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82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属于建筑信息数字化模型技术领域,包括依据结构模型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平面定位线并进行附着升降脚手架单元模型自动建模;进行竖向主框架、附墙支座和提升装置位置判定并自动建模,并提供建模方法对应的装置、终端及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附着升降脚手架BIM模型的自动化建模并自动统计工程量,提高BIM建模效率,降低时间及人工成本。降低时间及人工成本。降低时间及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信息数字化模型
,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不断得到深化应用,而BIM模型的建立是建筑行业数字化推广的前提条件。附着升降脚手架由于构件数量多,结构形式复杂,如果采用人工建立BIM模型,必然会耗时耗力并且难以保证模型建立的精度和准确度。目前市场上没有成熟的针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自动化建模软件。通过利用DYNAMO可视化编程软件可以实现附着升降脚手架BIM模型的自动建模,但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建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包括:S1: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利用DYNAMO读取建筑的结构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线;根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的长度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分段点坐标,使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识别该定位线的阳角角点坐标,并布置阳角单元模型,同时以定位线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且沿逆时针方向,避开阳角单元模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用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填补线段末端的空缺;S2: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读取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以定位线的左下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将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保证各分组单元模型最大长度之和满足规范要求,将各分组的第一个单元模型中的末端点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同时,将分区段末端悬挑长度大于规范要求的分段点处的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S3: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在S2中生成的导轨架模型平面位置楼层标高以下一定距离外立面处放置附墙支座模型,对不能在外立面设置附墙支座的位置点,替换为一定长度的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固定在结构模型的楼面标高地面上,生成首层附墙支座,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的各个楼层标高及外立面状态,将首层附墙支座依次复制到各个楼层相应位置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S4: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设定提升装置类型,并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S2中生成的相应导轨模型位置点处间隔预设长度放
置设定类型的提升装置。本专利技术载入的各种模型是参数化的构件模型的嵌套集合。
[0005]进一步地,S1包括: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定位线生成: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单元模型,包括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将结构REVIT模型读取至DYNAMO中,读取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指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的基础上,保证在直线段上的分段点两侧有一端至其角点处的距离为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长度的整倍数,同时分段点的个数综合考虑整体提升及提升机位数量的前提下进行分段点布置,将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阳角单元模型判定与布置:在DYNAMO中筛选出阳角角点,连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生成封闭的多边形,将定位线多边形的每个边沿S1中确定的定位线方向进行反向延伸,生成延伸线段,判断该延伸线段是否位于定位线围绕的多边形区域外,若是则该线段首端点即为阳角,在筛选出的阳角处以模型族定位点放置阳角单元模型,阳角单元模型中心定位点为非防护侧水平杆件中心点,阳角单元模型长度为架体宽度的两倍;非阳角单元模型布置: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左下方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读取定位线各组成线段,并判定该线段终点处是角点还是分段点,若是角点,则线段长度应在末端处减掉一个附着升降脚手架宽度的长度,沿定位线各线段依次放置至少一个单元模型,在长度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完成标准长度单元模型放置后若仍有空余,则按照空余长度放置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
[0006]进一步地,S2包括: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分组: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以逆时针为方向,沿定位线依次读取分段点、角点划分的每个直线段内的单元模型,并对直线段内的所有单元模型分组,分组原则为:将相邻无分段点的两个角点间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与分段点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两侧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5.4m;将单元模型长度列表的分组原则应用于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其中模型中起点的单元模型首端点和最后的单元模型末端点为同一点;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布置:确定单元模型分组列表中每组第一个单元模型末端点位置放置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判断分段点处悬挑长度,若分段点处悬挑长度大于2m,在相应分段点单元模型位置点处布置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最后删除各主框架位置点处对应的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中的杆件,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建模。
[0007]进一步地,S3包括: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的布置: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读取S2中生成的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
位置点,并在读取的位置点处放置首层附墙支座模型,判断竖向附墙支座是否与结构模型相连,若否,在相应附墙支座的位置点处放置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删除竖向附墙支座,生成首层附墙支座模型,获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的高程,遍历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列表,求取各标高高程至放置位置点处的距离,将首层附墙支座沿Z轴向上复制相应的距离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0008]本专利技术所指水平附着支座是指固定于楼面上的附着支承系统,包括附着支座、悬挑结构、锚固螺栓。
[0009]进一步地,S4包括:提升装置建模: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选择需要布置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类型,获取S2中生成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利用DYNAMO读取建筑的结构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线;根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的长度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分段点坐标,使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识别该定位线的阳角角点坐标,并布置阳角单元模型,同时以定位线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且沿逆时针方向,避开阳角单元模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用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填补线段末端的空缺;S2: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读取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以定位线的左下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将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保证各分组单元模型最大长度之和满足规范要求,将各分组的第一个单元模型中的末端点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同时,将分区段末端悬挑长度大于规范要求的分段点处的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S3: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在S2中生成的导轨架模型平面位置楼层标高以下一定距离外立面处放置附墙支座模型,对不能在外立面设置附墙支座的位置点,替换为一定长度的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固定在结构模型的楼面标高地面上,生成首层附墙支座,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的各个楼层标高及外立面状态,将首层附墙支座依次复制到各个楼层相应位置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S4: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设定提升装置类型,并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S2中生成的相应导轨模型位置点处间隔预设长度放置设定类型的提升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定位线生成: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单元模型,包括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将结构REVIT模型读取至DYNAMO中,读取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指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的基础上,保证在直线段上的分段点两侧有一端至其角点处的距离为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长度的整倍数,同时分段点的个数综合考虑整体提升及提升机位数量的前提下进行分段点布置,将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阳角单元模型判定与布置:在DYNAMO中筛选出阳角角点,连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生成封闭的多边形,将定位线多边形的每个边沿S1中确定的定位线方向进行反向延伸,生成延伸线段,判断该延伸线段是否位于定位线围绕的多边形区域外,若是则该延伸线段首端点即为阳角,在筛选出的阳角处以模型族定位点放置阳角单元模型,阳角单元模型中心定位点为非防护侧水平杆件中心点,阳角单元模型长度为架体宽度的两倍;非阳角单元模型布置: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左下方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读取定位线各组成线段,并判定该线段终点处是角点还是分段点,若是角点,则线段长度应在末端处减掉一个附着升降脚手架宽度的长度,沿定位线各线段依次放置至少一个单
元模型,在长度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完成标准长度单元模型放置后若仍有空余,则按照空余长度放置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包括: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分组: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以逆时针为方向,沿定位线依次读取分段点、角点划分的每个直线段内的单元模型,并对直线段内的所有单元模型分组,分组原则为:将相邻无分段点的两个角点间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与分段点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两侧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5.4m;将单元模型长度列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兆文林炳云许秀海李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