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酸雾吸收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包括外壳,外壳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进入管,外壳的顶端分别安装有排出管与转动组件,外壳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锥形斗与支撑层,支撑层的顶部外壁上贯穿开设有圆形孔,支撑层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填料层,锥形斗的内壁上安装有空心盒,外壳的外壁上安装有输送组件,输送组件的输出端贯穿外壳与空心盒相连接,外壳通过轴承连接有空心轴,空心轴的底端与空心盒转动卡接,通过设置的转动组件、空心轴、喷头、输送组件与空心盒,输送组件将碱液输送到空心盒内,碱液进入空心轴内,转动组件驱动喷头转动喷洒碱液,使得酸雾与碱液接触更加充分,从而提升反应效果。从而提升反应效果。从而提升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
[0001]本技术涉及酸雾吸收器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
技术介绍
[0002]酸雾吸收器是适合于多种有害废气的治理设备,酸雾吸收器的酸雾进口与储酸槽的排气口用耐腐蚀管道连接成密闭系统,从加水口加入水并通过加水系统进行水喷淋,均匀喷洒下来,经过吸收系统让酸雾充分被水吸收后释放,然后水溶液通过排水口排出,去到中和池。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15086105U公开了一种酸雾吸收器,包括吸收器主体,所述吸收器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吸收器主体的顶部中间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两端与固定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对应两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中间安装有推块,所述吸收器主体的外壁两侧对应两端均通过固定座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中间对应两端均安装有滑块,且滑杆上位于滑块一侧固定有压缩弹簧,所述推块通过推杆与滑块铰接固定,所述吸收器主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碱液箱,所述固定架的内部中间安装有旋转电机,本技术,对酸雾的吸收效果好,酸雾与碱液的反应充分,结构稳定,方便使用。
[0004]现有酸雾吸收器中的喷头为固定喷洒形式,酸雾与碱液接触反应有待提升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酸雾吸收器中的喷头为固定喷洒形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进入管,所述外壳的顶端分别安装有排出管与转动组件,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锥形斗与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顶部外壁上贯穿开设有圆形孔,所述支撑层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填料层,所述锥形斗的内壁上安装有空心盒,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安装有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外壳与所述空心盒相连接,所述外壳通过轴承连接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底端与所述空心盒转动卡接,所述空心轴的侧壁上安装有喷头,所述转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心轴的顶端相连接。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入管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散发孔。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空心筒。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与输送管,所述输送泵位于所述外壳的外壁上,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管相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与所述空心盒相连接。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所述伺服电机位于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相连接,所述第二皮
带轮位于所述空心轴的顶端,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与所述第二皮带轮相连接。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底部外壁上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侧壁上安装有阀门。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安装有进液管。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通过设置的转动组件、空心轴、喷头、输送组件与空心盒,输送组件将碱液输送到空心盒内,碱液进入空心轴内,转动组件驱动喷头转动喷洒碱液,使得酸雾与碱液接触更加充分,从而提升反应效果。
[0015]2、通过设置的散发孔与空心筒,酸雾进到进入管通过散发孔散发与碱液接触,在空心筒的作用下使延长与碱液的接触时间,从而进一步提升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外壳平面结构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中:1、外壳;2、进入管;201、散发孔;3、锥形斗;4、空心盒;5、输送组件;51、输送泵;52、输送管;6、空心轴;7、喷头;8、转动组件;81、伺服电机;82、第一皮带轮;83、第二皮带轮;9、排出管;10、空心筒;11、阀门;12、进液管;13、填料层;14、支撑层;15、圆形孔;16、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
3所示的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外壁上安装有进液管12,碱液通过进液管12加入外壳1内部,外壳1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进入管2,外壳1的顶端分别安装有排出管9与转动组件8,外壳1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锥形斗3与支撑层14,支撑层14的顶部外壁上贯穿开设有圆形孔15,支撑层14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填料层13,酸雾通过进入管2进入外壳1底部与碱液反应,未能彻底反应的酸雾通过圆形孔15与填料层13进入锥形斗3,锥形斗3的内壁上安装有空心盒4,外壳1的外壁上安装有输送组件5,输送组件5的输出端贯穿外壳1与空心盒4相连接,输送组件5将外壳1内部碱液输送到空心盒4内,外壳1通过轴承连接有空心轴6,空心轴6的底端与空心盒4转动卡接,空心轴6的侧壁上安装有喷头7,转动组件8的输出端与空心轴6的顶端相连接,转动组件8带动空心轴6转动,空心轴6带动喷头7喷洒碱液,外壳1的底部外壁上安装有排液管16,排液管16的侧壁上安装有阀门11,打开阀门11,外壳1内部的碱液通过排液管16排出。
[0022]在本实施例中,进入管2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散发孔201,外壳1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空心筒10,酸雾通过散发孔201均匀散出,在空心筒10的作用下延长与碱液的接触时间。
[0023]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组件5包括输送泵51与输送管52,输送泵51位于外壳1的外壁
上,输送泵51的输出端与输送管52相连接,输送管52的一端贯穿外壳1与空心盒4相连接,输送泵51将外壳1底部的碱液通过输送管52输送到空心盒4内部。
[0024]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8包括伺服电机81、第一皮带轮82与第二皮带轮83,伺服电机81位于外壳1的顶端,伺服电机81的输出端与第一皮带轮82相连接,第二皮带轮83位于空心轴6的顶端,第一皮带轮82通过传动皮带与第二皮带轮83相连接,伺服电机81输出端带动第一皮带轮82转动,第一皮带轮82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83与空心轴6转动,使喷头7转动喷洒碱液。
[0025]本实用工作原理:本技术为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使用时,首先酸雾通过进入管2进入外壳1底部与碱液反应,未能彻底反应的酸雾通过圆形孔15与填料层13进入锥形斗3,输送泵51将外壳1底部的碱液通过输送管52输送到空心盒4内部,空心盒4内碱液进入空心轴6内,伺服电机81输出端驱动第一皮带轮82转动,第一皮带轮8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进入管(2),所述外壳(1)的顶端分别安装有排出管(9)与转动组件(8),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锥形斗(3)与支撑层(14),所述支撑层(14)的顶部外壁上贯穿开设有圆形孔(15),所述支撑层(14)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填料层(13),所述锥形斗(3)的内壁上安装有空心盒(4),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安装有输送组件(5),所述输送组件(5)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外壳(1)与所述空心盒(4)相连接,所述外壳(1)通过轴承连接有空心轴(6),所述空心轴(6)的底端与所述空心盒(4)转动卡接,所述空心轴(6)的侧壁上安装有喷头(7),所述转动组件(8)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心轴(6)的顶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管(2)的外壁上均匀开设有散发孔(2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酸雾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空心筒(1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泰清至臻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