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146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烹饪器具包括腔体和固定于腔体顶部的金属内衬及插装于腔体内的锅体,锅体上端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金属内衬过盈配合,从而使锅体、密封圈及金属内衬之间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封闭的烹饪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锅体顶部设置的密封圈与腔体顶部金属内衬过盈配合接触,从而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封闭的烹饪腔室,进而防止高温热气外泄,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同时还降低产品可接触外表面的温度,防止可接触表面对人体伤害;还可降低对与腔体接触的塑胶零件的耐温要求,进而降低了材料成本,还可避免塑胶零件容易出现脆化、破损现象,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产品
,特指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该烹饪器具内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封闭的烹饪腔室,进而防止内部高温热气外泄,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降低产品可接触外表面的温度,防止可接触表面对人体伤害。

技术介绍

[0002]空气炸锅,是一种可以用空气来进行“油炸”的烹饪器具,主要是利用空气替代原本煎锅里的热油,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吹走了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
[0003]具体而言,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是“高速空气循环技术”,它通过高温加热机器里面的热管来产生热空气,然后用风机将高温空气吹到锅内加热食物,使热空气在封闭的空间内循环,利用食物本身的油脂煎炸食物,从而使食物脱水,表面变得金黄酥脆,达到煎炸的效果。所以,空气炸锅其实就是一个带风扇的简易烤箱。
[0004]专利号为ZL201510489718.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空气炸锅,其包括锅盖、锅外壳、锅胆、炸篮、不锈钢网和密封环,所述锅盖安装在外壳上,其顶部开有进气口,其内部设置有热风装置,其底部设有排烟窗,所述锅胆装在锅外壳内,其底部设有山丘状台阶,所述炸篮悬装在锅胆内并与锅胆的两侧和底部形成气流通道,所述不锈钢网置于炸篮内,所述密封环安装在锅盖的底部。本技术在锅盖底部安装有密封环,使空气炸锅在对食材进行烘烤时热风不会从锅盖与锅外壳之间的缝隙流出,提高整个空气炸锅的安全性。
[0005]由于锅盖与锅外壳之间的装配方式是:所述锅盖的一端铰接在锅外壳上,即该锅盖可相对该锅外壳打开和闭合,当该锅盖可相对该锅外壳闭合后,该锅盖底部的密封环与锅外壳内安装的锅胆接触密封,但是,由于锅胆是插装于该锅外壳内,其锅盖与锅外壳是铰接连接,即该锅胆和锅盖均为活动零件,以致会存在锅盖底部的密封环与锅外壳内安装的锅胆接触时,不能精准对位而出现部分密封失效的风险,从而导致热量损失,加热效率低,还会导致产品的外表面温度高,容易对人体造成,且还会导致与腔体接触的塑胶件(如内锅导轨等)温度偏高,需要使用耐高温的塑胶材料,会增加成品的成本,同时,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塑胶件容易出现脆化、破损,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该烹饪器具内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封闭的烹饪腔室,进而防止内部高温热气外泄,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降低产品可接触外表面的温度,防止可接触表面对人体伤害。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该烹饪器具包括腔体和固定于腔体顶部的金属内衬以及插装于该腔体内的锅体,所
述锅体上端设置有密封圈,且该密封圈与金属内衬过盈配合,从而使锅体、密封圈及金属内衬之间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封闭的烹饪腔室。该空气炸锅通过在锅体顶部设置密封圈,同时使密封圈与腔体顶部金属内衬过盈配合接触,从而使锅体、密封圈及金属内衬之间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封闭的烹饪腔室,进而防止高温热气外泄,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间,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同时还降低产品可接触外表面的温度,防止可接触表面对人体伤害;还可降低了对与腔体接触的塑胶零件的耐温要求,进而降低了成品的材料成本,还可避免塑胶零件容易出现脆化、破损现象,从而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腔体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对锅体底部侧边进行导向和限位的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所述腔体底部中间位置还成型有中间导轨;所述锅体底面设置有导向槽,该中间导轨嵌入该导向槽中。所述左侧导轨和右侧导轨及中间导轨可以有效地对锅体进行限位,防止锅体左右偏移,从而保证锅体与腔体的密封度及外观配合间隙,并且能够使密封圈与金属内衬精准对位,且每个接触点均实现稳定的密封。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腔体底部还设置有若干限位导轨,该限位导轨前端具有导向部,且该导向部的高度低于限位导轨的高度;所述锅体底面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经过导向部导向后与限位导轨接触,以此驱使锅体由下向上移动,使密封圈与金属内衬过盈配合。当锅体推入腔体内部后,该锅体底面的凸台先与导向部接触,该导向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锅体不断推入后,该凸台经过导向部导向后与限位导轨接触,以此驱使锅体由下向上移动,使密封圈与金属内衬过盈配合,从而达到效果极为理想的密度接触。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内衬为一体式五金拉伸零件,且金属内衬下端面成型有一圈或一圈以上的凸筋,该凸筋压紧密封圈,进而提高密封效果。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为耐高温弹性密封圈,其下端侧面成型有开口向内的夹持槽,且该密封圈下端面成型有多个弹性扣,且该密封圈下端面成型有一圈弹性抵压部,该弹性抵压部的截面呈封闭的环形或非封闭的环形,该结构的密封圈通过夹持槽与锅体上端包夹定位,并通过弹性扣与锅体上端扣合定位,以此使密封圈能够稳定安装于该锅体上端,并且截面呈封闭的环形或非封闭的环形的弹性抵压部能够提供稳定的密封效果。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上端成型向外伸出的上边缘,该上边缘设置有多个卡孔;所述密封圈下端通过夹持槽包夹于上边缘外侧;所述弹性扣与卡孔卡合固定,且弹性抵压部置于上边缘的上方,以此使密封圈能够稳定安装于该锅体上端,并且弹性抵压部与金属内衬挤压接触后能够提供稳定的密封效果。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包括相互拼接插装于腔体内的第一小炸锅和第二小炸锅,其中,该第一小炸锅和第二小炸锅的容量相同或不同,且该第一小炸锅和第二小炸锅上端均设置有一个密封圈,以致使该第一小炸锅和第二小炸锅装入该腔体中后,形成两个独立的封闭的小尺寸的烹饪腔室,烤两种不同的小块的食物,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此外,还可以将第一小炸锅和第二小炸锅中的任意一种装入该腔体中后,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小尺寸的烹饪腔室,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还包括一个大炸锅,该大炸锅内部设置有可拆卸的隔板,可通过该隔板将大炸锅内腔一分为二,该大炸锅上端设置有一个密封圈,以致使大炸锅装入该腔体中后,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大尺寸的烹饪腔室,用于烤大块的食
物;并且还可以将装上隔板,可通过该隔板将大炸锅内腔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小尺寸的烹饪腔室,烤两种不同的小块的食物,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外侧面设置有透明玻璃可视窗,通过透明玻璃可视窗可实时了解食物炸烤过程。
[001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内衬下端具有两个安装槽,每个该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离心风轮和位于离心风轮外围的螺旋式发热管及位于螺旋式发热管外侧的NTC元器件,以致具有两个循环热风加热装置,提高加热效率。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烹饪器具包括腔体(1)和固定于腔体(1)顶部的金属内衬(2)以及插装于该腔体(1)内的锅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3)上端设置有密封圈(4),且该密封圈(4)与金属内衬(2)过盈配合,从而使锅体(3)、密封圈(4)及金属内衬(2)之间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封闭的烹饪腔室(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对锅体(3)底部侧边进行导向和限位的左侧导轨(11)和右侧导轨(12);所述腔体(1)底部中间位置还成型有中间导轨(13);所述锅体(3)底面设置有导向槽(301),该中间导轨(13)嵌入该导向槽(301)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底部还设置有若干限位导轨(14),该限位导轨(14)前端具有导向部(141),且该导向部(141)的高度低于限位导轨(14)的高度;所述锅体(3)底面设置有凸台(302),该凸台(302)经过导向部(141)导向后与限位导轨(14)接触,以此驱使锅体(3)由下向上移动,使密封圈(4)与金属内衬(2)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衬(2)为一体式五金拉伸零件,且金属内衬(2)下端面成型有一圈或一圈以上的凸筋(21),该凸筋(21)压紧密封圈(4)。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为耐高温弹性密封圈,其下端侧面成型有开口向内的夹持槽(41),且该密封圈(4)下端面成型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