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551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棱镜反射膜。棱镜反射膜设置于与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棱镜反射膜靠近导光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多个凸起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多个凸起结构中的至少两个凸起结构的顶部不平坦。构中的至少两个凸起结构的顶部不平坦。构中的至少两个凸起结构的顶部不平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电脑、平板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地铁、高铁等公共场所办工、利用移动设备打磨时间,在公共场所使用移动设备时,因移动设备的显示装置的视角广且画面显示质量高,除使用者外的其他人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易造成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泄漏,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装置能够被除使用者外的其他人看到显示画面,易造成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泄漏,造成损失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棱镜反射膜。棱镜反射膜设置于与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棱镜反射膜靠近导光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多个凸起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多个凸起结构中的至少两个凸起结构的顶部不平坦。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反射膜包括基膜和设置于基膜一侧的多个凸起结构。其中,沿垂直于基膜且平行于第一方向,且穿过凸起结构的顶部做截面得到的第一截面图中,凸起结构的顶部呈波浪状。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截面图中,凸起结构的顶部与基膜之间的距离呈周期性变化,凸起结构的顶部具有至少两个最高处和至少两个最低处,至少两个最高处和至少两个最低处交替布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包括相交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相交的位置为凸起结构的顶部,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波浪状曲面。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截面图中,凸起结构的顶部具有最高处和最低处,最高处与基膜之间的距离,和最低处与基膜之间的距离的差值小于,最高处与基膜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凸起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列,沿垂直于基膜且平行于第二方向做截面得到的第二截面图中,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截面图中,凸起结构的顶部为圆角。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膜为软胶底,基膜的厚度为30~200μm。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凸起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凸起结构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的形状不同,沿第二方向,多个第一凸起结构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交替布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棱镜反射膜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背
板。背板的表面设置有吸光涂层。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光源包括基板和设置于基板上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设置于导光板的一端,基板设置于与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且设置于棱镜反射膜的一端。基板与导光板相重叠的部分通过第一粘合层连接。基板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以及棱镜反射膜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至少相互靠近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粘合层。
[0016]棱镜反射膜作为反射片,将自导光板的出光侧相对的另一侧,即背光侧,射出的光线再次反射进入导光板,保证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
[00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通过对凸起结构中的顶部采用不平坦的设计,降低了棱镜反射膜靠近导光板一侧的凸起结构与导光板的接触部分的面积,从而降低了导光板与反射片摩擦造成导光板表面划伤、受损的可能,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棱镜反射膜,降低了制造成本以及背光模组的厚度。
[0018]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调光结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中,导光板为准直导光板,导光板被配置为将入射至内部的光线由出光面垂直出射。调光结构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一侧,调光结构用于调节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光线的角度。显示面板设置于调光结构远离背光模组一侧,显示面板用于利用透过调光结构的光线进行显示。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偏光片、显示液晶面板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相对第二偏光片靠近所述背光模组。调光结构包括调光面板和调光膜片,调光膜片设置于调光面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调光面板与第一偏光片复合为一体结构;或者,调光膜片、调光面板和第一偏光片复合为一体结构。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驱动芯片和调光驱动芯片。背光驱动芯片与背光模组电连接,调光驱动芯片与调光面板电连接。背光驱动芯片被配置为控制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调光驱动芯片被配置为控制经由调光面板的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以控制显示模组在分享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光驱动芯片被配置为向调光面板输出调光驱动信号,以控制经由调光面板出射的光线的角度;调光驱动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包括调光驱动电压幅值。背光驱动芯片被配置为向背光模组输出背光驱动信号,以控制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背光驱动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包括背光驱动电流幅值和背光驱动电流的脉宽调制比例。调光驱动芯片还被配置为根据预设延迟时间和调光驱动芯片输出调光驱动信号的时间,控制背光驱动芯片输出背光驱动信号的时间。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分享状态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分享状态,不同分享状态的视角不同。调光驱动芯片和背光驱动芯片分别存储防窥模式和至少两个不同的分享模式。背光驱动芯片被配置根据不同的显示模式,输出对应的背光驱动信号。调光驱动芯片被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显示模式,输出对应的调光驱动信号。
[0023]通过设置准直导光板,将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准直,即,背光模组直接提供给显示面板的背光是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可以理解的是,这样,只有正对显示面板才能看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即显示模组的显示画面),从其他方向不能看到或不能清楚的看到显示模组的显示画面,从而实现防窥效果。通过设置调光面板,当调光面板工作时,可
以将背光模组射出的准直的背光打散,使得射向显示面板的光由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光变为扩散开的光,从而增大显示模组的可视角度,使得正对显示模组的出光侧,在显示模组的上下、左右侧也可以看到显示模组的显示画面,通过控制调光面板,可以对背光模组射出的光线实现不同程度的打散,从而实现显示模组拥有不同的可视角度。从而实现显示模组的防窥状态与分享状态之间切换。
[0024]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显示模组。
[0025]上述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棱镜反射膜,所述棱镜反射膜设置于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棱镜反射膜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凸起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多个凸起结构中的至少两个凸起结构的顶部不平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反射膜包括基膜和设置于基膜一侧的多个凸起结构;其中,沿垂直于所述基膜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穿过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做截面得到的第一截面图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呈波浪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截面图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与所述基膜之间的距离呈周期性变化,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具有至少两个最高处和至少两个最低处,所述至少两个最高处和至少两个最低处交替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相交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的位置为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波浪状曲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截面图中,所述最高处与所述基膜之间的距离,和所述最低处与所述基膜之间的距离的差值小于,所述最高处与所述基膜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沿垂直于所述基膜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做截面得到的第二截面图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截面图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为圆角。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为软胶底,所述基膜的厚度为30~200μm。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凸起结构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形状不同,沿第二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结构交替布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设置于所述棱镜反射膜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背板的表面设置有吸光涂层。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端,所述基板设置于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且设置于所述棱镜反射膜的一端;所述基板与所述导光板相重叠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玉旭邓勇辛兰孙艳生马贺兵刘松吕侣夏渊樊晓祯彭真黄龙波王洪唐灿邹海旭陈建邵新智余平甲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