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230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具有化合物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红树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领域,具体涉及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洋来源的内生真菌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重要来源之一,申请人先前从红树尖瓣海莲内生真菌TGM112中分离获得系列杀虫活性的混元萜类化合物;后又从另一株红树尖瓣海莲内生真菌(CN201910431601.0、CN201910427992.9)中分离获得系列苯并吡喃酮衍生物。本专利技术申请人对真菌HJ004(保藏编号:CGMCC No.17674)做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系列新的色原酮衍生物及其他抗氧化活性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具有化合物1

11所示的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红树来源真菌HJ004在同时制备化合物1

11中的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红树来源真菌HJ004在同时制备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2或3中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提供一种利用红树来源真菌HJ004同时制备化合物1

1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将红树来源真菌HJ004接入发酵培养基中,26~28℃静置培养30天得发酵物;
[0008](2)步骤(1)得到的发酵物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4次,合并萃取液后减压浓缩得到浸膏;
[0009](3)步骤(2)得到的浸膏经过减压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梯度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每个梯度收集两个柱体积,根据极性大小分成7个组分,其中梯度100:0~90:1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1,梯度80:20~70:3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2,梯度60:40洗脱得到
的为组分3,梯度50:5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4,梯度40:60~30:7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5,梯度20:80~10:9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6,梯度0:10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7;其中组分2先经正相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1

7:3的混合溶剂,洗脱4

5个柱体积,减压浓缩后再经Sephadex LH

20凝胶柱层析,洗脱剂为CHCl3:MeOH=1:1的混合溶剂,洗脱4

5个柱体积,减压浓缩后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色谱柱为Waters C18,9.4
×
250mm,7μm,流速为2mL/min,流动相为MeOH:H2O=73:27,得到化合物5;其中组分3先经正相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1

1:3的混合溶剂,洗脱4

5个柱体积,按极性大小分为3a

3d四个组分,其中3b组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色谱柱为Waters C18,9.4
×
250mm,7μm,流速为2mL/min,流动相为MeOH:H2O=45:55,得到化合物4和化合物6;3c组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色谱柱为Waters C18,9.4
×
250mm,7μm,流速为2mL/min,流动相为MeOH:H2O=40:60,得到化合物3和化合物9;3d组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色谱柱为Waters C18,9.4
×
250mm,7μm,流速为2mL/min,流动相为MeOH:H2O=45:55,得到化合物10和化合物11;其中组分4先经正相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1

0:1的混合溶剂,洗脱4

5个柱体积,按极性大小分为4a

4d四个组分,其中4b组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色谱柱为Waters C18,9.4
×
250mm,7μm,流速为2mL/min,流动相为MeOH:H2O=35:65,得到化合物1和化合物2;4c组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色谱柱为Waters C18,9.4
×
250mm,7μm,流速为2mL/min,流动相为MeOH:H2O=30:70,得到化合物7和化合物8。
[0010]其中所述洗脱剂或流动相的比例均为体积比;所述发酵培养基为固体大米培养基(配方为每100g大米加100ml水、3.0g葡萄糖和3.0g海盐)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化合物1

11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氧剂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化合物1、5、7

8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氧剂中的应用。
[0013]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以上述化合物1

11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该药物组合物还可包括其他抗氧剂。该药物组合物还可包括药学上可接的辅料。该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优选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等。
[0014]本专利技术中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非毒性的无机或有机酸和/或碱的加成盐,可参见“Salt selection for basic drugs”,Int.J.Pharm.(1986),33,201

217。
[0015]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红树来源真菌HJ004”的菌种保藏信息: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9年4月24日;保藏编号:CGMCC No.17674;分类命名:Daldinia eschscholtzii。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10431601.0、CN201910427992.9中有明确记载。
[0016]应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化合物1

3的1H
‑1H COSY和HMBC相关图;
[0018]图2是化合物1的X

ray图;
[0019]图3是化合物3的NOE相关图;
[0020]图4a是化合物2的ECD图,4b是化合物3的CD图;
[0021]图5是化合物1的1H NMR图;
[0022]图6是化合物1的
13
C NMR图;
[0023]图7是化合物1的DEPT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来源真菌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具有化合物1

11所示的结构:2.红树来源真菌HJ004在同时制备化合物1

11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同时制备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2或3中的应用。3.一种利用红树来源真菌HJ004同时制备化合物1

1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红树来源真菌HJ004接入发酵培养基中,26~28℃静置培养30天得发酵物;(2)步骤(1)得到的发酵物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4次,合并萃取液后减压浓缩得到浸膏;(3)步骤(2)得到的浸膏经过减压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梯度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每个梯度收集两个柱体积,根据极性大小分成7个组分,其中梯度100:0~90:1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1,梯度80:20~70:3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2,梯度60:4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3,梯度50:5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4,梯度40:60~30:7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5,梯度20:80~10:9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6,梯度0:100洗脱得到的为组分7;其中组分2先经正相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1

7:3的混合溶剂,洗脱4

5个柱体积,减压浓缩后再经Sephadex LH

20凝胶柱层析,洗脱剂为CHCl3:MeOH=1:1的混合溶剂,洗脱4

5个柱体积,减压浓缩后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色谱柱为Waters C18,9.4
×
250mm,7μm,流速为2mL/min,流动相为MeOH:H2O=73:27,得到化合物5;其中组分3先经正相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1

1:3的混合溶剂,洗脱4

5个柱体积,按极性大小分为3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雷郑彩娟王斌蔡瑾曾尾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