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制冷调节方法、换热器及换热设备,具体包括:获取换热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实时制冷量;判定实时制冷量与预设的目标制冷量的大小;若实时制冷量不等于预设的目标制冷量,则调整换热设备的换热器的迎风面的进风角度、以达到目标制冷量对应的进风量。如此,在换热设备运行过程中,根据实时制冷量与预设的目标制冷量的对比进行控制,当实时制冷量等于目标制冷量,则表明换热设备此时制冷效果刚好符合用户要求,当实时制冷量不等于目标制冷量,则表明换热设备此时制冷效果不符合用户要求,则通过调节进风角度以改变进风量,以保证换热设备的换热效果。换热设备的换热效果。换热设备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调节方法、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调节方法、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特种空调是为满足某些工艺和特殊环境的需求,将被控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风压、风速等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内而设计制造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交通、化工、冶金、机械、电子、医疗、制药、航空航天等关键行业领域。
[0003]现有分体式特种空调内机大多数以家用内机为基础,在其原有结构上对其材料进行更改,针对其安装环境的限制对安装维护等方面进行结构微调。
[0004]然而,相对于家用内机的运行环境,特种空调的运行环境恶劣,工况复杂,性能要求高,这种改进无法在恶劣环境下实现更优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申请针对现有特种空调制冷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冷调节方法、换热器及换热设备,该制冷调节方法具有能够根据运行工况适时调整以实现最大制冷效果的技术效果。
[0006]一种制冷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获取换热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实时制冷量;
[0008]判定实时制冷量与预设的目标制冷量的大小;
[0009]若实时制冷量不等于预设的目标制冷量,则调整换热设备的换热器的迎风面的进风角度、以达到目标制冷量对应的进风量。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的目标制冷量为最大制冷量,最大制冷量对应的进风量为迎风面面积乘以迎风面的进风风速。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换热设备的换热器的迎风面的进风角度、以达到目标制冷量对应的进风量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2]控制换热器的迎风面转动至迎风面与进风风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换热器的迎风面转动具体包括:
[0014]控制形成换热器的至少一个子模块转动,其中,每个子模块均具有迎风面。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子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且子模块两两连接,其中,控制形成换热器的至少一个子模块转动具体包括:
[0016]调节每两个连接的子模块之间的开合角度。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每两个连接的子模块之间的开合角度之后还包括:
[0018]判定开合角度是否抵达极限角度;
[0019]若是,则保持子模块以当前状态运行;
[0020]若否,则继续调节开合角度。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设备的换热器可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
[0022]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应用于换热设备的制冷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具有迎风面;
[0023]并且,每个子模块的迎风面的进风角度可调。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子模块包括的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连接且两者之间的开合角度可调;
[0025]第一子模块背向第二子模块的一侧、及第二子模块背向第一子模块的一侧均具有迎风面。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模块和/或第二子模块能够沿设定轴线转动以改变两者之间的开合角度,并且,设定轴线与进风风向相交。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每一子模块驱动连接且能够带动子模块移动以调节迎风面的进风角度。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固定轴,连接部与子模块连接,且连接件可转动的与固定轴连接。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连接件驱动连接且用于驱动连接件带动子模块相对固定轴同步转动。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冷媒管,冷媒管布设于每一子模块内且相互连通;
[0031]并且,冷媒管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00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
[0033]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包括控制器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控制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冷调节方法对所述换热器中所述迎风面的所述进风角度进行调整。
[0034]上述制冷调节方法,在换热设备运行过程中,根据实时制冷量与预设的目标制冷量的对比进行控制,当实时制冷量等于目标制冷量,则表明换热设备此时制冷效果刚好符合用户要求,当实时制冷量不等于目标制冷量,则表明换热设备此时制冷效果刚好符合用户要求,则通过调节迎风面与进风风向之间的夹角以改变有效换热面积,从而达到目标制冷量对应的有效换热面积,以保证换热设备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6]图2为图1中提供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图1中提供的换热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调节方法的调节示意图一;
[0039]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调节方法的调节示意图二;
[0040]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调节方法的调节示意图三;
[0041]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调节方法的调节示意图四;
[0042]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调节方法的调节示意图五;
[0043]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调节方法的调节示意图六;
[0044]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调节方法的调节示意图七。
[0045]附图标记:100、换热器;10、第一子模块;20、第二子模块;30、第三子模块;a、迎风面;b、开合角度;c、进风角度;41、驱动件;42、连接件;422、第一连接部;423、第二连接部;43、固定轴;50、冷媒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换热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实时制冷量;判定所述实时制冷量与预设的目标制冷量的大小;若所述实时制冷量不等于所述预设的目标制冷量,则调整换热设备的换热器(100)的迎风面(a)的进风角度(c)、以达到所述目标制冷量对应的进风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目标制冷量为最大制冷量,所述最大制冷量对应的进风量为所述迎风面(a)面积乘以所述迎风面(a)的进风风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换热设备的换热器(100)的迎风面(a)的进风角度(c)、以达到所述目标制冷量对应的进风量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所述换热器(100)的迎风面(a)转动至所述迎风面(a)与所述进风风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换热器(100)的迎风面(a)转动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形成所述换热器(100)的至少一个子模块转动,其中,每个所述子模块均具有所述迎风面(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且所述子模块两两连接;其中,控制形成所述换热器(100)的至少一个子模块转动的步骤具体包括:调节每两个相互连接的所述子模块之间的开合角度(b)。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每两个连接的子模块之间的开合角度(b)之后还包括:判定所述开合角度(b)是否抵达极限角度;若是,则保持所述子模块以当前状态运行;若否,则继续调节所述开合角度(b)。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的换热器(100)可为蒸发器和/或冷凝器。8.一种换热器,应用于换热设备的制冷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子模块,每个所述子模块具有迎风面(a);并且,每个子模块的所述迎风面(a)的进风角度(c)可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鸿基,罗海员,徐维洋,钟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