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422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P1、将两垛单元货物靠贴在一起,组成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P2、再将两垛单元货物靠贴在一起,组成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与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紧靠在一起,使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和所述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形成在两排和两列位置上分别对齐的排型集合货垛单元;P3、将排型集合货垛单元两外侧向中心线方向推动,消除排型集合货垛单元各件货之间的横向间隙,并使排型集合货垛单元的两外侧面平齐;P4、重复进行步骤P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合单元货物整车整体装车
,具体涉及一种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家标准,单元货物的定义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手段将一组货物或包装件拼装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单元,以利于装卸、运输、堆码和贮存。托盘集装单元的定义是:单元货物与托盘组成的整体。将包装件组合码放在托盘上,加上适当的固定,以便于机械装卸和运输。根据上述定义,单元货物就是托盘上的、不带托盘的整体货垛单元。
[0003]目前在国内外的物流作业中,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化物流技术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如在工厂的自动化生产以及物流仓储系统,依托标准托盘进行的单元化物流自动化作业已经覆盖了内部物流的全部流程。
[0004]但是,在产品流通的装卸运输环节,特别是在长途运输、出口运输以及要求车辆、集装箱高实载率和低运费、低能耗、低污染的物流运输业务中,如采用托盘集装单元的单元化物流技术模式进行装卸运输作业,将存在车辆实载率降低、托盘费用增高或难于回收等问题,并导致大幅增加运输费用和托盘费用以及额外增加能耗、增加污染等后果。所以至目前为止,为了节约物流费用,绝大多数的企业在产品或货物发运时,都会戛然中断托盘单元化作业而采用人工逐一单件地进行货物装卸、不带托盘运输货物。
[0005]然而采用人工逐一单件地进行货物装车或采用输送机输送人工配合进行逐一单件地货物装车作业同样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有:人力消耗大、物流系统效率低、作业质量差、货物或包装破损率高以及影响产品及企业形象,不能适应生产销售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等。
[0006]在广泛使用托盘进行物流作业的今天,仍有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产品或货物采用人工装卸作业模式,这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因为牺牲作业效率以及作业质量的人工逐一单件地装卸作业,可以大幅提高车辆或集装箱的实载率,节省托盘费用或托盘回收难题,给企业节约大量的物流费用。
[0007]如今,广泛存在的采用带托盘运输作业模式的痛点、缺陷,或采用不带托盘运输及人工逐一单件装卸作业模式存在的瓶颈、弊端,已经长期并还将持续下去地对物流行业形成困扰,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物流活动的降耗增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装车设计,将已去托盘的单元货物集合成为整车整体货垛以实现集合单元货物整车整体装车作业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及方法。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P1、将两垛单元货物靠贴在一起,组成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
[0012]P2、再将两垛单元货物靠贴在一起,组成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与所述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紧靠在一起,使所述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和所述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形成在两排和两列位置上分别对齐的排型集合货垛单元;
[0013]P3、将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两外侧向中心线方向推动,消除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各件货之间的横向间隙,并使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的两外侧面平齐,将平齐整理后的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通过整体输送进行整车整体货垛集合;
[0014]P4、重复进行步骤P1

P3,直至根据装车设计使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完成整车整体货垛集合。
[0015]一种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包括单元货物移载输送车、排型输送集合平台、集合货垛单元整理装置、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装车平台;其中所述单元货物移载输送车设置在去托盘工位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之间,用于动态衔接所述去托盘工位与排型输送集合平台的输入端;所述集合货垛单元整理装置安装在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上,用于对处在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上的多列单元货物进行平齐整理;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的输出端与所述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装车平台的输入端动态衔接,所述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装车平台可进入车厢底板上进行纵向往复移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单元货物移载输送车包括移载车本体和平顶链输送装置,所述移载车本体可在所述去托盘工位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的输入端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平顶链输送装置铺设在所述移载车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平顶链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的输送方向相同。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移载车滑轨,所述去托盘工位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分别固定安装在移载车滑轨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移载车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平顶链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0018]进一步地,所述移载车本体的数量有多个,多个移载车本体可分别在相应的所述去托盘工位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的输入端之间往复移动。
[0019]进一步地,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包括排集合平台机架和用于输送单元货物的排集合皮带线,排集合皮带线铺设在所述排集合平台机架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集合货垛单元整理装置包括两个整理抱夹板,两个所述整理抱夹板沿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的纵向中心线垂直对称对向设置,且可相对移动。
[0021]进一步地,所述集合货垛单元整理装置还包括所述装置门形支架和抱夹油缸,其中所述装置门形支架跨越设置在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的两侧以及上方,所述整理抱夹板和抱夹油缸均安装在所述装置门形支架上,所述整理抱夹板与所述抱夹油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2]进一步地,所述整理抱夹板包括抱夹板、抱夹板后架和中间剪架,所述抱夹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抱夹板后架,所述抱夹板后架与所述中间剪架连接在一起。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剪架上部的两剪架端分别与所述装置门形支架和抱夹板后架的上部进行铰接,所述中间剪架下部的两剪架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装置门形支架和抱夹板后架下部的滑槽内。
[0024]进一步地,所述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装车平台包括集合输送移动换位装置以及平台
升降底盘,所述集合输送移动换位装置设置在平台升降底盘上,其输入端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的输出端动态衔接,并可在平台升降底盘上以及进入车厢底板上进行纵向往复移动。
[0025]进一步地,所述集合输送移动换位装置包括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输送线、输出换位装车前舌,所述输出换位装车前舌设置在所述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输送线的前端。
[0026]进一步地,所述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输送线包括整车整体输送线架构、多列平顶链输送线以及平顶链输送线动传装置,所述多列平顶链输送线设置在所述整车整体输送线架构上,且与所述平顶链输送线动传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0027]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换位装车前舌的上平面可在水平面或向前倾斜的平面之间切换,在所述输出换位装车前舌的上部纵向设置有多条自由辊道。
[0028]进一步地,所述平台升降底盘包括底架结构、升降支腿、门架推挡装置,所述门架推挡装置垂直固定在底架结构的尾端,多个升降支腿可升降地安装在底架结构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P1、将两垛单元货物靠贴在一起,组成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P2、再将两垛单元货物靠贴在一起,组成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与所述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紧靠在一起,使所述第一排两垛单元货物和所述第二排两垛单元货物形成在两排和两列位置上分别对齐的排型集合货垛单元;P3、将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两外侧向中心线方向推动,消除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各件货之间的横向间隙,并使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的两外侧面平齐,将平齐整理后的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通过整体输送进行整车整体货垛集合;P4、重复进行步骤P1

P3,直至根据装车设计使所述排型集合货垛单元完成整车整体货垛集合。2.一种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货物移载输送车(1)、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集合货垛单元整理装置(3)、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装车平台(4);其中所述单元货物移载输送车(1)设置在去托盘工位(01)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之间,用于动态衔接所述去托盘工位(01)与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的输入端;所述集合货垛单元整理装置(3)安装在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上,用于对处在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上的多列单元货物进行平齐整理;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的输出端与所述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装车平台(4)的输入端动态衔接,所述整车整体货垛集合装车平台(4)可进入车厢底板上进行纵向往复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货物移载输送车(1)包括移载车本体(10)和平顶链输送装置(11),所述移载车本体(10)可在所述去托盘工位(01)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的输入端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平顶链输送装置(11)铺设在所述移载车本体(10)的上表面,且所述平顶链输送装置(11)的输送方向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的输送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载车滑轨(13),所述去托盘工位(01)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分别固定安装在移载车滑轨(13)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移载车滑轨(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平顶链输送装置(11)的输送方向相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车本体(10)的数量有多个,多个移载车本体(10)可分别在相应的所述去托盘工位(01)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的输入端之间往复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包括排集合平台机架(200)和用于输送单元货物的排集合皮带线(201),排集合皮带线(201)铺设在所述排集合平台机架(200)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货垛单元整理装置(3)包括两个整理抱夹板(31),两个所述整理抱夹板(31)沿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的纵向中心线垂直对称对向设置,且可相对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货垛单元整理装置(3)还包括所述装置门形支架(30)和抱夹油缸(32),其中所述装置门形支架(30)跨越设置在所述排型输送集合平台(2)的两侧以及上方,所述整理抱夹板
(31)和抱夹油缸(32)均安装在所述装置门形支架(30)上,所述整理抱夹板(31)与所述抱夹油缸(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一起。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抱夹板(31)包括抱夹板(311)、抱夹板后架(313)和中间剪架(314),所述抱夹板(31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抱夹板后架(313),所述抱夹板后架(313)与所述中间剪架(314)连接在一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元货物排型集合为整车整体货垛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剪架(314)上部的两剪架端分别与所述装置门形支架(30)和抱夹板后架(313)的上部进行铰接,所述中间剪架(314)下部的两剪架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虹黎湘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绿茵无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