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29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包括轴套主体、第一泄油槽以及密封圈,轴套主体前端上下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第一泄油槽纵向开设在轴套主体内部中间偏右侧,且第一泄油槽中间开设有第一油孔,轴套主体内部中间偏左侧纵向开设有第二泄油槽,且第二泄油槽中间开设有第二油孔,轴套主体前端开设有多个条形限位卡槽,密封圈后端边缘一体设置有多个条形限位卡片,密封圈后端开设有密封圈导流槽,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内泄油液速率一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用性好,能够提高齿轮马达工作时的内泄油液的速率,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


[0001]本技术是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属于齿轮马达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齿轮马达是通过输入压力油, 迫使一对参数和结构相同的渐开线齿轮相互啮合,以扭矩和转速的形式输送到执行机构做功的重要执行元件。由于齿轮马达输入腔与输出腔压力相差较大,内泄现象客观存在,而马达要实现正反向旋转,泄漏油不能与进出油的任一腔相通, 因此需将轴承支承孔内泄漏油单独引出壳体外方可正常工作。
[0003]中国专利号:CN202597469U,提及了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马达工作时的内泄油液从齿轮轴支承孔通过泄油槽、油孔、单向阀、油槽进入马达低压腔,再通过出油口返回油箱,比传统的齿轮轴支承孔泄油液排出相比,简化了马达的安装,但该装置泄油槽、油孔单单开设一个,其内泄油液速率一般,现在急需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用性好,能够提高齿轮马达工作时的内泄油液的速率,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包括轴套主体、第一泄油槽以及密封圈,所述轴套主体前端上下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所述第一泄油槽纵向开设在轴套主体内部中间偏右侧,且所述第一泄油槽中间开设有第一油孔,所述轴套主体内部中间偏左侧纵向开设有第二泄油槽,且第二泄油槽中间开设有第二油孔,所述轴套主体前端开设有多个条形限位卡槽,所述密封圈后端边缘一体设置有多个条形限位卡片,所述密封圈后端开设有密封圈导流槽,所述轴套主体前端开设有密封圈卡槽,且密封圈卡设在密封圈卡槽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内部相对内侧均开设有两个槽孔,多个所述槽孔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泄油槽上下端以及第二泄油槽上下端相贯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主体上下端均对称开设有台阶孔。
[0008]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台阶孔另一端分别与密封圈导流槽上下端相贯通。
[000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条形限位卡片分别卡设在多个条形限位卡槽内。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因本技术添加了密封圈、条形限位卡片以及开设的台阶孔、条形限位卡槽、第一泄油槽、第一油孔、第二泄油槽、第二油孔、密封圈导流槽,经过我们的设计改进及实际使用表明,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推广,能够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性能的同时,齿轮马达工作时的内泄油液的速率比上述对比文件最起码提高百分之三十二。
附图说明
[001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的多个条形限位卡槽分布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的密封圈后端面示意图;
[0015]图中:1

轴套主体、11

第一轴孔、12

第二轴孔、13

台阶孔、14

条形限位卡槽、2

第一泄油槽、21

第一油孔、23

第二泄油槽、24

第二油孔、26

槽孔、3

密封圈、31

密封圈导流槽、32

条形限位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包括轴套主体1、第一泄油槽2以及密封圈3,轴套主体1前端上下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轴孔11与第二轴孔12,第一泄油槽2纵向开设在轴套主体1内部中间偏右侧,且第一泄油槽2中间开设有第一油孔21,轴套主体1内部中间偏左侧纵向开设有第二泄油槽23,且第二泄油槽23中间开设有第二油孔24,轴套主体1前端开设有多个条形限位卡槽14,密封圈3后端边缘一体设置有多个条形限位卡片32,密封圈3后端开设有密封圈导流槽31,轴套主体1前端开设有密封圈卡槽,且密封圈3卡设在密封圈卡槽内,该设计解决了原有装置内泄油液速率一般的问题。
[0018]作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第一轴孔11与第二轴孔12内部相对内侧均开设有两个槽孔26,多个槽孔26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泄油槽2上下端以及第二泄油槽23上下端相贯通,通过开设的第一泄油槽2与第二泄油槽23,能加快齿轮马达工作时的内泄油液的速率。
[0019]轴套主体1上下端均对称开设有台阶孔13,通过开设的台阶孔13,使本装置在不影响齿轮马达性能的情况下,能保证次高压区压力油快速有效地进入密封圈导流槽31内,两个台阶孔13另一端分别与密封圈导流槽31上下端相贯通。
[0020]多个条形限位卡片32分别卡设在多个条形限位卡槽14内,通过添加的多个条形限位卡片32与开设的多个条形限位卡槽14,能增强密封圈3卡设在密封圈卡槽内的稳定性。
[0021]作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齿轮马达工作时(输入高压油一侧为高压区,另一侧为低压区,且第一轴孔11与第二轴孔12处分别安装有齿轮轴),当向马达一腔输入高压油时,高压油会通过两个台阶孔13进入到密封圈导流槽31内,即可推动轴套主体1浮动与齿轮面紧密贴合,减小端面间隙泄漏,使其密封性更好,内泄至第一轴孔11与第二轴孔12处的高压油会对齿轮轴进行润滑作业,使其会在齿轮轴表面形成润滑油膜,接着高压油会通过槽孔26、第一泄油槽2、第二泄油槽23、第一油孔21以及第二油孔24快速进入至低压腔内进行润滑作业。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
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泄式齿轮马达轴套,包括轴套主体(1)、第一泄油槽(2)以及密封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主体(1)前端上下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轴孔(11)与第二轴孔(12);所述第一泄油槽(2)纵向开设在轴套主体(1)内部中间偏右侧,且所述第一泄油槽(2)中间开设有第一油孔(21),所述轴套主体(1)内部中间偏左侧纵向开设有第二泄油槽(23),且第二泄油槽(23)中间开设有第二油孔(24);所述轴套主体(1)前端开设有多个条形限位卡槽(14),所述密封圈(3)后端边缘一体设置有多个条形限位卡片(32),所述密封圈(3)后端开设有密封圈导流槽(31),所述轴套主体(1)前端开设有密封圈卡槽,且密封圈(3)卡设在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全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格隆精密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