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秧机的喂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584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秧机的喂秧装置,包括架体和转盘,转盘上设有多个用于承托秧架的承托件,转盘转动安装在架体上并能通过转动带着各承托件在抛秧机的喂秧口上方的卸秧位置和远离卸秧位置的补秧位置之间运动,架体上安装有用于将位于卸秧位置的秧架上的秧盘移送至所述喂秧口的卸秧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盘带动秧架转动并使秧架靠近于喂秧口,再通过机械手从秧架中取下秧盘并投入喂秧口中;被取空的秧架则继续转动,将满秧架转运至卸秧位置;通过设置在转盘上的多个承托件能同时转运多个装有秧苗的秧架和空的秧架,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进而提高了水稻抛秧机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农业劳动力人口缺失的影响。劳动力人口缺失的影响。劳动力人口缺失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秧机的喂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抛秧机的喂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作为重要农作物,在其生产过程中,水稻通常首先需要进行育秧,当水稻种子培育成秧苗时,再将存活率高的秧苗移栽,确保水稻的高产,增加水稻的产量。传统人工水稻抛秧移栽方式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人工抛秧后,秧苗均匀度差,影响秧苗的光照与通风性,将降低水稻产量;插秧机种植方式,其移栽过程伤及秧苗根部,导致返青期延长;抛秧机可以克服了人工与机插两种方式的缺点,具有作业效率高、不伤根,无返青期,产量高等特点。
[0003]现有抛秧机的喂秧作业至少需要2人配合才能完成,此过程存在劳动强度很大、效率低、作业环境脏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抛秧机的喂秧装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抛秧机的喂秧装置,包括架体和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用于承托秧架的承托件,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架体上并能通过转动带着各承托件在所述抛秧机的喂秧口上方的卸秧位置和远离所述卸秧位置的补秧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架体上安装有用于将位于卸秧位置的秧架上的秧盘移送至所述喂秧口的卸秧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卸秧组件包括机械手和设于所述架体上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机械手连接并能驱动机械手上升和下降。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环形链条和竖直设于架体上的导轨,所述机械手卡装于导轨上并与环形链条连接,所述架体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环形链条连接并能驱动环形链条转动以带动机械手沿导轨滑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包括伸缩缸和插取组件,所述伸缩缸的缸筒与环形链条连接,所述伸缩缸的活塞杆与插取组件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插取组件包括第一梳齿,所述第一梳齿的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梳齿的齿端朝远离伸缩缸的方向水平延伸。
[0011]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设有与第一梳齿竖直对应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的一端与喂秧口连接,所述第二梳齿的齿部与第一梳齿的齿部错开分布。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梳齿的齿端朝远离喂秧口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0013]进一步的,各所述承托件包括挂钩,所述挂钩铰接于转盘上并能转动角度以从转运装置上钩取秧架。
[0014]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设有与转运装置上的可折叠的定位杆连接的卡槽。
[0015]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设有转轴和电机,所述电机与转轴连接,所述转盘与转轴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承托件可承托由转运装置转运过来的载有秧盘的秧架,并通过转盘带动秧架转动并使秧架靠近于喂秧口,再通过机械手从秧架中取下秧盘并投入喂秧口中;被取空的秧架则继续转动,待所有秧架都被取空,然后脱离承托件,再将满秧架转运至卸秧位置;通过设置在转盘上的多个承托件能同时转运多个装有秧苗的秧架和空的秧架,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进而提高了水稻抛秧机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农业劳动力人口缺失的影响。喂秧装置能与现有的抛秧机良好地兼容,只需对抛秧机的结构稍加修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抛秧机的喂秧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抛秧机的喂秧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抛秧机的喂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抛秧机的喂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00、抛秧机;101、喂秧口;200、秧架;201、秧盘;1、架体;11、第二梳齿;12、卡槽;13、转轴;2、转盘;21、挂钩;3、机械手;31、伸缩缸;32、第一梳齿;41、环形链条;42、导轨;4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抛秧机的喂秧装置,包括架体1和转盘2,转盘2上设有多个用于承托秧架200的承托件,转盘2转动安装在架体1上并能通过转动带着各承托件在抛秧机的喂秧口101上方的卸秧位置和远离卸秧位置的补秧位置之间运动,架体1上安装有用于将位于卸秧位置的秧架200上的秧盘201移送至喂秧口101的卸秧组件。通过承托件可承托由转运装置转运过来的载有秧盘201的秧架200,并通过转盘2带动秧架200转动并使秧架200靠近于喂秧口101,再通过机械手3从秧架200中取下秧盘201并投入喂秧口101中;被取空的秧架200则继续转动,待所有秧架200都被取空,然后脱离承托件,再将满秧架转运至卸秧位置;通过设置在转盘2上的多个承托件能同时转运多个装有秧苗的秧架200和空的秧架200,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进而提高了水稻抛秧机100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农业劳动力人口缺失的影响。喂秧装置能与现有的抛秧机100良好地兼容,只需对抛秧机100的结构稍加修改。
[0026]本实施例中,卸秧组件包括机械手3和设于架体1上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机械手3连接并能驱动机械手3上升和下降。通过升降组件驱动机械手3上升和下降,能方便机械手3的插取秧盘并转运至喂秧口101,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0027]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环形链条41和竖直设于架体1上的导轨42,机械手3卡装于导轨42上并与环形链条41连接,架体1上设有电机43,电机43与环形链条41连接并能驱
动环形链条41转动以带动机械手3沿导轨42滑动。通过电机43驱动环形链条41带动机械手3沿导轨42滑动,能非常有效地传动;环形链条41易于采购,价格低廉,结构简洁,安装方便,且易于维护。
[0028]本实施例中,机械手3包括伸缩缸31和插取组件,伸缩缸31的缸筒与环形链条41连接,伸缩缸31的活塞杆与插取组件固定连接。通过伸缩缸31能有效地实现插取组件的插取工作,而且伸缩缸31易于采购,结构简洁,安装方便,且易于维护。
[0029]本实施例中,插取组件包括第一梳齿32,第一梳齿32的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梳齿32的齿端朝远离伸缩缸31的方向水平延伸。通过第一梳齿32的设置,能在有效地进行插取和承托工作前提下,减少与秧盘201底部的接触面,从而能减小摩擦,进而方便插取。
[0030]本实施例中,架体1上设有与第一梳齿32竖直对应的第二梳齿11,第二梳齿11的一端与喂秧口101连接,第二梳齿11的齿部与第一梳齿32的齿部错开分布。通过设置与第一梳齿32齿部错开分布设置的第二梳齿11,能方便从第一梳齿32上接过秧盘201,从而便捷地实现了秧盘201的转运。
[0031]本实施例中,第二梳齿11的齿端朝远离喂秧口10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秧机的喂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和转盘(2),所述转盘(2)上设有多个用于承托秧架(200)的承托件,所述转盘(2)转动安装在架体(1)上并能通过转动带着各承托件在所述抛秧机的喂秧口(101)上方的卸秧位置和远离所述卸秧位置的补秧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架体(1)上安装有用于将位于卸秧位置的秧架(200)上的秧盘(201)移送至所述喂秧口(101)的卸秧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秧机的喂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秧组件包括机械手(3)和设于所述架体(1)上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机械手(3)连接并能驱动机械手(3)上升和下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秧机的喂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环形链条(41)和竖直设于架体(1)上的导轨(42),所述机械手(3)卡装于导轨(42)上并与环形链条(41)连接,所述架体(1)上设有电机(43),所述电机(43)与环形链条(41)连接并能驱动环形链条(41)转动以带动机械手(3)沿导轨(42)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秧机的喂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3)包括伸缩缸(31)和插取组件,所述伸缩缸(31)的缸筒与环形链条(41)连接,所述伸缩缸(31)的活塞杆与插取组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秧机的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成彪贺铝杭伍奕桦徐新明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