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包括:工作台和电控装置总成,工作台分为检测区域、上料区域和下料区域,其中检测区域中放置有气密性检测机构,上料区域中设有料盘;还包括:转移机构,其横跨在检测区域、上料区域和下料区域上方;管接件摆料机构,其设置在上料区域中;下料通道,其设置在下料区域中,包括有合格品下料道和不合格品下料道;检测区域、上料区域和下料区域从左至右依次排布,且合格品下料道和不合格品下料道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全自动上料、检测和下料功能,人工只需将管接件放置在料盘上即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适用于生产厂家进行批量检测使用。批量检测使用。批量检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接件的生产测试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管件是将管子连接成管路的零件,其在管道系统中起到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常见的管件按照管路分支可分为二通管、三通管和四通管等,按照管子方向一般分为直通管和弯通管等,改变管子管径的管件分为变径管、异径弯头和支管台等,用于管件固定的有托架、支架和卡环等。
[0003]为了保证管件的气密性和可靠性,管件加工完毕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即检测管件是否存在砂孔、焊缝开裂、虚焊等缺陷,是验证管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必要环节。现有的管件气密性检测设备在检测过程中,管件充气后容易发生晃动或者是松动,导致安装后的管件出现漏气的情况,影响气密性检测的精确度。
[0004]现有最常见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使用方式是,将管接件接入装置后置入至水环境中,通过人工观察水环境的变化,若存在泄漏则会不断有气泡产生。
[000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专利号为:CN 201810606182.5的中国授权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件气密性检测工作台,包括充气装置、高压辅助罐、检测装置、第一管件气密加压定位装置、第二管件气密加压定位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有第一出气管;所述高压辅助罐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所述充气装置连接;所述高压辅助罐还设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通过一三通与主进气管相连通;所述主进气管与所述第一管件气密加压定位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管件气密加压定位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有管件,所述管件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管件气密加压定位装置,所述第二管件气密加压定位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有主出气管。
[0006]上述专利技术专利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1、不具有全自动的自动上下料功能,需要人工操作,因此仅适合少量的抽检,不太适用于生产厂家进行批量检测使用;2、人工上下料容易导致管接件放置的位置精度较差,进而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
[000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包括:工作台和电控装置总成,所述的工作台分为检测区域、上料区域和下料区域,其中检测区域中放置有气密性检测机构,所述的上料区域中设有料盘;还包括:
[0009]转移机构,其横跨在检测区域、上料区域和下料区域上方;
[0010]管接件摆料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的上料区域中;
[0011]下料通道,其设置在所述的下料区域中,包括有合格品下料道和不合格品下料道;
[0012]所述的检测区域、上料区域和下料区域从左至右依次排布,且所述合格品下料道和不合格品下料道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
[0013]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管接件摆料机构包括摆料纵向直线运动模组、放置在摆料纵向直线运动模组上的料盘、以及若干行相互平行排列在料盘上的定料柱。
[0014]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摆料纵向直线运动模组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纵向导轨、若干个滑设在纵向导轨上的纵向滑动座、以及摆料驱动装置,所述的料盘安装在纵向滑动座上,所述的摆料驱动装置作用于纵向滑动座或/和料盘。
[0015]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摆料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纵向齿条、固定在料盘上的摆料驱动电机、套设在摆料驱动电机上的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的纵向齿条相互啮合。
[0016]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移机构包括跨设在工作台上的横向支架、固定在横向支架上的横向导轨、若干个滑设在横向导轨上的横向滑动座、固定在横向滑动座上的第一安装板、作用于第一安装板或/和横向滑动座的横移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的抓料装置。
[0017]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抓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的举升气缸、位于第一安装板下方并受举升气缸作用的第二安装板、以及横向平行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的上料气爪模组和下料气爪模组。
[0018]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横移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横向支架上的横向齿条、固定在第一安装板上的横移驱动电机、套设在横移驱动电机上的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的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的横向齿条相互啮合。
[0019]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盘的底部向下凸设有第一位置感应块,所述的工作台上设有作用于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块的第一位移传感器。
[0020]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向凸设有第二位置感应块,所述的横向支架上设有作用于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块的第二位移传感器。
[0021]关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料柱有多行且分为工作行和非工作行,所述的工作行与非工作行间隔排布;
[0022]所述的上料气爪模组和下料气爪模组各有2组,相邻的上料气爪模组/下料气爪模组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的间隙正对所述非工作行的定料柱。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4]S1、工作人员将待检测的管接件批量、按序放置在料盘上;
[0025]S2、转移机构移动至上料区域中,启动上料气爪模组夹取料盘上对应处(例如第1行和第3行,避开第2行)的待检测的管接件;
[0026]S3、转移机构调整位置以运动至气密性检测机构正下方的开放位置处,上料气爪模组将夹取后的管接件转移放置在检测区域的气密性检测机构上;
[0027]S4、检测完成,启动下料气爪模组夹取气密性检测机构上检测完成的管接件,转移机构移动至下料区域中,根据检测结果将管接件送入至合格品下料道和不合格品下料道的其中一者中,然后转移机构在移动至上料区域中,开始下一轮管接件检测的循环工作。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实现全自动上料、检测和下料功能,人工只需将管
接件放置在料盘上即可(也可机械代替),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适用于生产厂家进行批量检测使用。2、通过机构上料代替了人工上料,使得管接件放置的位置一致性较好,进而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3]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4]图6是转移机构与料盘(第1行与第3行)对位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转移机构与料盘(第2行与第4行)对位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工作台;2、检测区域;3、上料区域;4、下料区域;5、气密性检测机构;6、料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包括:工作台(1)和电控装置总成,所述的工作台(1)分为检测区域(2)、上料区域(3)和下料区域(4),其中检测区域(2)中放置有气密性检测机构(5),所述的上料区域(3)中设有料盘(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移机构(7),其横跨在检测区域(2)、上料区域(3)和下料区域(4)上方;管接件摆料机构(8),其设置在所述的上料区域(3)中;下料通道,其设置在所述的下料区域(4)中,包括有合格品下料道(9)和不合格品下料道(10);所述的检测区域(2)、上料区域(3)和下料区域(4)从左至右依次排布,且所述合格品下料道(9)和不合格品下料道(10)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接件摆料机构(8)包括摆料纵向直线运动模组、放置在摆料纵向直线运动模组上的料盘(6)、以及若干行相互平行排列在料盘(6)上的定料柱(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料纵向直线运动模组包括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纵向导轨(12)、若干个滑设在纵向导轨(12)上的纵向滑动座(13)、以及摆料驱动装置,所述的料盘(6)安装在纵向滑动座(13)上,所述的摆料驱动装置作用于纵向滑动座(13)或/和料盘(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料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纵向齿条(14)、固定在料盘(6)上的摆料驱动电机(15)、套设在摆料驱动电机(15)上的第一驱动齿轮(16),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16)与所述的纵向齿条(14)相互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管接件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移机构(7)包括跨设在工作台(1)上的横向支架(17)、固定在横向支架(17)上的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攀益,胡晓军,章聪,彭琼,但先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友谊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