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风机结构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壳、研磨仓、刀头、隔板、扇片、电机、底壳、连接线、电源;研磨仓设置于底壳的上方,上壳设置于研磨仓的上方;电源、电机设置于底壳内,电源与电机通过连接线连接,电机轴穿过底壳顶部,固定于底壳顶部的内侧;刀头与电机轴连接,设置于研磨仓内,隔板为圆形,其边缘处具有多个扇形镂空结构,隔板设置在研磨仓上方;扇片为多叶片结构,扇片倾斜于水平面,扇片与电机轴相连,设置在隔板上方。得益于隔板筛选气溶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排出的气溶胶粒径均匀;得益于可增加气溶胶流动性的扇片,不需要增设占据物理空间的类似于风机的送风结构;设有刮刀的技术方案可提高配料的利用效率。设有刮刀的技术方案可提高配料的利用效率。设有刮刀的技术方案可提高配料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风机结构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风机结构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岩盐气溶胶治疗法是一种较为稳定经济、纯天然、非药物性的医疗方法,主要通过5μm以下的干态岩盐气溶胶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增强人体呼吸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岩盐气溶胶治疗仪就是利用岩盐气溶胶治疗法原理的一种发生装置,先将干态的岩盐颗粒磨成微米级粉末状,然后排出、被人体吸收,最终达到有效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目的。
[0003]然而,市场上现有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经研磨的气溶胶颗粒没有经过筛选、分离,导致排出的气溶胶粒径均匀度较差、粒径范围较大;由于单独的旋转刀头对岩盐气溶胶的推动力不够,不能将气溶胶有效送出,所以大部分岩盐气溶胶发生装置需要额外增加一台风机进行送风,增加一台风机会带来最终产品尺寸设计方面的局限性;无法对底部剩余配料进行充分研磨,导致配料的利用率不高。这就需要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结构需要满足排出的气溶胶粒径均匀、没有占据空间的送风结构、可对研磨仓底部剩余配料进行充分研磨这些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无风机结构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壳、研磨仓、刀头、隔板、扇片、电机、底壳、连接线、电源;所述研磨仓设置于底壳的上方,所述上壳设置于研磨仓的上方;所述电源、电机设置于底壳内,电源与电机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电机轴穿过底壳顶部,固定于底壳顶部的内侧;刀头与电机轴连接,设置于研磨仓内;所述隔板为圆形,其边缘处具有多个扇形镂空结构,隔板设置在研磨仓上方;所述扇片为多叶片结构,扇片倾斜于水平面,扇片与电机轴相连,设置在隔板上方。
[0005]所述隔板可以起到优先筛选、分离出小粒径气溶胶的作用,直至配料被反复研磨成小粒径颗粒后,才会从隔板的扇形镂空结构处排出。在隔板的上方设置的扇片,可起到了增强气溶胶流动的作用,从而避免使用风机这类占据物理空间、影响成品尺寸的送风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无风机结构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刮刀,所述刮刀与电机轴相连,设置于刀头的下方、研磨仓的底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刮刀的底部设置毛刷,顶部为斜面结构。刮刀的作用主要在于刮取研磨仓底部的配料,而刮刀采用这种特殊结构,可将研磨仓内的剩余配料充分地推出,使得刀头能对剩余配料进行充分研磨,极大地提高了配料的利用率。
[0008]进一步的,研磨仓的下半部分设有锯齿结构。增设锯齿结构可使得配料被多次撞击、研磨,起到增强粉碎作用的效果。
[0009]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为:1、得益于隔板筛选气溶胶
的作用,排出的气溶胶粒径均匀;2、使用扇片增加气溶胶的流动性,不需要增设占据物理空间的类似于风机的送风结构;3、刮刀可收集研磨仓底部配料,设有刮刀的技术方案可提高配料的利用效率;4、研磨仓下半部分设有锯齿结构,可增强配料粉碎效果。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是一种无风机结构的岩盐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隔板的俯视图;
[0013]图3是研磨仓的俯视图;
[0014]图4是扇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刀头的俯视图;
[0016]图6是刮刀的俯视图;
[0017]图7是刮刀的主视图;
[0018]图8是刮刀斜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刮刀斜面结构的左视图。
[0020]附图标记为:1、出料口;2、上壳;3、加料塞;4、加料口;5、研磨仓;6、扇片;7、隔板;8、刀头;9、刮刀;10、电机;11、电机托;12、连接线;13、电源;14、底壳;51、锯齿结构;71、扇形镂空结构;91、毛刷;92、斜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本技术涉及一种无风机结构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壳2、出料口1、隔板7、研磨仓5、加料塞3、加料口4、扇片6、刀头8、刮刀9、电机10、电机托11、底壳14、连接线12、电源13。所述研磨仓5设置于底壳14的上方,所述上壳2设置于研磨仓5的上方。所述电源13、电机10设置于底壳14内,电源13与电机10通过连接线12连接。所述电机 10轴穿过底壳14顶部,被电机托11固定在底壳14顶部的内侧。所述刮刀9、刀头8设置于研磨仓5内,所述刮刀9穿过电机轴,安装在底壳14顶部的外侧、研磨仓5的底部内侧。所述刀头8为多刀片结构,主要是直面结构,刀头8穿过电机轴,安装固定在刮刀9上方一定距离处。研磨仓5与底壳14、电机10轴、刮刀9、刀头8保持同心。所述加料塞3堵住研磨仓5侧壁的加料口4。所述隔板7为圆形,其边缘处具有多个扇形镂空结构71,隔板7安装在研磨仓5上方。所述扇片6为多叶片结构,扇片6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扇片6穿过电机轴,安装固定在隔板7上方一定距离处,所述上壳2安装在研磨仓5上方的同时固定住隔板7。隔板7、扇片6与刮刀9、刀头8保持同心。
[0023]所述隔板7安装于刀头8上方,可以起到优先筛选、分离出小粒径气溶胶的作用:刀头 8在撞击、研磨配料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粒子会螺旋式向四周扩散,小粒径配料由于其受到的离心力小,受重力影响小,会优先上升流动,从隔板镂空结构流出;大粒径配料在离心力作用下,根据动量守恒原理,会在撞击研磨仓5侧壁后,回弹到研磨仓5的中心部位,被刀头8继续撞击、研磨,如此反复,直至配料被研磨至小粒径后,从隔板7的扇形镂空
结构71处排出。
[0024]在隔板7的上方设置的扇片6,可起到了增强气溶胶流动的作用,从而避免使用风机这类占据物理空间、影响成品尺寸的送风结构:基于文丘里效应(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当扇片6旋转时,向上快速吹出气流,导致扇片6上方的压强较小,同时由于扇片6的斜向结构,使得研磨后的气溶胶颗粒顺着斜向结构从扇片6下方被快速流动到扇片6上方。而且,扇片6斜向结构产生的气流定向流动,会加强隔板7扇形镂空结构71处向上的吸力。
[0025]优选的,所述刮刀9为多刀片结构,底部设置毛刷91,顶部为斜面结构。由于刮刀9的顶部为斜面结构,当其转动时,配料得以沿着斜面向上流动,被上方的刀头8研磨、撞击;刮刀9底部设置毛刷91,毛刷91会将剩余的配料刷出,斜面结构的刮刀9可使被刷出的配料继续沿着斜面结构向上流动,再次被上方的刀头8研磨、撞击。如此反复,底部残留的配料可被全部研磨。可见,由于刮刀9的斜面结构、毛刷结构可将研磨仓内的剩余配料充分地推出,使得刀头8能对剩余配料进行研磨,极大地提高了配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风机结构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上壳、研磨仓、刀头、电机、底壳、连接线、电源;所述研磨仓设置于底壳的上方,所述上壳设置于研磨仓的上方;所述电源、电机设置于底壳内,电源与电机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电机轴穿过底壳顶部,固定于底壳顶部的内侧;刀头与电机轴连接,设置于研磨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机结构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隔板、扇片,所述隔板为圆形,其边缘处具有多个扇形镂空结构,隔板设置在研磨仓上方;所述扇片为多叶片结构,扇片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宇,莫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