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包括其形状为中间为空心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侧面置有均匀分布的便于植骨融合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的两端内侧置有由侧壁向内延伸的可辅助端面增大表面积的径向凸起;圆柱体的两端面具有浅凸凹状端面,可防止融合器在锥体上滑动;该圆柱体的一端为一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融合器两端增大了与椎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压强,同时将融合器的下端制成一斜面,使其实质能更好地与椎体接触,彻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颈椎融合器容易下沉进入椎体的缺陷,从而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能防下沉的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行颈椎前路手术时,为了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的生理弧度,使颈椎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压区需行植骨融合。现有技术中,由于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两端部与锥体表面接触面积较小,而病人术后行走时头颈部施予融合器与锥体的压力明显增大,所以易出现融合器沉入下位椎体中。同时融合器下端面为平面状,而椎体上表面具有5-10度的斜面,故两者不能完全紧密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融合器下沉的出现。如果一旦出现融合器下沉现象,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并会出现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断裂,导致手术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包括其形状为中间是空心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侧面置有均匀分布的便于植骨融合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的两端内侧置有由侧壁向内延伸的可辅助端面增大表面积的径向凸起;圆柱体的两端面具有浅凸凹状端面,可防止融合器在锥体上滑动;该圆柱体的一端为一斜面。本技术将融合器两端增大了与椎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压强,同时将融合器的下端制成一斜面,使其实质能更好地与椎体接触,彻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颈椎融合器容易下沉进入椎体的缺陷,从而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中各序号分别表示为圆柱体1通孔2 端面3钝角齿4凸起5 斜面6倾斜角β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本技术包括形状为中间为空心的圆柱体1。该圆柱体1的侧面置有均匀分布的便于植骨融合的通孔2,该通孔2的形状为椭圆孔或圆孔或菱形,当然其他形状的通孔也是可以的。参照图2和图3,为了增大端面的表面积,本技术在圆柱体1的两端内侧置有由侧壁向内延伸的径向凸起5。该径向凸起5的形状可以是弧线构成的环状,其上平面与凸凹状端面的凹谷平齐或略低于该凸凹状端面的凹谷。本技术圆柱体1的两端面3具有可防滑的凸凹状端面,该凸凹状端面3的凸凹状为轴向均匀分布的钝角齿4。当然,这种端面3的凸凹状也可设置成轴向均匀分布的波浪弧形等等。另外,本技术还将该圆柱体1的一端设置成一斜面6。该斜面6的倾斜角β为5-10°,在实际使用中其最佳倾斜角β为7°。本技术在使用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彻底减压后,将碎骨块填入椎间融合器,融合器斜面向下,其侧面长边向前植入减压区。权利要求1.一种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包括其形状为中间为空心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侧面置有均布的便于植骨融合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的两端内侧置有由侧壁向内延伸的可辅助端面增大表面积的径向凸起;圆柱体的两端面具有可防止融合器在锥体上滑动的浅凸凹状端面;该圆柱体的一端为一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两端面的凸凹状为轴向均匀分布的钝角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两端面的凸凹状为轴向均匀分布的波浪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体两端内侧由侧壁向内延伸的径向凸起,其形状可以是弧线构成的环状,其上平面与凸凹状端面的凹谷平齐或略低于该凸凹状端面的凹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一端的斜面,其倾斜角为5-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一端的斜面,其最佳倾斜角为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侧面置有的通孔,其形状为椭圆孔或圆孔或菱形。专利摘要一种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包括其形状为中间为空心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侧面置有均匀分布的便于植骨融合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的两端内侧置有由侧壁向内延伸的可辅助端面增大表面积的径向凸起;圆柱体的两端面具有浅凸凹状端面,可防止融合器在锥体上滑动;该圆柱体的一端为一斜面。本技术将融合器两端增大了与椎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压强,同时将融合器的下端制成一斜面,使其实质能更好地与椎体接触,彻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颈椎融合器容易下沉进入椎体的缺陷,从而使手术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文档编号A61B17/70GK2860375SQ20052004809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周许辉 申请人:周许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下沉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融合器,包括其形状为中间为空心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侧面置有均布的便于植骨融合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的两端内侧置有由侧壁向内延伸的可辅助端面增大表面积的径向凸起;圆柱体的两端面具有可防止融合器在锥体上滑动的浅凸凹状端面;该圆柱体的一端为一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许辉,
申请(专利权)人:周许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