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针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1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标本取材用穿刺针具。该针具的特征在于其针尖呈“V”形双面刀刃。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对组织进行切割的优点,因而,穿刺成功率高,标本组织完整而诊断准确率高,可替代活检的外科手术取材让病人免除手术创伤的痛苦。同时,也给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取材的手段。(*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刺针具,特别是细胞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标本取材用穿刺针具,该针具由针痤、针杆和针尖构成。目前,临床医疗上,用穿刺针具作取细胞和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块性质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它安全,简便和无手术创伤痛苦以及易于被患者接受,已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广泛重视。但是,已有技术的各种穿刺针具,例如,7--8号细针、10--16号粗针、21--23号细长针、多孔针、侧孔针、带钩针、槽式针等,由于其针尖均为斜面刀刃,不能对组织进行切割,因而,在上述检查的标本取材过程中,很难获取组织标本,最好情况下,也只能获取一些组织碎片。因此,存在穿刺失败率高和标本组织不完整而导致诊断准确率低等缺陷,故不能取代活体组织的病理检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穿刺成功率高和可获取完整组织标本的穿刺针具,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并替代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手术取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其针尖呈“V”形双面刀刃。这样,当需组织取材时,进针后稍作旋转,便能对组织进行切割,从而既可提高其穿刺成功率,又可保证组织的完整性。同时,这种针尖的针具,相对地也吸取物多,取材较大,而利于观察组织的全貌。因此,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能替代活检手术取材,故实现了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推荐上述针具的刀刃向内,从而减轻转针时对组织的扭伤。本专利技术下面将通过附图(实施例)给予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一侧面示意图。图中序号内容为1--针座、2--针杆、3--“V”形针尖。参照图1、图2,可看出本专利技术针具的具体结构,其制作材料可选用代号为LF2,化学成份镁2.00--2.8%、锰或铬0.15--3.5%、杂质不大于0.8%,其退火强度每平方毫米23公斤,延申率0.4%的二号防锈铝合金。专利技术人曾用现有各型针具改良自制所述“V”形针,用于临床,做了138例组织取材进行切片检查,其诊断准确率达96.4%。本专利技术针具,既可吸取细胞标本作涂片检查,又能切割吸取活体组织标本作切片检查,且吸取物多,切割组织完整而大,有利于区别肿块性质和类型,因而,诊断准确率高,完全可以替代外科手术取材活检,而让病人免除手术创伤痛苦。同时,也给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取材的手段。权利要求1.一种穿刺针具,由针座、针杆和针尖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呈“V”形双面刀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的刀刃向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标本取材用穿刺针具。该针具的特征在于其针尖呈“V”形双面刀刃。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对组织进行切割的优点,因而,穿刺成功率高,标本组织完整而诊断准确率高,可替代活检的外科手术取材让病人免除手术创伤的痛苦。同时,也给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取材的手段。文档编号A61B10/00GK2160347SQ9321950公开日1994年4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陈建材 申请人:广元市中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刺针具,由针座、针杆和针尖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呈“V”形双面刀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材
申请(专利权)人:广元市中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