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电机及无刷电机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47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无刷电机及无刷电机电路板,所述无刷电机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若干电极及若干MOS管,各电极及MOS管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所述电路板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圈层区域、中圈层区域、内圈层区域;所述外圈层区域与中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一间隔线间隔,所述中圈层区域与内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二间隔线间隔;所述外圈层区域设有电源主路径,所述内圈层区域设有接地端;各电极分散设置于第一间隔线所在区域,第一部分MOS管分散设置于中圈层区域,第二部分MOS管分散设置于第二间隔线所在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无刷电机及无刷电机电路板,可在保证散热最优的同时提高器件布线布局紧凑度,提高功率密度。提高功率密度。提高功率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刷电机及无刷电机电路板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
,涉及一种无刷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无刷电机电路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无刷电机中,部分无刷电机功率器件摆放比较集中,部分无刷电机功率器件摆放比较散乱,不能兼顾散热和线路走线最优布局。
[0003]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无刷电机,以便克服现有无刷电机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刷电机及无刷电机电路板,可在保证散热最优的同时提高器件布线布局紧凑度,提高功率密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刷电机电路板,所述无刷电机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及第六MOS管;
[0007]所述电路板本体包括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圈层区域、中圈层区域及内圈层区域;
[0008]所述外圈层区域与中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一圆间隔,所述中圈层区域与内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二圆间隔;所述外圈层区域设有电源主路径,所述内圈层区域设有接地端;
[0009]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分散设置于第一圆所在区域,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分散设置于中圈层区域,所述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分散设置于第二圆所在区域。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第二电极的中心、第三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一圆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四MOS管的中心、第五MOS管的中心、第六MOS管的中心均在第二圆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第二电极的中心及第三电极的中心连接在一起,形成等边三角形;
[0013]所述第一MOS管的中心、第二MOS管的中心及第三MOS管的中心连接在一起,形成等边三角形;
[0014]所述第四MOS管的中心、第五MOS管的中心及第六MOS管的中心连接在一起,形成等边三角形。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刷电机电路板,所述无刷电机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若干电极及若干MOS管,各电极及MOS管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
[0016]所述电路板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圈层区域、中圈层区域、内圈层区域;所述外圈层区域与中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一间隔线间隔,所述中圈层区域与内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二间隔线间隔;
[0017]所述外圈层区域设有电源主路径,所述内圈层区域设有接地端;各电极分散设置于第一间隔线所在区域,第一部分MOS管分散设置于中圈层区域,第二部分MOS管分散设置于第二间隔线所在区域。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无刷电机电路板包括三个电极,各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一间隔线上,或者各电极的中心与第一间隔线的距离小于设定阈值。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部分MOS管的中心均在第二间隔线上,或者第二部分MOS管的中心与第二间隔线的距离小于设定阈值。
[0020]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包括上述的无刷电机电路板。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无刷电机进一步包括:壳体、转轴、动叶轮、定叶轮及定子芯体,所述无刷电机电路板、转轴、动叶轮、定叶轮及定子芯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22]所述动叶轮设置于所述转轴;所述定叶轮及定子芯体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动叶轮与所述定叶轮相对设置。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无刷电机及无刷电机电路板,可在保证散热最优的同时提高器件布线布局紧凑度,提高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无刷电机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无刷电机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
[0028]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
[0029]该部分的描述只针对几个典型的实施例,本技术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描述的范围。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手段与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相互替换也在本技术描述和保护的范围内。
[0030]说明书中的“连接”既包含直接连接,也包含间接连接。
[0031]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无刷电机电路板,所述无刷电机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若干电极及若干MOS管,各电极及MOS管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本体;所述电路板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圈层区域、中圈层区域、内圈层区域;所述外圈层区域与中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一间隔线间隔,所述中圈层区域与内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二间隔线间隔;所述外圈层区域设有电源主路径,所述内圈层区域设有接地端;各电极分散设置于第一间隔线所在区域,部分
MOS管分散设置于中圈层区域,部分MOS管分散设置于第二间隔线所在区域。
[0032]图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无刷电机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无刷电机电路板包括三个电极,分别为第一电极U、第二电极V、第三电极W,包括六个MOS管,分别为第一MOS管A、第二MOS管B、第三MOS管C、第四MOS管D、第五MOS管E及第六MOS管F。
[0033]所述电路板本体1包括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圈层区域11、中圈层区域13及内圈层区域15。所述外圈层区域11与中圈层区域13之间通过第一圆1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第一间隔线)间隔,所述中圈层区域13与内圈层区域15之间通过第二圆14间隔;所述外圈层区域11设有电源主路径,所述内圈层区域15设有接地端。
[0034]所述第一电极U、第二电极V、第三电极W分散设置于第一圆12所在区域,所述第一MOS管A、第二MOS管B、第三MOS管C分散设置于中圈层区域13(可以是第一MOS管A、第二MOS管B、第三MOS管C的全部或大部分位于中圈层区域13),所述第四MOS管D、第五MOS管E、第六MOS管F分散设置于第二圆14所在区域。
[003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U的中心、第二电极V的中心、第三电极W的中心均在第一圆12上。所述第四MOS管D的中心、第五MOS管E的中心、第六MOS管F的中心均在第二圆14上。
[003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U的中心、第二电极V的中心及第三电极W的中心连接在一起,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电机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电机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及第六MOS管;所述电路板本体包括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圈层区域、中圈层区域及内圈层区域;所述外圈层区域与中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一圆间隔,所述中圈层区域与内圈层区域之间通过第二圆间隔;所述外圈层区域设有电源主路径,所述内圈层区域设有接地端;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分散设置于第一圆所在区域,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分散设置于中圈层区域,所述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分散设置于第二圆所在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电机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第二电极的中心、第三电极的中心均在第一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电机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MOS管的中心、第五MOS管的中心、第六MOS管的中心均在第二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电机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第二电极的中心及第三电极的中心连接在一起,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第一MOS管的中心、第二MOS管的中心及第三MOS管的中心连接在一起,形成等边三角形;所述第四MOS管的中心、第五MOS管的中心及第六MOS管的中心连接在一起,形成等边三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维萍
申请(专利权)人:德成永道电机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