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和转臂节点技术

技术编号:360418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减振部件制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和转臂节点,通过在两瓣外套的连接处匹配设置卡扣结构,利用卡扣结构的卡紧力来平衡因挤压橡胶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使两瓣外套向轴向外侧分开趋势的轴向分力f,以此防止两瓣式外套分离;其中转臂节点包括芯轴、橡胶体和外套,橡胶体硫化在芯轴和外套之间,外套为包括外套一和外套二的两瓣式对装结构,外套一和外套二的对装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包括卡槽和卡块,通过将卡块卡紧在卡槽内将外套一和外套二卡紧。内将外套一和外套二卡紧。内将外套一和外套二卡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和转臂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系或二系减震系统中,属于轨道车辆减振部件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转臂节点多用于轻轨、地铁、普通客车和高速动车组的转向架中,为列车的A类关键部件,装配在轴箱定位系统的转臂之中,用以传递转向架的牵引力和横向力,可吸收并衰减车辆在垂向、横向和纵向上的振动,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行,同时起柔性连接及轴箱定位作用。转臂节点通常是由金属与橡胶硫化而成,传递轮对与构架的牵引力和制动力。同时,转臂节点还可以提供横向和纵向刚度,实现轮对及构架间的横向及纵向相对位移,保证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是轨道车辆中重要的悬挂部件。
[0003]通常转臂节点容许轴箱相对构架有较大的垂向位移,而轮对及构架间的横向及纵向相对位移依靠转臂节点的变形来实现,因此需要转臂节点有较大的轴向刚度,实际工况中,为了提高转臂节点的轴向刚度,往往需要设计图1中所示的转臂节点,具体包括芯轴1、外套2和硫化在芯轴1和外套2之间的橡胶体3,其中芯轴1的中部朝向远离转臂节点的轴向中心线L一侧向外凸出并形成圆弧上拱4,圆弧上拱4使得芯轴1外径的顶点A 到轴向中心线L之间的距离L1大于分瓣式外套内径的底点B到轴向中心线L之间的距离L2,若采用一体式外套结构,圆弧上拱4将影响外套2的装配,因此需将外套2设计成图1所示包括外套一2a和外套二2b的两瓣式结构。
[0004]当两瓣式结构的外套一2a和外套二2b装配好后,还需对橡胶体3进行预压缩,外套一2a和外套二2b在预压缩力的作用下存在分离的风险,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及转臂节点结构,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和转臂节点结构,通过在两瓣外套的对装面处匹配设置卡扣结构来防止两瓣外套在承受轴向分力时分离,以此保证转臂节点装配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在两瓣外套的连接处匹配设置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的卡紧力来平衡因挤压橡胶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使两瓣外套向外套的轴向外侧分开趋势的轴向分力f,以此防止两瓣式外套分离。
[0007]优选地,设转臂节点的理论要求装配力为F1,转臂节点的实际所需装配力为F2,则F2≥F1+2f。
[0008]优选地,对转臂节点采用径向预压缩方式进行预压缩。
[0009]优选地,设转臂节点成品的一瓣外套长度为S,即两瓣外套的总长度为2S,设转臂节点径向预压缩后外套的伸长量为ξ;将外套铁件的轴向长度设为S

ξ。
[0010]优选地,包括芯轴、橡胶体和外套,橡胶体硫化在芯轴和外套之间,外套为包括外套一和外套二的两瓣式对装结构,外套一和外套二的对装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包括卡槽和卡块,通过将卡块卡紧在卡槽内将外套一和外套二卡紧。
[0011]优选地,卡槽设于外套一中对装面一的中部,卡块匹配设于外套二中对装面二的中部;所述卡槽包括位于对装面上的止挡区和位于止挡区内侧的卡紧区;止挡区包括出入口和止挡台,卡紧区包括与出入口连通的卡紧盲槽,卡扣可从出入口处进入卡紧盲槽内并由止挡台限位。
[0012]优选地,卡紧盲槽包括与径向中心线平行的底壁一、连接于底壁一两侧端并沿轴向中心线均布的两个侧壁一;止挡台包括与径向中心线平行且连接于侧壁一远离底壁一一端的内壁一、连接于对装面一和内壁一之间的出入壁一,出入壁一连接于内壁一远离侧壁一的一端;两个出入壁一之间形成出入口,两侧壁一之间的宽度为H1,出入口一的宽度为H2,H1≥1.5H2。
[0013]优选地,卡紧盲槽为弧形槽结构,包括弧形底壁二和沿径向中心线均布于底壁二两侧端的弧形侧壁二;止挡台为弧形台结构,具体为连接于弧形侧壁二和对装面一之间的弧形出入壁二;弧形出入壁二朝向径向中心线凸出而形成与弧形侧壁二连接的内止挡壁,弧形侧壁二朝向远离径向中心线的一侧凸出,弧形底壁二朝向远离轴向中心线L的一侧凸出。
[0014]优选地,外套一和外套二在径向上进行对装,此时将卡块沿着轴向放入卡槽内并将外套一和外套二在轴向上锁紧。
[0015]优选地,外套一和外套二在轴向上进行对装,此时将卡块沿着径向放入卡槽内并将外套一和外套二在径向上锁紧。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外套设置成两瓣,并在两瓣外套的对装面一和对装面二上设置相互匹配的卡扣和卡槽来将两瓣外套锁紧,可平衡因预压缩挤压橡胶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使两瓣外套向轴向外侧分开趋势的轴向分力f,防止两瓣式外套分离,并且进一步保证转臂节点在装车后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0017]2、本专利技术中的两瓣外套对装形式有两种,分别为径向对装和轴向对装,以满足不同工况的承载要求,防止两瓣外套分开。
[0018]3、本专利技术中的卡扣结构包括两种形式:1)矩形卡槽和矩形卡块的配合结构,该种结构的工艺加工难度小,扣紧力强;2)弧形卡槽和弧形卡块的配合结构,该种结构装配方便,通用性强。
[0019]4、当两瓣外套对装好后,本专利技术中对转臂节点中的橡胶体采用径向预压缩的方式进行预压缩,预压缩方式可提高橡胶体压缩的均匀性,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可节约铁件成本,并进一步防止两瓣外套在压装和使用过程中分离,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二中转臂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二中外套一和外套二在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二中转臂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外套一未示出)。
[0024]图5为实施例二中转臂节点的外套一和外套二在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三中转臂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实施例三中外套一和外套二在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芯轴;2、外套;2a、外套一;2b、外套二;3、橡胶体;4、圆弧上拱;5、卡槽;6、卡块;7、出入口;8、止挡台;9、卡紧盲槽;10、底壁一;11、侧壁一;12、内壁一;13、出入壁一;14、底壁二;15、侧壁二;16、出入壁二;17、内止挡壁;18、对装面一;19、对装面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2

7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图中M所示方向为转臂节点芯轴1的径向,N所示方向为转臂节点芯轴1的轴向,L线为转臂节点芯轴1的轴向中心线,S为转臂节点芯轴1的径向中心线。
[0029]实施例一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如图2或图6所示,在两瓣外套2,即外套一2a和外套二2b的连接处匹配设置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的卡紧力来平衡因挤压橡胶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使两瓣外套2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在两瓣外套(2)的连接处匹配设置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的卡紧力来平衡因挤压橡胶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使两瓣外套(2)向外套(2)的轴向外侧分开趋势的轴向分力f,以此防止两瓣式外套(2)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转臂节点的理论要求装配力为F1,转臂节点的实际所需装配力为F2,则F2≥F1+2f。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转臂节点采用径向预压缩方式进行预压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转臂节点中两瓣式外套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转臂节点成品的一瓣外套(2)长度为S,即两瓣外套(2)的总长度为2S,设转臂节点径向预压缩后外套(2)的伸长量为ξ;将外套(2)铁件的轴向N长度设为S

ξ。5.一种转臂节点,通过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橡胶体(3)和外套(2),橡胶体(3)硫化在芯轴(1)和外套(2)之间,所述外套(2)为包括外套一(2a)和外套二(2b)的两瓣式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一(2a)和外套二(2b)的对装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卡槽(5)和卡块(6),通过将卡块(6)卡紧在卡槽(5)内将外套一(2a)和外套二(2b)卡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臂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设于外套一(2a)中对装面一(18)的中部,卡块(6)匹配设于外套二(2b)中对装面二(19)的中部;所述卡槽(5)包括位于对装面上的止挡区和位于止挡区内侧的卡紧区;止挡区包括出入口(7)和止挡台(8),卡紧区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刘文松翁畅孙海燕周鹏赵斌曾先会陈俊辉林胜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瑞唯减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