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ELC和BLS预测药物膜渗透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225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MELC和BLS预测药物膜渗透性的方法,通过优化不同的微乳液相色谱体系中的流动相组成,筛选出最佳的微乳液相色谱体系,构建药物在微乳液相色谱体系的保留因子(logk)与药物有效渗透系数(log 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ELC和BLS预测药物膜渗透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MELC和BLS预测药物膜渗透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如何快速预测膜渗透性的问题,目前已有的解决方案:(1)培 养Caco

2细胞模型作为膜渗透性的高通量筛选药物平台;(2)使用生物 分配胶束色谱(BMC)或磷脂膜色谱(IAMC)等色谱方法预测药物在生物 体内的分配过程;
[0003]现有技术的缺点:
[0004](1)体内模型需要进行动物体内实验,实验周期长且繁琐,对检测 技术精密度要求较高,需耗费大量的科研经费。
[0005](2)BMC在分析亲脂性较强物质时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无法广泛 使用;
[0006](3)IAMC其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固定化人工膜色谱柱的价钱非常高、 柱子的寿命相对其他色谱柱来说比较短,因此性价很低;
[0007](4)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如最小二乘法。需要研究者需具有足够 的先验知识、提前知道模型的函数形式、在样本量为无穷多时,训练结果 才能趋于真实的模型;
[0008](5)传统的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缺少统一的数学理论基础,所得预 测模型经常是局部最优解,而不是全局最优。
[0009](6)传统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在执行中非常依靠样本的数量, 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运行时间也随之增加,这使得模型的稳健性受到一定 的影响,另外难以选取到最合适样本集的核函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MELC 和BLS预测药物膜渗透性的方法。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2]一种基于MELC和BLS预测药物膜渗透性的方法,包括。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不同的微乳液相色谱体系中的流动相组成,筛选出最 佳的微乳液相色谱体系,构建药物在微乳液相色谱体系的保留因子(logk) 与药物有效渗透系数(logP
e
)的QRAR模型。揭示药物的色谱保留行为 与其有效渗透系数的内在依赖性,将生物分配液相色谱技术与细胞膜透系 数相结合,用于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渗透性质,建立高通量筛选药物生物膜 渗透性的实验平台,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有效性以及降低毒性 的研究打下基础。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宽度学习网络结构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宽度学习扩展的增量学习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 范围。
[0019]1、测定药物有效渗透性系数P
e
[0020]1.1药物浓度测定色谱条件
[0021]色谱柱:AgelaOdyssil C18 columns(250mm
×
4.6mm,i.d.5μm);
[0022]流动相A:0.3%冰醋酸

甲醇,流动相B:0.3%冰醋酸(三乙胺缓慢 调节pH=6.0)

甲醇(根据模型药物性质选择不同的流动相和甲醇比例);
[0023]柱温:30℃;
[0024]流速:1mL/min;
[0025]进样量:10μL。
[0026]1.2药物渗透实验方法
[0027]将磷脂溶于十二烷中,超声使磷脂完全溶解于十二烷中,稀释至浓度 为20%(w/v),精密吸取澄清透明的磷脂混合溶液10μL加于微孔滤板中的 聚碳酸酯膜上(移液器枪头不能接触磷脂膜表面以防破坏人工膜的结构)。 在25℃(室温)待十二烷完全挥发形成人工膜后,迅速在供体板各孔加 入150μL待测药物溶液,在受体板各孔加300μL空白磷酸缓冲液(pH=7.4) 后将受体部分置于供体部分上方(确保受体溶液与供体溶液充分接触), 然后盖好盖子,将一整套装置置于一个密闭装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容器中, 以避免微孔内溶液的挥发。在37℃(人体正常生理温度)、无振摇的条件 下培养16h后,分别取供体溶液和受体溶液,过0.45μm微孔滤膜,注入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记录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样品浓度。按等式(1) 和(2)计算药物有效渗透性系数P
e
,求得logP
e
值。
[0028][0029][0030]式中:v
d
=供体管的体积(mL),v
a
=受体管的体积(mL),c
a
=t时间受体溶 液的浓度(mg/mL),c
d
(0)=供体溶液的初始浓度(mg/mL),t=药物渗透时间(s), A=磷脂膜的面积(cm2)。
[0031]2、最优微乳液相色谱体系的筛选
[0032]本专利技术选择了Brij35和SDS作为表面活性剂,正辛醇、环己烷、正 庚烷、正辛烷和乙酸乙酯作为油相,正丁醇则作为助表面活性剂,pH=7.4、 6.8、5.0、4.0和3.0做为水相pH,来确定最适合预测药物logP
e
值的微乳 液相色谱体系。
[0033]2.1溶液的制备
[0034]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0035]分别取待测样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mL容量瓶,加甲醇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得浓度为1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 液1mL,置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1mg/mL 的对照品溶液。
[0036]2.1.2样品溶液的制备
[0037]易溶于水的药物:取待测样品10mg,精密称定,置10mL容量瓶, 加磷酸缓冲溶液(pH=7.4)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得浓度为1mg/mL的样品 储备液。精密量取样品储备液1mL,置10mL容量瓶,加磷酸缓冲溶液 (pH=7.4)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1mg/mL的待测样品溶液。
[0038]不溶于水的药物:取待测样品10mg,精密称定,置10mL容量瓶, 用5mL二甲基亚砜使其完全溶解,加磷酸缓冲溶液(pH=7.4)稀释至刻 度,得1mg/mL样品储备液,精密量取样品储备液1mL,置10mL容量 瓶,加磷酸缓冲溶液(pH=7.4)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1mg/mL的待 测样品溶液。
[0039]2.1.3磷酸缓冲溶液(pH=7.4)的制备
[0040]取磷酸二氢钾1.36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0.1mol/L氢氧化钠 溶液79mL,用水稀释至200mL,即得。
[0041]2.1.4水相缓冲液的制备
[0042]精密称定磷酸二氢钾5.44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ELC和BLS预测药物膜渗透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计算药物有效渗透性系数P
e
,,式中:v
d
=供体管的体积(mL),v
a
=受体管的体积(mL),c
a
=t时间受体溶液的浓度(mg/mL),c
d
(0)=供体溶液的初始浓度(mg/mL),t=药物渗透时间(s),A=磷脂膜的面积(cm2);2)保留因子log k的测定式中:t
R
为样品溶液保留时间,t0为甲醇的保留时间,其作用是校正每个样品的log k值,3)对输入log k进行归一化预处理,设置随机权重、随机偏置参数,映射到特征层,特征层经过激活函数得到具有非线性能力的增强层节点,输出是logP
e
,即药物有效渗透系,结合伪逆公式,可以得到特征层、增强层与输出之间的训练权重,表示特征节点层为:Z
i
=φ(XW
ei

ei
),i=1,...,n,
ꢀꢀꢀꢀꢀꢀꢀꢀꢀꢀꢀꢀꢀ
(4)其中W
ei
以及β
ei
均为随机系数,φ(
·
)为随机映射函数,n是特征节点数,所有的特征节点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丽媛刘炜桢赖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