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30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5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其包括步骤S1雨水收集、步骤S2初期雨水回收处理、步骤S3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的回收;其中,利用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以对不同时间的雨水进行分别导流和收集,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初期雨水进行絮凝沉淀,从而得到符合园林生态景观所需的补给水。态景观所需的补给水。态景观所需的补给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绿色园林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生态景观是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土生绿植、水生绿植、景观水体等,而这些往往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行支持和培养。
[0003]人们为了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都会在园林内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并且通过滤网等过滤结构,以对雨水中夹杂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以得到适合于生态景观的清洁水。
[0004]即现有的雨水收集方式,往往仅得到过滤雨水,但是,雨水还包含大量的悬浮颗粒、漂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污染物,而这些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几乎都集中在降雨初期数毫米雨水中,其污染物难以被过滤掉,从而将直接投入至园林生态景观的使用中,不利于园林生态景观的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对雨水进行处理回收,以利于园林生态景观的建设,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雨水收集:收集园林地表的雨水,利用雨水回收处理系统进行雨水过滤;雨水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地下的集水室,集水室的上端设有竖向设置的进水井,进水井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室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集水室分隔为上下设置的初期雨水腔和后期雨水腔,初期雨水腔和后期雨水腔的入口均位于进水井的正下方,隔板设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用于启闭初期雨水腔和后期雨水腔的入口;所述初期雨水腔内设有闸门,所述闸门将初期雨水腔分隔为上下设置的絮凝区和蓄水区;S2、初期雨水回收处理:导流装置开启初期雨水腔的入口,关闭后期雨水腔的入口,初期雨水通过进水井流入初期雨水腔中的絮凝区内,同时进行絮凝处理;S3、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的回收:待初期雨水均流入絮凝区内后,导流装置关闭初期雨水腔的入口,开启后期雨水腔的入口,使得后期雨水进入后期雨水腔中,以进行暂存,以备园林生态景观的使用;絮凝完毕后,闸门开启,絮凝处理完的初期雨水则进入蓄水区内,以进行暂存,以备园林生态景观的使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以对不同时间的雨水进行分别导流和收集,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初期雨水进行絮凝沉淀,从而得到符合园林生态景观所需的补给水;并且,通过集水室的各腔室布设,采取上下分置,以便于减少土方开挖的范围,降低成本,并且通过设置隔板和闸门,以利用雨水的重力完成雨水的分流、转运等。
[0008]可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操作室、环状的过滤网带、位于第一操作室内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操作室位于地面且位于所述进水井的一侧,进水井的井壁中设有从动辊,所述第一操作室内设有主动辊,第一驱动组件带动主动辊转动,所述过滤网带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过滤网带的部分结构水平设置于进水井内;所述过滤网带上的网眼直径从外侧到过滤网带的中部逐渐减小。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双层过滤网带能够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更好的过滤,其次,过滤网带处于持续循环的状态,因此能减少过滤网带长时间过滤而导致局部网眼堵塞的情况发生;最后,由于过滤网带上的网眼直径从外侧到过滤网带的中部逐渐减小,因此能够实现两级过滤,有效减少了因单级过滤而导致网眼易堵塞的情况发生。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室内设有第一导向辊和第一清洗池,所述第一导向辊与所述从动辊位于同一高度,所述主动辊低于第一导向辊,所述过滤网带绕过第一导向辊;所述过滤网带的绕过主动辊的部位位于第一清洗池内;所述第一清洗池内设有两个毛刷,两个所述毛刷分别抵接于所述过滤网带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滤网带的可循环性,使得过滤较多杂质的过滤网带能够随着循环而移动至第一清洗池内,过滤网带上的部分杂质将进入第一清洗池内的水中,然后利用毛刷,以清刷掉过滤网带上的顽固杂质,从而减少过滤网带的堵塞,以提高过滤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导流板位于进水井的正下方,导流板的下侧作为铰接侧与所述侧板的上部铰接连接,导流板的上侧为自由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导流板翻转以使导流板的自由侧分别倾斜抵接于进水井的相对两侧壁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流板的翻转位置不同,利用导流板的分别抵接,以分别对初期雨水腔和后期雨水腔的入口进行启闭;其次,由于导流板的倾斜抵接,不仅能够加快雨水的下流,还能够利用雨水的下冲力,以提高抵接紧密性,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0014]可选的,所述隔板包括固定于所述集水室内的上拱板和支撑板,所述上拱板的下侧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上拱板和支撑板共同将所述集水室分隔为所述初期雨水腔和所述后期雨水腔。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拱板的形状结构,能够更好抵御来自初期雨水腔内的水压,变相提高储水上限。
[0016]可选的,所述闸门的上侧作为铰接侧与所述集水室的内顶壁连接,所述闸门的下侧作为自由侧,闸门的自由侧用于向下抵接于所述上拱板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集水室设有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闸门翻转;所述闸门的自由侧与所述上拱板的上侧之间设有絮凝物过滤膜;当所述闸门闭合时,所述絮凝物过滤膜贴合于所述上拱板的上表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初期雨水进行絮凝处理时,闸门的自由侧抵接于上拱板的上表面,絮凝区封闭,待絮凝沉淀后,需要将絮凝区内的水排至蓄水区内时,第三驱动组件带动闸门向上偏转,使得闸门的自由侧与上拱板上表面之间形成供水下流至蓄水区内的间隙,此时絮凝物过滤膜封堵该间隙,因此絮凝区内的初期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并
经过絮凝物过滤膜的过滤而进入蓄水区内,而初期雨水中的絮凝物则被过滤留在絮凝物过滤膜上,从而同时实现了初期雨水的过滤和转移。
[0018]并且,随着闸门持续上移,絮凝区内的初期雨水逐渐被压缩,其水压增大,因此能够加快初期雨水的过滤和转移。
[0019]可选的,所述絮凝物过滤膜为闭环的膜带结构,所述上拱板的上侧设有第一引导辊,所述闸门的自由侧设有第二引导辊,所述集水室的上方设有第二操作室,第二操作室通过通口与集水室连通,所述通口位于所述闸门的铰接侧的一侧,所述通口内设有第三引导辊,所述第二操作室内设有动力辊和用于驱动动力辊转动的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絮凝物过滤膜的一端绕过第一引导辊,所述絮凝物过滤膜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引导辊、第三引导辊和动力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絮凝物过滤膜的可循环性,能够使得不同部位的絮凝物过滤膜均能接触到初期雨水,以增加过滤周期,减少过滤效果的降低;并且絮凝物过滤膜在初期雨水的重力作用下,持续绷紧,能够确保动力辊的动力传输。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操作室内设有第二清洗池,所述第二清洗池内设有超声波清洗机;所述第二操作室内还设有第四引导辊、第五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雨水收集:收集园林地表的雨水,利用雨水回收处理系统进行雨水过滤;雨水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地下的集水室(1),集水室(1)的上端设有竖向设置的进水井(15),进水井(15)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室(1)内设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集水室(1)分隔为上下设置的初期雨水腔(11)和后期雨水腔(12),初期雨水腔(11)和后期雨水腔(12)的入口均位于进水井(15)的正下方,隔板(14)设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用于启闭初期雨水腔(11)和后期雨水腔(12)的入口;所述初期雨水腔(11)内设有闸门(41),所述闸门(41)将初期雨水腔(11)分隔为上下设置的絮凝区(111)和蓄水区(112);S2、初期雨水回收处理:导流装置开启初期雨水腔(11)的入口,关闭后期雨水腔(12)的入口,初期雨水通过进水井(15)流入初期雨水腔(11)中的絮凝区(111)内,同时进行絮凝处理;S3、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的回收:待初期雨水均流入絮凝区(111)内后,导流装置关闭初期雨水腔(11)的入口,开启后期雨水腔(12)的入口,使得后期雨水进入后期雨水腔(12)中,以进行暂存,以备园林生态景观的使用;絮凝完毕后,闸门(41)开启,絮凝处理完的初期雨水则进入蓄水区(112)内,以进行暂存,以备园林生态景观的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操作室(10)、环状的过滤网带(21)、位于第一操作室(10)内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操作室(10)位于地面且位于所述进水井(15)的一侧,进水井(15)的井壁中设有从动辊(22),所述第一操作室(10)内设有主动辊(23),第一驱动组件带动主动辊(23)转动,所述过滤网带(21)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主动辊(23)和从动辊(22),所述过滤网带(21)的部分结构水平设置于进水井(15)内;所述过滤网带(21)上的网眼直径从外侧到过滤网带(21)的中部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室(10)内设有第一导向辊(24)和第一清洗池(26),所述第一导向辊(24)与所述从动辊(22)位于同一高度,所述主动辊(23)低于第一导向辊(24),所述过滤网带(21)绕过第一导向辊(24);所述过滤网带(21)的绕过主动辊(23)的部位位于第一清洗池(26)内;所述第一清洗池(26)内设有两个毛刷(25),两个所述毛刷(25)分别抵接于所述过滤网带(2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园林景观的雨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31)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导流板(31)位于进水井(15)的正下方,导流板(31)的下侧作为铰接侧与所述侧板的上部铰接连接,导流板(31)的上侧为自由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汉林温先平范雪慧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沧城建绿色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