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二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其中,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二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一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一第三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其中,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轴线的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谷桦陈彦呈余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锐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