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菌发酵茶含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4165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8
一种混菌发酵茶含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将冠突散囊菌和琉球曲霉添加至茶叶进行发酵,得到发酵茶叶;步骤2:将发酵茶叶与水按1: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菌发酵茶含片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发酵
,涉及一种混菌发酵茶含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冠突散囊菌属于子囊菌门,散囊菌纲,散囊菌目,发菌科,散囊菌属;冠突散囊菌,属益生菌,是茯砖茶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俗称"金花"。在国家标准中,茯砖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这项指标的黑茶类品种。"金花"对后发酵茶品质不但没有影响,反而"金花"能分泌茶叶中的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质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使发酵茶在口味上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并且有研究表明它具有较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抗氧化等功效。冠突散囊菌曾被认为是有毒真菌,但众多实验以及茯砖茶在我国西北地区有悠久的饮用历史等,因此判断其为无毒物,且为潜在的益生菌,可以用于食品生产,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
[0003]琉球曲霉是属于散囊菌目发菌科曲霉属的一种真菌。琉球曲霉最早是在1901年由Inui从日本的泡盛酒曲中分离获得,并且他研究认为琉球曲霉是泡盛酒曲中的主要发酵成分。它在酿酒过程中主要参与将淀粉分解为糖类的糖化过程。后续更多的研究显示其不产生曲霉毒素,因此可以安全的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发酵,符合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
[0004]茶叶发酵指以茶叶产品为主要基质,接种相应的微生物,通过其具体代谢作用,从而使得茶叶产品自身产生深度、良性的变化,从而优化茶叶产品自身的品质。目前茶叶发酵专注于单菌发酵,菌种也以自然发酵茶中分离出的菌种为主,如冠突散囊菌、黑曲霉等。混菌发酵则关注的不多,并且混菌发酵也大多集中于混菌液态发酵。对于茶叶产品来说,其通过微生物发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茶叶产品的品质,同时也能有效增加诸多代谢物和微生物等有效元素。所以,对于茶叶化学成分来说,其中所诠释的不仅仅是一种影响元素,同时也是茶叶产业转型发展与优化的关键所在。
[0005]茶叶在日常生活被人们广泛饮用,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茶氨酸、儿茶素等物质,同时具有降脂、消食和降胆固醇等功效。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够提神,此外研究发现绿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特性,可以预防和治疗CS暴露引起的慢性疾病,并有助于减少体内的氧化损伤。夏秋茶因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夏秋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等含量偏低,制成的绿茶苦涩味重,口感稍差,清香缺乏,品质远远不及春茶。秋季芽叶分化期短,易老化,病害多,加之茶青采摘、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程度低,技术简单、产量低、成本高,制成的茶香味淡薄而苦涩味重,销价不高,加之销售渠道也不畅通,多数夏秋茶生产基本无利可图。因此,夏秋茶鲜叶少采甚至不采,造成了资源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菌发酵茶含片的制备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菌发酵茶含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08]步骤1:将冠突散囊菌和琉球曲霉添加至茶叶进行发酵,得到发酵茶叶;
[0009]步骤2:将发酵茶叶与水按1:10

14的质量比例混合,在75

80℃保温15

25分钟,期间对发酵茶叶进行搅拌;然后过滤收集滤液和过滤后的茶叶,将过滤后的茶叶与水按1:5

10的质量比例混合,在75

80℃保温15

25分钟,期间对发酵茶叶进行搅拌,然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合并后浓缩,使得水分含量小于或等于65%,得到混菌发酵茶浸膏;
[0010]步骤3:将混菌发酵茶浸膏、山楂浸膏、绿豆浸膏、百合浸膏和生姜浸膏按照80

100:1

2:1.5

2.5:3

5:6

9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浸膏;
[0011]步骤4:将木糖醇水溶液、混合浸膏、柠檬酸、罗汉果粉与薄荷粉按照80

120、2

3、0.1

0.5:0.1

0.5、0.15

0.25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浇筑到片剂模具中,冷却即得混菌发酵茶含片。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步骤2中,搅拌采用间隔式的方法,总共搅拌3次,间隔4分钟,每轮搅拌3分钟。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浓缩时,在<0.07mpa、70℃的真空压力下浓缩。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木糖醇的质量是茶含片的质量的65

75%。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步骤1中,发酵的方法为:向茶叶加入无菌水,使得固态发酵体系的含水量为35

45%;然后接种接种其质量10

20%的冠突散囊菌菌悬液和其质量10

20%的琉球曲霉菌悬液,封闭后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在环境温度为25

32℃的条件下发酵8

12天,发酵过程中的茶叶堆的中心温度为40

65℃;发酵的第1

4天含水量为35

45%;每次翻堆测量茶叶堆含水量,并保证发酵的第6

12天的茶叶含水量25%

30%;翻堆次数为两天一次,翻堆时进行取样;翻堆后茶叶无团块,翻拌均匀,握堆成堆后堆表面适当压水盖保鲜膜增温保湿以利堆渥作用的进行;同时发酵的场所清洁无异味,无日光直射室温25

32℃,相对湿度在60%

70%。
[00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冠突散囊菌菌悬液的制备方法:用PDA培养基或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培养冠突散囊菌,向罗氏瓶培养物中加入5.0ml~10.0ml0.05%(V/V)吐温80生理盐水溶液,刮洗菌种分生孢子于溶液中,将孢子悬液移入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轻轻振摇1min后,过滤除去菌丝;过滤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菌丝,若悬液中有菌丝存在,可经5000r/min~6000r/min,离心18

22min;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悬液中仍有菌丝存在,再进行离心;最后获得的冠突散囊菌菌悬液的浓度为5
×
105cfu/ml。
[001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琉球曲霉菌悬液的制备方法:用PDA培养基或察氏酵母培养基培养冠突散囊菌,向罗氏瓶培养物中加入5.0ml~10.0ml0.05%(V/V)吐温80生理盐水溶液,刮洗菌种分生孢子于溶液中,将孢子悬液移入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轻轻振摇1min后,过滤除去菌丝;过滤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菌丝,若悬液中有菌丝存在,可经5000r/min~6000r/min,离心18

22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菌发酵茶含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将冠突散囊菌和琉球曲霉添加至茶叶进行发酵,得到发酵茶叶;步骤2:将发酵茶叶与水按1:10

14的质量比例混合,在75

80
°
C保温15

25分钟,期间对发酵茶叶进行搅拌;然后过滤收集滤液和过滤后的茶叶,将过滤后的茶叶与水按1:5

10的质量比例混合,在75

80
°
C保温15

25分钟,期间对发酵茶叶进行搅拌,然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合并后浓缩,使得水分含量小于或等于65%,得到混菌发酵茶浸膏;步骤3:将混菌发酵茶浸膏、山楂浸膏、绿豆浸膏、百合浸膏和生姜浸膏按照80

100:1

2:1.5

2.5:3

5:6

9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浸膏;步骤4:将木糖醇水溶液、混合浸膏、柠檬酸、罗汉果粉与薄荷粉按照80

120、2

3、0.1

0.5:0.1

0.5、0.15

0.25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浇筑到片剂模具中,冷却即得混菌发酵茶含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发酵制备茶含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搅拌采用间隔式的方法,总共搅拌3次,间隔4分钟,每轮搅拌3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发酵制备茶含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时,在<0.07 mpa、70℃的真空压力下浓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发酵制备茶含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木糖醇的质量是茶含片的质量的65

7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菌发酵制备茶含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发酵的方法为:向茶叶加入无菌水,使得固态发酵体系的含水量为35

45%;然后接种接种其质量10

20%的冠突散囊菌菌悬液和其质量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江刘江文孙磊徐世震马小丽吴学凤穆冬冬许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国药健康生物科技黄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