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5285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供液组件和喷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所述供液组件给所述第一进液接口通入冷却液,当需要补充试剂液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进液接口将试剂液通入到所述混合腔,之后试剂液和冷却液在所述混合腔内开始对流混合,经过混合后的试剂液和冷却液通过所述过液孔进入到所述出液腔并再次混合,持续通入试剂液和冷却液一端时间后,再通过所述阻液板将所述多个出液口开启,之后即可对加工内孔的零部件进行降温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所述供液组件和喷淋组件等零部件,补充试剂液方便,且便于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且便于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且便于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材料常用于机械加工领域,实际生产中经常对金属材料进行挖孔处理,金属内孔进行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对应的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处理。
[0003]专利CN114260755A公布了一种内孔加工同步冷却装置,冷却液通过管接头进入,冷却液经流道进入喷嘴通过喷水孔喷出至磨削位置,促使磨削位置始终得到多角度且充分的冷却,有效提高冷却效率和效果。
[0004]然而,现有的冷却装置补充试剂液不方便,且不便于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补充试剂液不方便,且不便于试剂液与冷却液混合的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
[0008]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用于提供冷却液。
[0009]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主体、隔液板和阻液板,所述喷淋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且其顶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进液接口和第二进液接口,所述喷淋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口,所述隔液板设于所述喷淋主体内且将所述容纳腔上下分隔成混合腔和出液腔,所述混合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接口和第二进液接口相连通,所述出液腔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隔液板上开设有过液孔,所述第一进液接口与所述供液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接口用于加入试剂液,所述阻液板设于所述喷淋主体的底部以用于将所述多个出液口开启或关闭。
[0010]进一步的,所述喷淋主体还包括过液管,所述过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液板对应所述过液孔相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混合腔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过液管与所述隔液板对应所述过液孔伸缩连接,所述过液管伸入所述混合腔的一端与所述隔液板的距离可调节。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过液管竖直布设。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过液孔在所述喷淋主体的顶面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接口和第二进液接口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过液孔开设有多个,每个所述过液孔均设有一个过液管。
[0015]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过液孔在所述喷淋主体底面的正投影均与多个所述出液口错位分布。
[0016]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呈圆形或方形。
[0017]进一步的,当所述过液孔和出液口均为圆形孔时,所述过液孔比所述出液口的直径大。
[0018]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喷淋组件活动设于所述支撑组件。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所述供液组件给所述第一进液接口通入冷却液,当需要补充试剂液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进液接口将试剂液通入到所述混合腔,之后试剂液和冷却液在所述混合腔内开始对流混合,经过混合后的试剂液和冷却液通过所述过液孔进入到所述出液腔并再次混合,持续通入试剂液和冷却液一端时间后,再通过所述阻液板将所述多个出液口开启,之后即可对加工内孔的零部件进行降温处理;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供液组件和喷淋组件等零部件,补充试剂液方便,且便于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喷淋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A

A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喷淋组件在局部剖视状态下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喷淋组件在局部剖视状态下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7]附图标记:1、供液组件;2、喷淋组件;21、喷淋主体;210、容纳腔;2101、混合腔;2102、出液腔;211、第一进液接口;212、第二进液接口;213、出液口;22、隔液板;221、过液孔;23、阻液板;24、过液管;3、支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如图1至6所示,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
[0030]供液组件1,所述供液组件1用于提供冷却液。
[0031]喷淋组件2,所述喷淋组件2包括喷淋主体21、隔液板22和阻液板23,所述喷淋主体2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210且其顶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进液接口211和第二进液接口212,所述喷淋主体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口213,所述隔液板22设于所述喷淋主体21内且将所述容纳腔210上下分隔成混合腔2101和出液腔2102,所述混合腔2101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接口211和第二进液接口212相连通,所述出液腔2102与所述出液口213相连通,所述隔液板22上开设有过液孔221,所述第一进液接口211与所述供液组件1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接口212用于加入试剂液,所述阻液板23设于所述喷淋主体21的底部以用于将所述多个出液口213开启或关闭。
[0032]本技术提供的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所述供液组件1给
所述第一进液接口211通入冷却液,当需要补充试剂液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进液接口212将试剂液通入到所述混合腔2101,之后试剂液和冷却液在所述混合腔2101内开始对流混合,经过混合后的试剂液和冷却液通过所述过液孔221进入到所述出液腔2102并再次混合,持续通入试剂液和冷却液一端时间后,再通过所述阻液板23将所述多个出液口213开启,之后即可对加工内孔的零部件进行降温处理;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供液组件1和喷淋组件2等零部件,补充试剂液方便,且便于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
[0033]其中,上述试剂液可以是钻孔工艺中的用到的药液,如:防止氧化的防护液或涂层液等,或其他的工艺用药液。
[0034]其中,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越充分,那么在加工内孔的零部件的表面上试剂液也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加工内孔的质量要求。
[0035]为了使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所述喷淋主体21还包括过液管24,所述过液管24的一端与所述隔液板22对应所述过液孔221相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混合腔2101内。设置所述过液管24能够增长试剂液和冷却液在所述混合腔2101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也增长了试剂液和冷却液在所述混合腔2101内的对流混合时间,使得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加工内孔的质量要求。
[0036]为了使试剂液与冷却液的混合更加充分,所述过液管24与所述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用于提供冷却液;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主体、隔液板和阻液板,所述喷淋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且其顶部开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进液接口和第二进液接口,所述喷淋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口,所述隔液板设于所述喷淋主体内且将所述容纳腔上下分隔成混合腔和出液腔,所述混合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接口和第二进液接口相连通,所述出液腔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隔液板上开设有过液孔,所述第一进液接口与所述供液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接口用于加入试剂液,所述阻液板设于所述喷淋主体的底部以用于将所述多个出液口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主体还包括过液管,所述过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液板对应所述过液孔相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混合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孔加工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管与所述隔液板对应所述过液孔伸缩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龙王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威能达传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