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7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由隔板分隔成依次排列的调节池、混凝池、吸附池、化学氧化池和中和池,废水入口与所述调节池连通,废水出口与所述中和池连通;加料仓,所述加料仓包括第一料仓、第二料仓和第三料仓,所述第一料仓与所述混凝池连通,所述第二料仓和所述第三料仓与所述化学氧化池连通;以及,活性炭组件,所述活性炭组件位于所述吸附池内。经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处理的废液,不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没有污染;处理后的废液能达标排放。理后的废液能达标排放。理后的废液能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到一种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电厂脱碳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冲洗废液,这些废液是稀释的有机胺溶液,含量极少,处理起来较为困难,如何处理冲洗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剂后的废液成为电厂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对于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剂含量极少的废液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燃烧的方式,但是该方法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只适用于量少的废液,不适合处理量大的废液,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不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没有污染;处理后的废液能达标排放。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包括,
[0007]池体,所述池体内由隔板分隔成依次排列的调节池、混凝池、吸附池、化学氧化池和中和池,废水入口与所述调节池连通,废水出口与所述中和池连通;
[0008]加料仓,所述加料仓包括第一料仓、第二料仓和第三料仓,所述第一料仓与所述混凝池连通,所述第二料仓和所述第三料仓与所述化学氧化池连通;以及,
[0009]活性炭组件,所述活性炭组件位于所述吸附池内。
[0010]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板包括所述调节池与所述混凝池之间的第一隔板、所述混凝池与所述吸附池之间的第二隔板、所述吸附池与所述化学氧化池之间的第三隔板以及所述化学氧化池与所述中和池之间的第四隔板;
[0011]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池体的侧壁高度;
[0012]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具有连通孔;
[0013]所述第三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
[0014]所述第四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隔板的高度。
[0015]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分别与混凝池、化学氧化池和中和池相对的搅拌装置。
[0016]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废水出口还连接有活性炭过滤罐,所述活性炭过滤罐具有出水口。
[0017]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性炭组件由若干模块件、连接件和蜂窝活性炭组成,所述模块件呈板状,平行的所述模块件之间构成容纳蜂窝活性炭的空间,所述连接件同时与若干模块件建立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块件具有容纳蜂窝活性炭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由格栅板构成。
[0019]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容置槽呈矩形,所述蜂窝活性炭于所述容置槽内矩形阵列有多个。
[0020]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块件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四角分别设有螺栓孔,所述连接件为穿过所述螺栓孔的螺栓。
[0021]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块件的两侧还设有吊耳。
[0022]作为本技术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吸附池的底部还设有支撑所述活性炭组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于所述吸附池内对称设置。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经过本技术的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处理的废液,不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没有污染;处理后的废液能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活性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活性炭组件的模块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活性炭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个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00、加料仓200和活性炭组件300;
[0035]池体100内由隔板101分隔成依次排列的调节池100a、混凝池100b、吸附池100c、化学氧化池100d和中和池100e,废水入口102与调节池100a连通,废水出口103与中和池100e连通,火电厂脱碳系统的有机胺废液从废水入口102进入调节池100a内,再依次经过混凝池100b、吸附池100c、化学氧化池100d和中和池100e,最终从废水出口103排出。活性炭组件300则位于吸附池100c内。
[0036]其中,加料仓200包括第一料仓201、第二料仓202和第三料仓203,第一料仓201与混凝池100b连通,第二料仓202和第三料仓203与化学氧化池100d连通,第一料仓201内装载的是聚合硫酸铁混凝剂,第二料仓202内装载的是硫酸亚铁催化剂,第三料仓203内装载的是过氧化氢溶液。
[0037]当然,还包括调节废液pH值的加料装置,例如调节调节池100a内原始废液的pH值,或者向混凝池100b内投加混凝剂之前,对混凝池100b内的废液进行pH值调节,或者对化学氧化池100d内进行氧化反应之前,对化学氧化池100d内的废液进行pH值调节,或者对中和池100e内的废液进行pH值调节;以上调节废液pH值的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通过酸或碱进行调节,图中均未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00),所述池体(100)内由隔板(101)分隔成依次排列的调节池(100a)、混凝池(100b)、吸附池(100c)、化学氧化池(100d)和中和池(100e),废水入口(102)与所述调节池(100a)连通,废水出口(103)与所述中和池(100e)连通;加料仓(200),所述加料仓(200)包括第一料仓(201)、第二料仓(202)和第三料仓(203),所述第一料仓(201)与所述混凝池(100b)连通,所述第二料仓(202)和所述第三料仓(203)与所述化学氧化池(100d)连通;以及,活性炭组件(300),所述活性炭组件(300)位于所述吸附池(100c)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01)包括所述调节池(100a)与所述混凝池(100b)之间的第一隔板(101a)、所述混凝池(100b)与所述吸附池(100c)之间的第二隔板(101b)、所述吸附池(100c)与所述化学氧化池(100d)之间的第三隔板(101c)以及所述化学氧化池(100d)与所述中和池(100e)之间的第四隔板(101d);所述第一隔板(101a)的高度小于所述池体(100)的侧壁高度;所述第二隔板(101b)的底部具有连通孔;所述第三隔板(101c)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隔板(101b)的高度;所述第四隔板(101d)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隔板(101c)的高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电厂脱碳系统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混凝池(100b)、化学氧化池(100d)和中和池(100e)相对的搅拌装置(400)。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文郭东方郑棹方陆晓林范洪章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