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接收次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62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其包括:光纤、光探测器和聚焦透镜;光纤具有研磨角度为a的研磨端面,所述研磨端面上设有镀膜层,所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a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a+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接收次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光学器件
,特别是关于一种光接收次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为平衡光接收次模块响应度和回波损耗问题,光纤和光探测器需要偏心设置,通常为了增加回波损耗,需要增加光纤和光探测之间偏心距离。然而,通过增加偏心距离的方式来增加回波损耗,会牺牲掉一部分响应度。
[000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接收次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其具有高回波损耗和响应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其包括:
[0007]光纤,具有研磨角度为a的研磨端面,所述研磨端面上设有镀膜层,所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a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a+2
°
的光线的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9.5%;
[0008]光探测器,对应于所述研磨端面设置;
[0009]聚焦透镜,设于所述光纤和所述光探测器之间,聚焦透镜用于将从所述光纤射出的光纤聚焦于所述光探测器上。
[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研磨端面的研磨角度为6~10
°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研磨端面的研磨角度为8
°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8
°
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10
°
的光线的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9.5%。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探测器为光电二极管。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其包括:
[0015]光纤,具有研磨角度为0
°
的研磨端面;
[0016]棱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光面和第二透光面,所述第一透光面正对所述研磨端面设置且与所述研磨端面平行,所述第二透光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透光面倾斜且倾斜角度为a,所述述第二透光面上设有镀膜层,所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a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a+2
°
的光线的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9.5%;
[0017]光探测器,对应于所述第二透光面设置;
[0018]聚焦透镜,设于所述棱镜和所述光探测器之间,聚焦透镜用于将从所述光纤射出的光纤聚焦于所述光探测器上。
[00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面的倾斜角度为6~10
°

[00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面的倾斜角度为8
°

[00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8
°
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
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10
°
的光线的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9.5%。
[002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探测器为光电二极管。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接收次模块,通过镀膜层的设置,能够阻碍光探测器反射回的光线进入光纤中,从而可达到增加回波损耗的作用,而无需增加光纤与光探测器偏心距离,以确保光接收次模块的响应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接收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接收次模块一使用场景下的光路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光接收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光接收次模块一使用场景下的光路示意图。
[002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9]21

光纤,211

研磨端面,22

光探测器,23

聚焦透镜,24

棱镜,3

,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1]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32]实施例1
[0033]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接收次模块,其包括:光纤11、光探测器12和聚焦透镜13。
[0034]其中,光纤11具有研磨角度为a的研磨端面111,所述研磨端面111上设有镀膜层,所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a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a+2
°
的光线的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9.5%。光探测器12对应于所述研磨端面111设置。聚焦透镜13设于所述光纤11和所述光探测器12之间,聚焦透镜13用于将从所述光纤11射出的光纤11聚焦于所述光探测器12上。
[0035]具体地,光纤11的研磨端面111为APC(Angled Physical Contact)面,其研磨角度为6~10
°
,即研磨端面111被设置成角度为6~10
°
斜面。研磨端面111的研磨角度优选为8
°
角斜面,8
°
角研磨端面111能够使入射光线,通过其斜面角度反射到光纤11包层,避免光纤11直接返回到光源处。
[0036]进一步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8
°
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10
°
的光线的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9.5%。通过镀膜层的设置,能够阻碍光探测器12反射回的光线进入光纤11中,从而可达到增加回波损耗的作用,而无需增加光纤11与光探测器12偏心距离,以确保光接收次模块的响应度。
[0037]具体地,光探测器12为光电二极管。
[0038]请参照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光纤11的研磨端面1118
°
角时一使用场景下的光路示意图。光纤11出射的光线角度(与研磨端面111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约为11.8
°
,光线出射
后射向聚焦透镜13,经聚焦透镜13聚焦后射向光探测器12。射向光探测器12的光线,有一部分被光探测器12反射,并经过透镜偏折后以约为4.5
°
的角度(与研磨端面111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射向光纤11的研磨端面111,该反射回光纤11的光线能够被研磨端面111上的镀膜层阻挡,从而达到增加回波损耗的效果。
[0039]实施例2
[0040]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光接收次模块,其包括:光纤21、光探测器22、聚焦透镜23和棱镜24。
[0041]其中,光纤21具有研磨角度为0
°
的研磨端面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具有研磨角度为a的研磨端面,所述研磨端面上设有镀膜层,所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a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a+2
°
的光线的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9.5%;光探测器,对应于所述研磨端面设置;聚焦透镜,设于所述光纤和所述光探测器之间,聚焦透镜用于将从所述光纤射出的光纤聚焦于所述光探测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端面的研磨角度为6~10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接收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端面的研磨角度为8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接收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层对于入射角小于8
°
的光线的通过率小于或等于1%,对于入射角大于10
°
的光线的通过率大于或等于99.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探测器为光电二极管。6.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具有研磨角度为0
°
的研磨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支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