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轮叶片、离心风轮、新风模块及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392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风轮叶片、离心风轮、新风模块及送风装置,风轮叶片的吸力面上具有设置区,在设置区形成有凹设部,用以减少流经设置区的气流脱离吸力面,在风轮叶片的叶型截面上,风轮叶片的叶型中线分别与风轮叶片的进风端以及出风端的交点为内端点以及外端点,连接内端点和外端点以形成叶型弦线,叶型弦线的弦长为L1,设置区的内边缘至内端点在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2,设置区的外边缘至内端点在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3,L2=(0.18~0.35)L1,和/或,L3=(0.3~0.75)L1,通过在设置区设置凹设部,延后脱落涡的产生,将涡流集中在设置区,提升风机的容积效率,降低风机功率,同步提升风轮单流道做功能力,降低了气动产生的噪声。降低了气动产生的噪声。降低了气动产生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轮叶片、离心风轮、新风模块及送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风轮叶片、离心风轮、新风模块及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用户对室内空气环境要求的也在不断提升,人一天80%呆在室内,新风空调室内机器对室内空气新鲜度的改善成为人们迫切需要的功能。但目前市面上壁挂式新风机普遍存在的痛点是新风量小,噪音大,卧室晚上开新风,开启新风强力档,新风量不足,噪音影响睡眠质量。需要开发大新风量,低噪音,低功耗新风模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实现提升新风量的方式中,新风模块导致气流噪音的宽频噪音提升,音质差,且涡动能损耗严重,功能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轮叶片、离心风轮、送风装置新风模块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提升新风量的方式中,新风模块导致气流噪音的宽频噪音提升,音质差,且涡动能损耗严重,功能偏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风轮叶片,所述风轮叶片的吸力面上具有设置区,在所述设置区形成有凹设部,用以减少流经所述设置区的气流脱离所述吸力面,在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截面上,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中线分别与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以及出风端的交点为内端点以及外端点,连接所述内端点和所述外端点以形成叶型弦线,所述叶型弦线的弦长为L1,所述设置区的内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2,所述设置区的外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3,其中:
[0005]L2=(0.18~0.35)L1,和/或,L3=(0.3~0.75)L1。
[0006]可选地,所述凹设部设置多个。
[0007]可选地,以沿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方向为风轮叶片的长度方向;
[0008]多个所述凹设部形成有第一凹设组和第二凹设组,所述第一凹设组与所述第二凹设组沿所述风轮叶片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凹设组的凹设部和位于所述第二凹设组的凹设部沿所述风轮叶片长度方向上呈错位设置。
[0009]可选地,所述凹设部的槽口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凹设部的槽口的直径为D1,其中,D1=(0.05~0.1)L1。
[0010]可选地,沿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凹设部之间的间距为L4,其中,L4=(0.02~0.4)L1。
[0011]可选地,以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方向为所述风轮叶片的长度方向;
[0012]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部沿所述风轮叶片的宽度方向上呈波浪形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部包括多个波段单元,各所述波段单元均包括多个波段,各所述波段的波高为H,其中,H=a/32L1,且a为小于32的整数。
[0014]可选地,多个所述波段包括相邻的三个波段,所述三个波段包括中间波段和两个边波段,所述中间波段对应的波高和两个所述边波段对应的波高不同。
[0015]可选地,相邻的三个波段形成一个波段单元,分设于两个相邻所述波段单元中,且处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波段的波高不同。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离心风轮,包括多个沿环周向间隔设置的风轮叶片,所述风轮叶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风轮叶片,所述风轮叶片的吸力面上具有设置区,在所述设置区形成有凹设部,用以减少流经所述设置区的气流脱离所述吸力面;
[0017]在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截面上,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中线分别与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以及出风端的交点为内端点以及外端点,连接所述内端点和所述外端点以形成叶型弦线,所述叶型弦线的弦长为L1,所述设置区的内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2,所述设置区的外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3,其中:
[0018]L2=(0.18~0.35)L1,和/或,L3=(0.3~0.75)L1。
[0019]可选地,以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方向为所述风轮叶片的长度方向;
[0020]所述离心风轮具有轮毂,所述轮毂用于与电机驱动连接;
[0021]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部沿所述风轮叶片的宽度方向上呈波浪形设置,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部包括多个波段,且沿背离所述轮毂方向,多个所述波段的宽度呈逐渐递减设置。
[00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风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包括如上所述的风轮叶片,所述风轮叶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风轮叶片,所述风轮叶片的吸力面上具有设置区,在所述设置区形成有凹设部,用以减少流经所述设置区的气流脱离所述吸力面;
[0023]在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截面上,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中线分别与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以及出风端的交点为内端点以及外端点,连接所述内端点和所述外端点以形成叶型弦线,所述叶型弦线的弦长为L1,所述设置区的内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2,所述设置区的外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3,其中:
[0024]L2=(0.18~0.35)L1,和/或,L3=(0.3~0.75)L1。
[0025]可选地,还包括:
[0026]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新风风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0027]所述离心风轮位于所述新风风道内,用以引导气流自所述新风进口流入所述新风风道,并经由新风出口流出。
[002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包括如上所述的风轮叶片,所述风轮叶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风轮叶片,所述风轮叶片的吸力面上具有设置区,在所述设置区形成有凹设部,用以减少流经所述设置区的气流脱离所述吸力面;
[0029]在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截面上,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中线分别与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以及出风端的交点为内端点以及外端点,连接所述内端点和所述外端点以形成叶型弦线,所述叶型弦线的弦长为L1,所述设置区的内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2,所述设置区的外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3,其中:
[0030]L2=(0.18~0.35)L1,和/或,L3=(0.3~0.75)L1。
[0031]可选地,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空调室内机。
[003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叶型弦线的弦长为L1,所述设置区的内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2,所述设置区的外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3,L2=(0.18~0.35)L1,和/或,L3=(0.3~0.75)L1,通过在所述设置区设置凹设部,延后脱落涡的产生,将涡流集中在所述设置区,提升风机的容积效率,降低风机功率,同步提升风轮单流道做功能力,降低了气动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叶片的吸力面上具有设置区,在所述设置区形成有凹设部,用以减少流经所述设置区的气流脱离所述吸力面;在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截面上,所述风轮叶片的叶型中线分别与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以及出风端的交点为内端点以及外端点,连接所述内端点和所述外端点以形成叶型弦线,所述叶型弦线的弦长为L1,所述设置区的内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2,所述设置区的外边缘至所述内端点在所述叶型弦线上的距离为L3,其中:L2=(0.18~0.35)L1,和/或,L3=(0.3~0.75)L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设部设置多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以沿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方向为风轮叶片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凹设部形成有第一凹设组和第二凹设组,所述第一凹设组与所述第二凹设组沿所述风轮叶片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凹设组的凹设部和位于所述第二凹设组的凹设部沿所述风轮叶片长度方向上呈错位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设部的槽口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凹设部的槽口的直径为D1,其中,D1=L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凹设部之间的间距为L4,其中,L4=L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方向为所述风轮叶片的长度方向;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部沿所述风轮叶片的宽度方向上呈波浪形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叶片的进风端部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斌刘中杰付裕姚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